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2018年,审计署将会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聚焦审计重点。在精准脱贫方面,要举全国审计机关之力持续开展扶贫资金审计,实现对贫困地区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审计履行国家经济监督的职能,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保驾护航。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工作的建议。对于政府审计部门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工作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扶贫资金审计 问题 建议
引言
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8日中央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审计要对公共资金,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行审计全覆盖。因此,政府审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也担当了国家经济监督更大的责任。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国做出庄严承诺,确保到二O--O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可见,精准脱贫的成败已经成为我们能不能如期顺利实现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环。
根据十九大的战略部署,2018年审计署将审计聚焦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上,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保驾护航。
在精准扶贫领域,全国审计机关在过去五年先后对270多个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了扶贫资金专项审计,促进追回或归还资金60多亿元,处理问责6000余人,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作为2018年审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其以往的成绩和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可以积极地促进审计机关持续有力的向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发力,确保国家脱贫总目标的实现。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问题分析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作为重大的民生审计项目,近年来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高度关注。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较多的中西部省份的审计机关近年来将开年组织实施的第一个审计项目都聚焦在扶贫审计领域,足见其重视程度。
审计署发布的2018年第一号公告再次提及云南省砚山县等11个贫困县680万扶贫资金被骗取的重大扶贫领域的经济责任案件,这是新的一年审计署再次向扶贫资金领域亮剑。2016年和2017年审计署先后审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74个,抽查扶贫资金737.53亿元,共发现涉案问题金额70多亿元。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像一把利剑一样高悬,真正促进了国家的扶贫专项资金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到2017年底,国家扶贫资金问题金额比例已降至百分之十以内,审计成绩有目共睹。
但是,在当前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对扶贫资金规划和使用效益关注度不够
经济发展注重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扶贫资金是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资金运行的系统、科学和高效益将决定脱贫攻坚战的推进效率和脱贫质量。
但是,近年来,我国扶贫资金使用仍存在资金总量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与具体脱贫项目资金分配效率不高,缺少对扶贫资金系统规划的现状。甚至,有些地方出现强行争取脱贫项目的唯政绩论思想,严重影响了扶贫资金的有序使用。地方政府利用扶贫资金时出现缺乏系统规划,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资金闲置,资金招标秩序违规等问题。
然而,审计部门在对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时,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关注度不够,对重大资金项目的审计跟踪整改和落实力度不到位,致使一些地方仍存在相关资金问题。
(2)扶贫资金审计缺乏事前和事中管控
审计署在对扶贫领域的专项资金审计工作部署时强调,要重点揭露扶贫领域作风不实,虚报冒领等失职渎职甚至是犯罪行为。然而,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工作仅仅盯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事后的财务报表上,很难规避上述审计风险。而由于扶贫资金审计缺乏事前事中监管力度,在中央两次对虚报冒领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时,就重新揭露出虚报冒领扶贫专项资金56万元。可见,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监管,对于保证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3)扶貧资金审计的精准性认定不高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关键在于
“精准”二字,这正需要审计部门提高扶贫资金审计的精准性,然而,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扶贫资金审计精准性认定不高的问题。例如,2015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机关在扶贫资金跟踪审计中揭露的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出现的扶贫资金使用对象识别不精准,扶贫资金项目落实出现重大经济责任问题的事件,充分说明了审计扶贫资金项目时对资金使用对象识别程度不精准,致使脱贫认定的随意性,给脱贫攻坚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审计部门必须在扶贫资金审计精准性的问题上加以足够的重视。
(4)扶贫资金审计结果缺乏跟踪反馈
政府审计结果的透明化是深化国家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全面深入推进国家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政府审计推进其审计信息公开化,制度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扶贫资金审计领域,审计信息的公开可以更好让各级政府掌握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而更好的完善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
然而,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结果信息公开度依旧难以达到上述标准,对扶贫资金审计所查出的重大违纪违规经济问题的跟踪反馈和问责力度也缺乏一定效果。有些贫困地区被审计部门审查出存在扶贫资金违规使用问题后,仍缺少积极整改的现象,甚至陷入“屡审屡犯”的“怪圈”。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政策建议
(1)加强对扶贫资金审计的绩效评价
未来三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期,脱贫攻坚战也随之进入到决胜时期,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是到决胜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就越是艰巨。因此,相关地区用好扶贫专项资金科学系统的开展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成为脱贫关键。这就对审计部门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提出更高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要负责人,要建立起对本级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科学绩效考评机制,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扶贫资金闲置比率,扶贫项目跟踪审计,贫困群众脱贫质量等指标纳入扶贫资金审计的绩效评价体系中。“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条件下更要做到“精准考核”,促进相关审计工作全方位高效率地开展。
(2)将“拍蝇”作为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
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分散性强,并且相应扶贫资金审计证据缺乏相应的账簿、记录等材料,审核难度较大,因此,扶贫资金领域成为“苍蝇级”腐败滋生的温床。所以,“拍蝇”将是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的重点。
首先,需要扶贫资金进一步阳光化,建立起扶贫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公开透明的机制。在资金项目分配,物资发放,项目规划等全过程加强事前事中与事后的跟踪审计,对于扶贫领域吃拿卡要,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问题,审计部门查出一起,曝光一起,并及时将相关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
其次,各级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与本级其他政府部门和上下级审计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层层传导,层层落实扶贫资金审计的责任,坚持全面审、跟踪审、全覆盖,以“拍蝇”和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性为目标导向,真正建立起扶贫资金审计的高效反腐体系。
(3)提高扶贫资金审计的精度和准度
要防范扶贫资金使用对象识别不精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就必须在提高扶贫资金审计的精度和准度上下功夫。审计部门需协同有关部门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利用高效的大数据信息平台进行核实与清理,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审计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审计部门要在对贫困户信息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和制定贫困户扶贫标准和扶贫资金使用标准,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的项目管理,真正做到扶贫资金审计的“靶向定位”,以提高审计的精度和准度杜绝相关利益集团违规安排整合扶贫资金项目和滋生
“腐败”的土壤。
(4)深化对扶贫资金审计成果的运用
首先审计部门要协调好同级政府其他部门,加强对审计信息特别是扶贫资金审计项目的审计公开,建设相关政务信息平台,将信息平台公开化建设纳人审计部门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中。其次,加強对审计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升对扶贫资金审计项目的科学评价水平,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和水平,保证对扶贫资金有利益关系的群众对相关扶贫资金审计结果的信息知情权利,真正使政府权力接受客观公正的监督。
要深化对审计的扶贫资金项目的审计整改的“回头看”,加强建设各级审计部门协调联动的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对照历史问题建立审计整改的责任台账和机动式随机审计回访,以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到位,杜绝“屡审屡犯”的尴尬现象的发生。审计部门通过加强对审计问题的跟踪反馈和督促整改落实,积极完善扶贫资金的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国家扶贫政策不变形,不走样。
[1]张梦艺:《扶贫资金审计问题研究》,载《经贸实践》,2017年04期
[2]刘斌,龚勇:《浅谈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的几个问题》,载《审计月刊》,201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