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2018-05-14 12:23闫萍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期

闫萍

摘 要:文本解读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有怎样的文本解读,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张秋会、王蔷提出的“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即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为框架(张秋会、王蔷,2016),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Tec and the Hole”一课为例进行了多步骤、多轮次的研究活动。本文重点阐释这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以及如何以过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对如何通过绘本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维文本解读;小学英语绘本阅读;阅读课例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英语课程已经从重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王蔷,2016)。

小学英语绘本读物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融合于鲜明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和直观的情境中,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与教研组教师共同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时,准确地解读文本非常重要。应该说,文本解读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因为有怎样的文本解读,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设计。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以“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即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的理念为框架(张秋会、王蔷,2016),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Tec and the Hole”一课为例进行了多步骤、多轮次的研究活动。本文重點阐释这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以及如何以过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对如何通过绘本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文本解读的问题和对策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多角度认识,包括对文本语言(词汇和语言结构),文本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以及文本的观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文本的脉络和结构特点的深层理解(陈卫兵,2016)。

1.文本解读的问题

以下是教师初次对“Tec and the Hole”的文本解读:本课是二级1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Tec的侦探。故事讲述了Tec发现了一个洞,他想寻找这个洞是谁挖的,结果发现是Tec的小狗挖了这个洞。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dig,girl等词汇,并知道Who dug this hole? Was it the rabbit? 句型的含义。过去时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应加以重视和关注。

笔者发现教师的文本解读主要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1)解读不准确

教师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并将过去时的理解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将绘本学习的目的落在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这显然是不准确的。

(2)解读不深入

教师文本解读并未谈及本课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的内容和主题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3)解读不全面

教师仅仅描述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有关书中诸多的嫌疑对象和曲折的寻找过程并未提及,故事的情节主线不清。

2. 文本解读的对策

在文本的解读中,教师须多元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他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读出文本背后的内涵,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使阅读教学变得立体和综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张秋会、王蔷,2016)。

解决的对策是引导教师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1)是什么?——全面解读文本内容,做到准确把握

思考如下问题:文本所涉及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故事的情节主线是什么?文本内容是否是以时间、地点……作为主线推进的线性发展?每个小情节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并列的?递进的?

(2)为什么?——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充分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

思考如下问题:文本中是否有留白和引发学生思考的部分?作者绘图和设计语言的意图是什么?本课是否有可以挖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怎么做?——从文本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思考如下问题:本课的学习主题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什么关系?学生已知有什么?而未知又有哪些?可以采取何种方式激活学生经验,促进学习?基于本课的文本,可以培养学生哪些学习策略?通过何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的研讨和思考,授课教师撰写了第二次文本解读,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梳理(见下页表1)。

表格形式呈现还不够直观,教研组尝试以故事情节图的形式补充文本解读内容,使之更为直观。如下页图1所示。

3. 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创设何种情景?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王蔷,2016)围绕着本课寻找挖洞人这一文本内容,本课的主题问题确定为Who dug the hole?在明确主题问题的基础上,教研组的老师们还要设计每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见下页图2)。设计问题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而教师需要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此,可以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和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先提出发散性问题,促进学生基于自身经验进行猜测,然后根据学生表达追问具体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2)活动设计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