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雪
摘 要:林业的发展建设影响着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改进和升级植树造林技术,本文针对目前植树造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建议与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099-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A
1 植树造林的技术措施
1.1 播前的種子处理
在植树造林中,进行种子的播前处理,主要是为了缩短种子的发芽实践,为种子的快速生长做好基础。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种子病虫害的问题。种子播前处理措施主要有消毒、浸种、催芽等。其中,如果种子所出的环境较为干旱,并且容易出现低温等现象,最好不进行浸种。而在雨季,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降雨情况,通常会选择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够掌握将于,则可以选择浸种措施。如果播种处的病虫害问题较为突出,应该利用消毒液浸种,从而保证种子抗病虫害能力。
1.2 播种方法
植树造林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撒播。这种方法一般在播种后不覆土,让树种自由生长的环境下更加适用,主要是将种子均匀的进行播种,这种播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工作效率更高,并且不会产生过高的成本,但由于其播种方式过于粗放,因此种子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因此,这种方法更多的适用于缺乏劳动力或交通水平低下的地区。其次是条播,主要是通过单行或双行的排列方式进行播种。一般而言,需要使用大量农业机械,并且种子的消耗量较高,适合大规模的树木播种。
1.3 穴播
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人数粒到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2 选择恰当的方法
2.1 播种造林
该方法相对简单直接,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在土地中,让种子自由生长的一种粗放式的播种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技术内容较少,并且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过多的前期处理工作,并且树林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同时,由于人工技术使用较少,该方法主要依托于肥沃的土壤,并且对于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1]。 2.2 分殖造林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不需要人工技术的培育,不会产生昂贵的培育费用,但缺点在于成活率较低,一般主要应用在小范围的栽培中,难以满足大面积种植的需求。
2.3 植苗造林
栽种根系完整的树苗,可以节省种子的数量,具有较强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但栽种的树木根系一定要完整,树苗必须要小心保存,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根系损伤以及失水过多的情况,根系不能被挤压,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栽种树苗,保证成活率。
3 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
在造林绿化工作部署上,提出要充分挖掘造林潜力,严格依照造林绿化实施方案与技术规程开展具体操作,选用优质壮苗并加强植树造林管理,促进植树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推进生态经济建设的高效开展。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苗木抚育
在植树造林工程中,为促进苗木的健康成活,应当通过人工养护的方式充分做好苗木的抚育工作,以增强苗木自身抵抗力。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土壤环境管理,及时做好松土、除草以及施肥等相关工作,并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修剪、平茬以及喷施农药等工作,从而为苗木的成活营造优良的土壤环境。
3.2 坚持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能够实现涵养水源,为提高植树造林管理的有效性,应当结合植树造林的具体情况实行退耕还林,以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作为重点对象,将退耕还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通过植树造林来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 落实封山育林
就植树造林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看,为维持树林活力,促进森林资源自身恢复能力以及更新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当积极落实封山育林,尤其是针对自然条件优越的山区,通过封山育林来保护动物种类,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控制土壤养分,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强化森林生态抵抗能力,切实提高植树造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结束语
林业保护者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森林管理和保护工作做到严格的岗位职责, 具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能够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在保证林业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其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伟.浅谈加快林业发展与提高造林技术的相关建议[J].种子科技,2017,3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