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我们行车至赫尔辛基的郊区,一座纯白色建筑藏匿于被绿树充 盈的院落中,简洁的线条与配色、采光充足的落地玻璃窗似乎与周 边清一色的现代建筑没有多大不同。但当EEro Aarnio用爽朗的招呼开 门欢迎我们时,气氛就像室内那些活力四射的作品鲜活起来,果然, Aarnio本人也如其作品,充满明快的精神气儿!在视线可循处,他为 意大利家具品牌Magis设计的几把彩色Puppy儿童椅正隔着玻璃墙彼 此问候嬉戏,一只俏皮的Pingy不倒翁企鹅坐在透明的泡泡椅(Bubble Chair)上嬉闹玩耍——众多为人熟知的经典设计作品正自由地安居 在其设计者工作、生活的这片园地上,一切氛围令我们恍然以为这 是一幅家庭画卷:这些设计杰作真真正正地是这位现年36岁“老頑 童”的孩子们。
“先带你们看看我最喜欢的地方!”Aarnio带着我们来到后院,那 儿有一座以松木搭建的桑拿屋,“早年汤姆(英国设计师Tom DiXon) 还做Artek的创意总监时,与我在这儿赤裸相见过(笑),”在其一旁, 红色的“番茄椅”(Tomato Chair)上积满了若干落叶,这一座椅开放 的户外状态也令我们开启了第一个问题——他早年对塑料这一材 料的实验。Aarnio对玻璃纤维和塑料制品的兴趣始于1962年,那时他 刚刚开始“自由职业”生涯,并购买了第一套新公寓,他想要为新家 设计一把适合整个家庭空间的电视椅,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球椅 (Ball Chair)。参观一家玻璃纤维帆船制造工厂给予了他在材料上的 灵感:他想通过玻璃纤维材料的属性解放整个设计过程。而之所以 决定使用球形来设计,是因为这是玻璃纤维的理想形状:可以用最 少的材料获得最大的张力,同时在工艺上也容易实现。完成设计后, 他还计划了如何推广这件作品,也足以见得他的胆识与韬略—— “我希望借助可口可乐的元素让球椅被全世界看到!我把它涂成红 色,用白色卡纸剪出放大的Coca-Cola标志粘在椅背上。我让妻子 穿着黑色衣服做模特,坐在上面用吸管喝一瓶可乐。我做过一段时 间的自由摄影师,就用心爱的哈苏相机为这个场景拍摄了一组照 片,”Aarnio笑着将这件早年“壮举”分享给我们,“然后我致电可口可 乐的芬兰分公司负责人,告诉他们我有一个绝佳的推广计划!虽然 结果是,哈哈,可口可乐的美国总部并未认同这个方案。”尽管这件 作品未按预想的方式受到关注,结果依旧远超他的预期—在1966 年的科隆家具展上,正式发布的球椅在一周内获得了来自30个国家 和地区的订单,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时至今日,这一神话仍在继续。
后来,球椅也成为他另外两件代表作的灵感来源。“在我参观球 椅的加工工厂时,发现球椅的包装与运输利用率低,于是决定设计 另一个圆形的椅子,以提高空间利用率!这就是糖果椅(Pastil Chair) 的诞生由来。两把椅子的形状相辅相成、相互填充恰到好处,不再需 要额外的运输空间。”Aarnio向我们解释着这些经典之作背后的奥 秘,而另一把泡泡椅源于他坐在球椅里看书时意识到光线不够充足 的感受。“当时住的公寓装有以丙烯酸塑料制作的天窗,我便开始思 考用丙烯酸塑料制作圆球的可能性,并火速联系了窗户制造商。原 本我打算为这把新椅子设计一个落地支架,但是将10mm厚的塑料固 定在支架上很困难,于是改将新椅子悬挂在天花板上——最终,将 球形主体用金属包边,焊接一个钩子加固,并用金属链悬吊在天花 板上,再放进两只大靠垫,椅子就完成了!而且丙烯酸塑料被吹成圆 形,就像肥皂泡一样,不需要任何模具。”听着他兴奋地娓娓道来,也 令我们捕捉到这位大师的设计“秘诀”里,总是重新思考一件已有的 设计并从中汲取新的灵感,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片段亦在不断激发他 的想法。
泡泡椅、糖果椅诞生于当时30岁出头的Aarnio手中,如今已被公 认为20世纪60年代最伟大的家具作品之一。面对盛名,Aarnio也坦言“我们那会儿,尤里·加加林驾驶航天器成为绕地球轨道飞行第一 人,于是不知为何,媒体也开始将我的作品称作‘太空时代的设计; 波普艺术代替抽象表现主义成为主流,我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时下流 行文化的产物。但对我来说,这几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关联。流 行文化是特定时代盛行的现象,而好的设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 典!我做设计,终究围绕着人以及人本身的需求。”话音一落,Aarnio 信手在堆满各式工具的工作台上画起一幅大型的椅子手绘,“我始 终用1:1的比例进行绘制。因为这才是物品与人类真实的比例,这样我 才可以将自己作为模特尝试、体验设计”。Aarnio也不断倾力为儿童 设计产品,他希望为孩子做的设计能够鲜活、多变,并不断从自然界 寻求可能,那些抽象又不乏亲切度的Puppy座椅等代表作亦是他不断 开拓着玩具与家具之间的界限,可玩、可攀爬、可用,让孩子自己与 家具对话。
在我们打算告别时,Aarnio笑着打岔:“要是你们早几年来,就 不是在这儿了。因为我几乎每隔两到三年就会搬一次家!我与妻子 Pirkko住过12㎡的房子,那时我们的孩子还没出生;住过的最大一座 房子是在赫尔辛基周边的一个小岛上,是我自己设计的,动员全家 人和两个木匠共同动手建造而成。我们也在科隆市中心的一间小公 寓里生活过4年……”聊起生活岁月,依旧能感受到他旺盛、飒爽的 风骨与胆量,也令我们不禁想象与共振他在生活间隙里进发灵感的 瞬间。在那些瞬间,他为世界留下了诸多设计佳作。
本页在工作台上,这位“老顽童”信手画起了一张椅子的设计草 图,完全以l:l的实际比例绘制,这种工作方法亦源自他对作品 实际使用感受是否贴切的执着。
对页 l.在这个工作室兼家的客厅里,可见Aarnio的“螺钉桌” (Screw Table)、“两只泡泡“(Double Bubble)台灯位于沙发 的另一侧。他总是意图从现实生活中寻获妙方,开拓塑料与 玻璃纤维的工艺,打破传统家具形式的造型。2.蔥郁植被与经 典的Puppy座椅、Dino坐具一道共塑了一番活泼的自然视野。 3.Aarnio工作台一角,传统的画图工具、剪刀、画笔等还延续着 过去的工作方式。
本页 1.Aarnio的经典作品之一 “泡泡椅”在走廊上轻松悬挂着, 50多年前偶然的一次发现与尝 试令这件作品风靡全球,频登 大荧幕与出现在东西方的家庭 中。2.不同大小尺寸的Puppy与 另一件意大利的经典仙人掌衣 架一道共组户外景观,后者所 代表的意大利波普式设计也常 与Aarnio的作品相提并论,成 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的象 征。3.户外一侧的Roulette摇椅 无“腿部”,也一度是泳池边的热 宠。4.Aarnio在后院的桑拿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