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别景

2018-05-14 09:02张宇凌
安邸AD 2018年2期
关键词:双向雕塑艺术家

张宇凌

Dan Graham的作品对普通读者来说,不见得容易进入。如果我们 从艺术家生平背景这样的文艺复兴式的传统艺术史研究方式来开 始,反而可能不太难地进入理解的核心。Dan Graham 1942年出生于伊利诺斯州乌尔班纳市,目前在纽约生活定居。他的青年时代基本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当代美国史上可谓动荡和叛逆的经典,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界定,如政治经济学家Galbraith称之为“丰裕社会”,社会学家DanielBell叫它“后工业社会”,经济学家Walt Rostow把它叫作“高消费的社会”。整个六七十年代,嬉皮士、摇滚、黑人平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越战失利、总统遇刺、毒品黑帮、街头文化……美国社会充满了异样的活力。Dan读到高中就辍学了,在他的所有简历上,写的都是“自学成才”。大多数自学成才的人都有两个特性:第一,极度关注自我、他者,以及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极度渴求展示知识、抽象化和世界复杂的哲学层面。Dan的艺术创作一开始就具有这种“作者”性。

1964年,Dan22岁就在纽约做了John Daniels画廊的总监,展出极简主义代表人物Sol Le Witt、DonaldJudd和Robert Smithson等人的作品。 同时他进行大量写作,除了创作艺术评论、点评同辈艺术家之外,还创作虚构性的作品,深受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把文字当成一种创新的材料,而不是现实主义叙事工具。在文字性创作的影响下,特别是新小说对心理学和现象学的影响下,Dan创作了有代表性的录像作品《表演者/观众/镜子》。虽然貌似是一个平淡繁琐的行为录像,却把哲学中所谓传统的主客体关系、看与被看、能指与所指……都化为一个简单有力的朴素现场,并且有着高速的内部节奏。

比录像作品更为人所知的,是Dan的雕塑系列《馆》。他用玻璃射镜等光学材料为原材料,制作出人可以进入其中的“雕塑”,其实打破了建筑、装置和雕塑的界限。这次来到中国北京红砖美术馆户外的《冲孔钢板分隔的双向镜圆柱》就具有这个系列的明显特性:在看到別人的同时看到你自己。由于材料双向镜的反射性质,其表面上会出现你自己的影子;而同时材料又有透明性,你也可以看到在另一边的人。这样,你就是在看“你自己的看”。而对面的人,也是在看你的看,同时看他自己的看。人们层层深入这个作品,就会无数次地进入多层反复的窥视与被窥视的境地。而同时材料两侧的环境景观也在其中多层呈现,身前的可以直接看到,身后的则会反射到表面上。所以,Dan创造了镜子-玻璃的矛盾结合体,而且由于人可以进入其中游走,又把物理的人的身体跟多层的影像效果包裹在一起。 这个系列的作品无法离开观看者的介入,所以Dan自己把它称为栖居于观者的存在之中,并由观者的存在而激活的几何形状,通过在包容和排斥之间不断转换,产生一种不安和心理异化感。如今这個《馆》系列已经在全世界很多重要地标建筑点存在,它虽然不具有建筑的实际功能,但其心理性和视觉感带来的魅力使它几乎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有时候是人们逗留和关注最久的一部分。

Dan Graham是一个观念性的创作者,这个群体或许是中国观众最陌生的一群,但任何观念一旦化为视觉感知的对象,就会出现看与被看,出现视线与思考的交融。视觉作品既是观念的产物,或许也是替观念解围的最好方式之一。

对页Dan Graham的作品《冲孔钢板分隔的双向镜圆柱》伫立在红砖美术馆的庭院内。

本页1.作品《两个立方体/其中之一旋转45°》。2.作品《受到月窗启发的模型》利用透明玻璃、双向镜等材质掩映展馆本身与周遭作品。3.75岁高龄的艺术家Da Graham站立于自己的作品中。

猜你喜欢
双向雕塑艺术家
巨型雕塑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朴素高效的双向快充
例说乘法公式的双向应用
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方案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