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2018-05-14 16:03赵仲茜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海省建设

赵仲茜

摘 要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性区域也为建设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开展保护三江源生态文明的相关工作,也推动着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立足于现实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93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的是构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与社会体系,换句话说就是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又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三江源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基于此,针对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物种进化的重要的区域就是草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形成了各地区特有的草原植被与草原生态系统,这里聚集了很多的生物,被人们称为物种资源库。人们借助于草地,实现了与动植物及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草原不仅沿袭着人类的文明,也创造了多元化的人类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如果没有了草原,就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无法实现草原生态文明的发展与建设。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然要注重草原的建设工作,规范生产生活,构建一个良性的草原生态系统。

青海省生态比较脆弱区域的植被类型大部分是由草原组成的,这也为防风固沙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工具,草原还是长江、澜沧江、黄河等河流的上游区域的主要植被,其中黄河水量的大半部分都来自于青海省的天然草地,而青海省的天然草地也为长江和澜沧江等河流提供了水源,即草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因此,青海省的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1]。

2 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青海省大约有4 000万平方千米的天然草地,其中约有3 000万平方千米的可利用草地,但由于人们的使用方式不合理等影响因素,造成了青海省畜牧区超过90%的草地出现了退化现象。近年来,青海省虽然开展了大量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工作,部分地区的草原退化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从整个青海省来看,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和整治。在实行了保护草原生态的补助奖励机制之后,青海省的畜牧区的载畜量已经从理论上降到了2 474万羊单位。但是为了保证补助奖励政策实行前的存畜水平,在新开设的人工饲草料的场地添加大约124万羊单位的载畜量之后,仍然还缺少大约210万t的青干草,所以草畜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2 畜牧业生产环境差,防灾抗灾能力差

由于青海省的天然牧场处于高寒地区,牧草的生長周期较短,草料矮小,生产草料的能力差。1)对于畜牧业来说,天然的牧草供给与家畜的现实需求不同步,在畜牧区有大半年的时间处在寒冷期,在寒冷阶段牧草的生长率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家畜的需求。2)寒冷的气候制约着家畜的生长。其中青海牧区的牲畜大约有7个月的时间都在掉膘,而这种损失将会需要很长的周期来恢复。3)畜牧区经常出现灾害性的天气。青海省位于高寒地区,经常会出现暴雪、寒流、干旱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一旦出现,将会给牧民带来灾难性的打击。青海省虽然已经建设了防灾抗灾基地,开展了饲料储备项目、建设与养畜相关项目,但这些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依然不完善,且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

2.3 人工草地规模小,饲草料产业发展落后

衡量畜牧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工草地的规模,一般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以及地区都对建立人工草场做出了一系列工作。例如,澳大利亚人工种植草地的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58%,新西兰的约占73%,加拿大的约占21.6%,而我国人工种植草地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工草地的面积明显偏少,而且青海省的饲草料产业还存在着开展时间晚、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和商品率入户率低等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的饲草料产业发展落后,且无法满足畜牧业的需求。

2.4 牧民的文化素质较低

开展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也对农牧民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要求,。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青海省畜牧区的接受教育的人口中,高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了大约19.6%,小学文化水平的约占57%,初中文化水平的约占23.4%,而在畜牧区超过15岁的文盲半文盲人口约占14%,这就直接造成了畜牧区的人们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能力较差,加大了开展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度。即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质对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

3 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3.1 推动饲草产业发展

只有推动饲草产业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所以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青海省还应快速发展饲草产业,从而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增加生产效益。同时,青海省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草业理念,在发展饲草产业的同时,将饲草和养畜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青海省应建设多元的投资机制,争取国家及社会方面的资助,并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青海省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大生态保护的范围,从而不断提高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3.3 加强农牧民培训与科学文化教育

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主要群体是青海省的农牧民,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与广大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和参与度息息相关。由于畜牧方式的发展变化,生产生活的方式也在变革,这势必会对农牧民的文化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增加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只有农牧民使用科学有效的生产方式,才能做到合理使用现有的草地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4 结语

建设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牧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提高牧民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的认知,将草原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草原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深植根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与继承藏族生态文明中的精华部分,推动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旭谦,张继军,文香.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草业,2016(1):43-46.

[2] 卫草源.贯彻习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暨草原“万里行”启动仪式在青海玉树举行[J].中国畜牧业,2016(18):6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青海省建设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