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教育启示

2018-05-14 09:05王寅枚何聪童腮军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王寅枚 何聪 童腮军

[摘 要]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特点、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整体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的增长而下降。具体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三最低,且差异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问题,男生更容易出现思维问题;专业差异:文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个体差异性,以制定有效的的教育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1005-5843(2018)02-0065-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2.013

随着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趋势的增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高校人数规模亦急剧扩大,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人力资源竞争,无不给大学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升职压力与挑战,其心理健康状态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明显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复杂化、环境适应不良、学习生活迷茫、竞争压力大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导致其休学、辍学和退学。众多研究发现,近几年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多[1],调查发现31.13%的师范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河南省21.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武汉市27%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4]。可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高校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高质量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在校大学生532名,其中,男185名,女347名,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数量分别为181、170、181;文学类、理学类、工程学类和艺术类四种类型的专业学生数量分别为137、147、133、115。

(二)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简称 SCL-90)对被试进行团体测试。该量表是由Derogatis, L.R.等人于1975年编制、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分量表,分别对应心理健康的10个方面: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等[5]。每个项目采用五点评分制,1-5分分别对应“无”、“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90各项目相加的得分)、各分量表得分,其中总分反映整体心理健康严重程度,10个分量表得分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一般将“大于等于3分”认为是“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说明对应的心理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6],在国内外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7],可以用来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8]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心理健康现状及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以探索如何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疏导。具体而言,首先,对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为了研究上述三个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各维度为因变量,作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以年级、专业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各维度为因变量,作方差分析。

(四)测验过程、统计方法

采用团体测试方法,要求被试在30分钟内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自评,2016年3-5月份完成原始数据采集。主要运用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整体现状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以了解其心理健康发展现状(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从SCL-90的检出率来看,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3分以上的人数比例为0.93%-9.77%,这说明,严重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大学生较少,整体上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然而,具体到心理健康各维度,3分以上人数比例较高的维度是强迫(9.77%)、人际关系敏感(7.33%)、焦虑(3.76%)和敌对(3.76%),可见,人际关系问题和情绪问题是当前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最突出心理健康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年级差异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一步考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10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以探索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结果见表2)。

表2显示,除人际关系敏感以外,大一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等9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大二、大三学生。这说明,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同时,对不同年级在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这四个维度在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均排名前四位,这说明,以上四个方面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以年级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的10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年级主效应在所有维度上均达到显著(F(2,523)=8.464, p<0.001;F(2,528)=14.102, p<0.001;F(2,528)=5.25, p<0.01;F(2,527)=10.969, p<0.001;F(2,527)=7.71, p<0.01;F(2,528)=9.246, p<0.001;F(2,527)=6.184, p<0.01;F(2,527)=9.248, p<0.001;F(2,528)=4.469, p<0.05;F(2,528)=6.574, p<0.01),这说明,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显著,结合平均数分析结果以及事后检验结果可知,大一学生在所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三,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現出下降趋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性别差异

采用描述性分析,进一步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10个维度上的得分,以探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结果见图1)。

上图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所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同时,对相同性别在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生得分从高到低的因子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女生分从高到低的因子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这说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出现思维问题,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问题。

为进一步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差异,以性别分组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各维度为因变量,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女生在强迫(F=6.283,p<0.05)、焦虑(F=6.795,p<0.01)、敌对(F=4.642,p<0.05)、恐惧(F=5.492,p<0.05)和饮食睡眠(F=10.936,p<0.01)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差异

为了解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运用描述性分析,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表4显示,文学学生在所有维度的得分均低于理学、工学和艺术学,且艺术学在各维度的得分最高。这说明,文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良好。同时,对不同专业在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排序,结果发现,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是各专业最突出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考察不同专业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以专业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的10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5显示,除躯体化、饮食睡眠这两个维度以外,专业主效应在其它8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F(3,527)=4.856, p<0.01;F(3,527)=4.338, p<0.01;F(3,526)=2.719, p<0.05;F(3,526)=3.691, p<0.05;F(3,527)=3.436, p<0.05;F(3,526)=3.895, p<0.01;F(3,526)=5.121, p<0.01;F(3,527)=5.634, p<0.01),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病性这8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结合平均数分析结果以及事后检验结果可知,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这8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艺术学专业,这表明,文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普遍低于艺术学专业的趋势。

三、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已有研究表明,8.7%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9],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甚至高达20%以上[10-11]。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3分以上的人数比例为0.93%-9.77%,说明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所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家及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精神,如2011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2]、2013年开展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建设试点工作[13],直接推动了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落实,如建立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等,这些有力的措施直接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提示,虽然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9.7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强迫症状、7.33%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人际关系敏感、3.76%的大学生具有中等严重程度的焦虑和敌对症状,这与国内众多研究结论相似。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和情绪方面[14],如李林英等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焦虑、躯体化检出率最高[15],樊富珉等人的研究表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是北京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罗晓路等人指出,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强迫、偏执方面存在严重心理困惑[16]。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加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等,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交往困难,加上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一步导致大学生情绪焦虑、神经紧张,如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交友方面困难重重,14%的大学生因为独立面对学业和生活问题感到焦虑烦躁。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和思维方面的疏导和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特点,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三学生最低,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如赵岩、任晓敏等人的研究表明,大三学生比大一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17],王安辉等人的研究显示,军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18],曾全红的研究发现大一新生入校2年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19]。推测其原因,首先,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加上刚结束高考,学习压力有所减轻,所以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其次,进入大三后,高校学生即将进入专业实习或考研复习阶段,学习和工作压力倍增,加上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等复杂问题接踵而至,容易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然而,亦有研究得出相反结论,指出大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突出、心理健康水平最差[20]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且强迫、焦虑、敌对和恐惧问题明显比男生突出,相对而言,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情绪方面,男生集中在思维方面,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低于男生[21][22],且忧郁、焦虑和恐惧明显高于男生[23]。其原因,首先,就业歧视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加上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女大学生的角色和成就期待,使其面临多重压力,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次,女大学生本身具有心思比较细腻、敏感、情感脆弱等特点,在面对困境时情绪容易失控。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差异

