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会芳 贾长荣 李兴思 翟立海
摘 要 为确定太行山南麓侧柏人工林合理的森林抚育林分最佳的保留密度,以河南省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35年生的4种不同森林抚育保留密度的侧柏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两个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地,采用樣地调查方法,对不同保留密度的侧柏人工林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侧柏的最佳保留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关系密切;保留密度随着平均胸径、平均冠幅的逐渐增大而减小;太行山南麓35年生的侧柏人工林森林抚育的最佳保留密度应控制在1 400株/hm2,更有利于侧柏林木生长。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森林抚育;林木生长
中图分类号:S792.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50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为柏科侧柏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因其适应性强,且耐干旱、贫瘠,为河南省太行山区最主要的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基于此,通过对济源市南山林场35年生侧柏人工林森林抚育保留密度与生长指标进行合理分析,以确定其合理的森林抚育林分保留密度,为太行山南麓侧柏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地处太行山南麓,济源市环城路西南3 km处,黄河小浪底库区北岸(东经112°24′~112°32′,北纬34°58′~35°04′),地理位置比较特殊[1]。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3 ℃,极端最高气温43 ℃,极端最低气温-20 ℃。年平均日照时间2 370.5 h,年均日照率54%。年均降雨量646.4 mm,主要分布在7—8月。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23 d,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多风,夏秋炎热多雨。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温温和和适量的降水,为林木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试验地海拔300~380 m,土壤质地多为褐土,土层厚度为15~40 cm,pH值一般为7.0~7.5。乔木林主要树种为栓皮栎、侧柏、刺槐等乔木,林下植被多为荆条、扁担木、酸枣等小灌木及荩草、隐子草等草本植被。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
在查询2010—2018年森林抚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年22.3 m×30 m或则25.9 m×25.9 m的标准样地进行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抚育完成后的4种林分保留密度(1 000株/hm2、1 400株/hm2、1 800株/hm2、
2 200株/hm2)35年生的侧柏人工林。在4种林分密度下每种选择4个样地进行调查,每种并设立未进行森林抚育的两个对照样地(2 600株/hm2、3 000株/hm2),共计24个样地。
2.2 调查方法
在样地内采取树木各项生长指标,样地内所有侧柏胸径采用围尺在林木1.3米处每木检尺,并挂牌标记,分别不同径级选取标准木测量树高,一般每个标准地至少量测15株树,标准木按胸径的正态分布进行选取,根据量测结果绘制树高曲线,查算每个径阶的平均树高。树木冠幅采用米尺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直径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树木的冠幅。样地数据采集时间为2010—2018年。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调查树木的各项生长指标,对照《林业立木材积表》华北侧柏查算立木材积[2],在Excel表格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作图,分析推测出35年侧柏人工林森林抚育的最佳保留密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侧柏森林抚育保留密度与林木树高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侧柏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越大,平均胸径越小,和童书振等对杉木[3]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其回归方程为:y=62.335x-0.271 0,相关指数为0.897 3。森林抚育侧柏人工林的林分保留密度从2 200株/hm2减小到1 000株/hm2时,平均数高由7.8 m增加到9.2 m,而未抚育的人工侧柏林林分密度(2 600株/hm2、3 000株/hm2)更大,树高更加小,这说明随着森林抚育强度的减小,侧柏林分保留密度增加,但是平均树高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35年侧柏保留密度不易过大,必须保证林内的透光度和林内的光照条件,才能有利于林木生长,也说明林分郁闭时进行合理的森林抚育是很有必要的。
3.2 侧柏森林抚育保留密度与林木胸径的关系
35年森林抚育侧柏人工林不同保留密度与对照样地测量结果表明:侧柏人工林林分保留密度为1 000株/hm2
时,平均胸径为13.0 cm;密度为1 400株/hm2时,平均胸径为11.5 cm;密度为1 800株/hm2时,平均胸径为10.3 cm;
对照样地密度为2 200株/hm2时,平均胸径为9.1 cm。密度为2 600株/hm2时,平均胸径为8.5 cm;密度为3 000株/hm2
时,平均胸径为8.1 cm,说明侧柏的胸径随着森林抚育保留密度的减小逐渐增大。由图2可推断,森林抚育采伐保留密度有利于增加林木胸径。其回归方程为:Y=-3.872 4lnx
+39.097,相关指数为0.966 1。也就是说35年侧柏林分保留密度与侧柏胸径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对杉木[6]、油
松[7-8]等树种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不同保留密度条件下,侧柏胸径生长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林木生长空间大,林木间竞争小,增加了土壤养分、水分及太阳辐射等因素而造成的。
3.3 侧柏森林抚育保留密度与冠幅的关系
侧柏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从3 000株/hm2减少到
1 000株/hm2时,平均冠幅由1.1 m增加到3.5 m(图3)。侧柏森林抚育的保留密度与冠幅呈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01 1x+ 4.688 4,相关指数为0.973 9。这应该也是因为林木之间的竞争减小,增加了林木个体的营养,且林木通风、透光,加速了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肥力的缘故。
3.4 侧柏森林抚育保留密度与蓄积量的关系
用胸径和树高,根据林木保留密度和單株蓄积求出公顷蓄积量[9],由图4可知,侧柏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未经森林抚育过两种样地的公顷蓄积最小,分别为62.4 m3和60 m3。而森林抚育的保留密度为1 000株/hm2
的公顷蓄积量也比较小,为64 m3,而保留密度为1 400株/hm2时,侧柏公顷蓄积量为最高,达到78.40 m3·hm2,这说明森林抚育必须达到合理的保留密度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这与马丰丰、贾黎明对侧柏[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5年侧柏森林抚育最佳保留密度为1 400株/hm2。
4 结论
通过对4种森林抚育疏伐地和2个原始对照样地不同密度35年生侧柏人工林的调查分析表明,侧柏的保留密度与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皆呈负相关关系。公顷蓄积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说明侧柏保留密度能显著影响侧柏人工林的个体生长,通过人为轻度干扰有利于侧柏林木的生长。
在根据森林的抚育条件,保留的林分密度为1 400株/hm2时,侧柏蓄积量为最高(78.4 m3·hm2),说明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35年生的侧柏人工林的最佳林分密度
为1 400株/hm2。
参考文献:
[1] 马丰丰,贾黎明.fvs关键字解析及在侧柏林人工经营技术决策中的应用[J].北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1(31):18-26.
[2] 童书振,盛炜彤,张建国.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1):66-75.
[3] 徐勃,张仕清.同仁地区青杨速生丰产林几种常用造林密度对生长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0):8-10.
[4] 郑海水,黎明,王炳根,等.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1):81-86.
[5] 林开敏,余新妥,邱尔发,等.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1):53-56.
[6] 韩照日格图,白静,田有亮,等.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67-70.
[7] 李晓宏,高甲荣,张金瑞,等.密云水库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生长因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60):821-825.
[8] 田宇明,王庆成,王鹏,等.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J].林业科技,2009,34(5):17-20.
[9] 张怡春,兰湛,王丽艳,等.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0,2(2):21-2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