马志国
困扰:男孩为何越来越没有自信了
这一天,一家三口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男孩是个秀气文雅的少年。目测父母都在40岁左右的年纪,都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素质很高。这样的三口之家,遇到了什么心理困扰呢?
从沟通中我了解到,男孩叫志超(化名),14岁,正读初二。志超从小学习就很好,小学一直是年级前三名,还经常考第一。到了初中,初一的时候也还是年级前几名,可是到了初二,成绩明显下滑,而且越来越糟糕,让父母很着急。妈妈想尽办法,批评、训斥、打骂、监督,志超却越来越没有自信,在课堂不敢发言,在家里也不敢说话了。孩子怎么这样了?这样下去还怎么考重点高中?还有什么希望?说到这里,志超的父亲愁苦万状,母亲已经泪流满面了。
沟通中,我没有发现志超有什么大问题,可父母为什么反应这样强烈?随着会话推进,我对这个家庭的问题有了更多了解。
志超的父母是靠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都很出色。志超还没上学的时候,父母就想着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有最好的发展。孩子上小学后,父母更是重视孩子的学习,年年都给孩子请老师做家教。志超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小学一直是尖子生,差不多成了“第一名专业户”。
志超上中学后,父母依旧紧抓孩子的教育,请老师来家里上课,去外面参加辅导班。为了让志超上最好的学校,将志超从家乡的小城市转学到了大城市的一所重点中学,母亲特意费尽周折调动工作到现在的大城市。从此,夫妻过起了分居生活,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结果呢,志超初一成绩还可以,可是到了初二,成绩却下滑了,怎么想办法也不管用。母亲着急上火,训斥哭闹。孩子开始还默默地听,看母亲掉泪自己也掉泪,表态一定要好好学习。可是,再次考试名次还是下滑。母亲就变本加厉地训斥哭闹。到后来,志超居然开始有点不听话了,有时候是无声对抗,有时候是直接表态:别管我。生活上母亲千般呵护,万般照顾,甚至把菜夹到孩子碗里。可是,志超却不领情了,让母亲别“自作多情”。这让母亲很是伤心。说到这里的时候,母亲再次泪水直流。
志超的父亲说,好像孩子母亲自身也有心理问题了。母亲说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调整心态。
救助孩子:重新认识考試,重新认识自己
至此,我对这个家庭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把握。为了更确切地诊断和有效地帮助,接下来,我和志超进行了单独交流。
志超开口说:“让我感到压力的就是考试非常非常多。这次休假回去又要考试,有时候好像一周都在考试,甚至天天都在考试。这一科要复习,那一科也要复习,真的是分身乏术,压力太大了。”
很明显,志超承受着过重的心理压力。怎样帮助他化解考试压力呢?
我说:“可是,你的同学并不一定都感觉压力大呀,是吗?”
志超看着我:“是呀,我看很多同学好像并不太在乎考试……”
为了促进志超的领悟,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发生时,刚刚出生11天的女婴伊丽莎白正在家中二楼的卧室中酣睡。地震发生后,伊丽莎白一家的房子倒塌,家人都在房子外,唯独伊丽莎白被埋在废墟中。当救援人员救出伊丽莎白时,她已经在废墟下埋了8天。小家伙虽气息奄奄,却依然活着!一个婴儿,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这是为什么?
志超脱口而出:“因为不知道害怕。”
我肯定他:“非常正确,因为婴儿不知道生命受到威胁,不知道害怕,废墟下心中一样安然。这给我们面对考试什么启示?”
志超眼睛亮了:“不要太在乎考试结果。”
我肯定了志超的领悟,并且就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交流。志超对考试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要想保持理想的学习效果,需要保持适度的学习动机,不能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
志超诉苦:“可是,爸爸妈妈太在乎考试结果了,对我的成绩从来都不满意。比如英语,有一次试卷非常难,我还考了92分。妈妈知道了就大闹:又退步了又退步了!那样子像要吃掉我。还有一次考试,妈妈也不满意,对我大哭大闹:怎么这样不争气!再不争气就给我回老家去!那样子简直像要宰了我。其实每次我也很难受,很想拿到好名次。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了,真的很失望,甚至很绝望……”
很明显,志超感到考试压力很大,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过低评价是直接因素。这是父母问题的关键,需要父母改变。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要帮助志超重建自信。
志超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是:我只是英语还不算太差,其他学科就不行了,化学更糟糕。经过具体交流,志超对自己的学习状况终于有了新的评价:英语是我的强项,即便最弱的化学也还在中上游,总的名次保持在上游,说明我很棒,很优秀。说到这里,我看志超的眼里有了光彩。
是的,一个人能够位居上游,怎么说也应该是很棒,很优秀了。这样看自己,不是自负,而是自信。有了自信才能步步前进。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打倒不可呢?
救助家长:期望降下来,评价提上去
对来自父母的否定评价,志超要努力避免其消极的影响,要坚定自信。但是,从根本上说,父母要做出积极的改变,不能再给孩子制造这种消极的影响。
为此,我与志超的父母进行了沟通。首先,我明确表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有问题,根源也是在父母身上。简单说,父母的问题在于,对孩子期望太高,给孩子评价太低。结果压抑了孩子的成长,压抑了孩子潜能的发挥。孩子找不到自信,成绩下滑也就很自然了。
志超的父母该怎样改变呢?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既然是悟性很好的父母,就不用长篇大论讲道理了。我用自己鼓励妻子打羽毛球的经历作例子,告诉志超父母要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用专业的话说,这叫多给肯定评价。很多父母习惯给孩子否定评价。结果呢,孩子越来越差。所以,要把否定评价变成肯定评价,提升对孩子的评价。问题是,怎样才能多给肯定评价?
只有期望降下来,评价才能提上去,才能给孩子积极肯定的评价,才能给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这个鼓励和表扬是由衷的,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信。如果怀着过高的期望,对孩子总是不满意,哪里会有真正的积极肯定评价?即便表扬也是言不由衷,在孩子身上也不会产生应有的心理效应。但是,父母一旦把期望降低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有那么多好,就会由衷地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沟通至此,志超的母亲再次泪流满面。我知道,这泪水里有了悔。但是我建议他们,不必当面对孩子道歉,要润物细无声,父母要不知不觉间做出调整,让孩子的自信重新生长起来。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