本研究发现,文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理学专业其次,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与多数研究存在相似性。已有研究证明,文科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水平不如理工科学生[24],推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类型的不同,往往导致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文学学生情感丰富、细腻,遇事容易瞻前顾后、缺乏自信,导致情绪紧张、焦虑、敏感和抑郁,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艺术类学生想象力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遇事比较独立自主、适应能力强,故心理健康状态比较良好。

四、结论和教育启示

第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强迫(9.77%)、人际关系敏感(7.33%)、焦虑(3.76%)和敌对(3.76%)是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和自我调适,增加相关专题的心理健康活动、加强对班级学生情绪动态的关注等。

第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三最低,其中,大一学生在躯体化(F(2,523)=8.464, p<0.001)、强迫(F(2,528)=14.102, p<0.001)、人际关系敏感(F(2,528)=5.25, p<0.01)、抑郁(F(2,527)=10.969, p<0.001)、焦虑(F(2,527)=7.71, p<0.01)、敌对(F(2,528)=9.246, p<0.001)、恐惧(F(2,527)=6.184, p<0.01)、偏执(F(2,527)=9.248, p<0.001)、精神病性(F(2,528)=4.469, p<0.05)和饮食睡眠(F(2,528)=6.574, 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大三。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因此,社会各界除了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以外,有必要加强对大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跟踪了解和及时疏导,尤其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更需要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具体而言,高校有必要帮助大三学生分析当下就业环境,引导其做好职业选择,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从大一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和团队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其独立自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第三,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且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问题,男生更容易出现思维问题。其中,女生在强迫(F=6.283,p<0.05)、焦虑(F=6.795,p<0.01)、敌对(F=4.642,p<0.05)、恐惧(F=5.492,p<0.05)和饮食睡眠(F=10.936,p<0.01)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性别特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着重了解和关注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尤其是对于女生比例较高的师范院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多开展以情感、情绪和人际交往为主题的活动,以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和他人,有效地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自如地把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其次,加强女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帮助其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妇女权益,鼓励她们自立自强,树立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文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强迫(F(3,527)=4.856, p<0.01)、人际关系敏感(F(3,527)=4.338, p<0.01)、抑郁(F(3,526)=2.719, p<0.05)、焦虑(F(3,526)=3.691, p<0.05)、敌对(F(3,527)=3.436, p<0.05)、恐惧(F(3,526)=3.895, p<0.01)、偏执(F(3,526)=5.121, p<0.01)和精神病性(F(3,527)=5.634, p<0.01)这8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艺术学专业学生。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为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缓解文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压力。首先,开展个性化的活动。高校要在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针对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以读书俱乐部、诗会、话剧社、征文比赛和作品展览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其次,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文学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Hong Li, Chongde Lin. College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心理学报,2003(2): 220-230.

[2]赵岩, 王江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47-49.

[3]刘秀英.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與分析[J].教育探索,2011(7):138-140.

[4]陈军.武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14-116.

[5]汪向东,姜长青,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増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33-34.

[6]Martinez, Sandra.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L-90-R with Hispanic college students[J]. Hispanic Journal of Behaviors Science,2005(2):254-264.

[7]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2):485-488.

[8]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9]毕研洁,段玉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不良心理成因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38-140.

[10]周爱萍. 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15–17.

[11]罗晓路,俞国良.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0(6):15-19.

[1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EB/C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105/t20110528_120774.

[13]教育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EB/CL].http://www.moe.gov.cn/s78/A12/A12_gggs/A12_sjhj/201511/t20151125_221155.

[14]魏俊彪.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4):87-89.

[15]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國心理卫生杂志,2003(10) :666-668.

[16]罗晓路,俞国良.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0(6):15-19.

[17]任晓敏.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3):66-69.

[18]王安辉,孙长生,徐德忠,李良寿,刘媛.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3):172–175.

[19]曾全红.用SCL-90比较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5):12-13.

[20]薛玉荣.3368名师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1(4):214-216.

[21]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 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2):77–78.

[22]赵卿,田昀. 2008 年度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 51–56.

[23]盛红勇.地方高校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4]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and Its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WANG Yinmei1, HE Cong2, TONG Saijun1

(1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2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Shangrao, Jiangxi 334000,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we investigate 532 undergraduates by using Symptom Check List (SCL - 90).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all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 Differences in specific grades: Freshmen have the highest mental health level, while sophomore is the lowest,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girls mental health level is lower than boys, and girl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xiety problems while boys are more prone to thinking problems.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the literacy majors have the lowest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the art majors have the highest mental health level. It can be seen tha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education program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ymptom Check List (SCL - 90);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