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会计视角的金融风险合理防控措施

2018-05-14 08:55陈晶晶
财讯 2018年5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会计人员防控

陈晶晶

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防控,不仅会对一家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而且有可能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严重情况下引导金融体系崩溃、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紊乱。因此,金融企业必须要提高对金融风险危害性的重视,并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工作需要,采取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维护企业自身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企业 金融风险 影响因素 基本特征 防控措施

绪论

(l)研究背景

2017年7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近年来国内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监管缺位和缺乏统筹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影响较广的“e租宝”和“校园现金贷款”等事件,都反映出金融行业风险的多发性特点。考虑到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展金融风险防控措施的分析与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2)研究意义与目的

在经历了爆发式发展之后,我国金融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在国家新出台的各项政策和行业法规的指引下,金融行业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也为及时识别和有效防控风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无论是实体金融企业还是新型的互联网金融,都隐藏着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多重风险,因此时刻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始终是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本文基于金融会计视角探究金融风险的防控策略,对于企业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落实风险防控能力提供了一些借鉴,对于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推动金融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必要的支持。

金融会计和金融风险的概念

(l)金融会计

金融会计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遵循基本会计方法、原理及原则,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连续性、准确性、综合性、完整性的监督、核算和管理的全过程。金融会计能够对金融机构的重要财务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传递、准确衡量以及精确加工,目的是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以确保管理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真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金融会计的职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使立足于金融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对相关的业务进行科学的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则是要服务于金融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强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通过风险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2)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活动中可能潜藏的各种风险。对金融风险的评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如果只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结果会比较片面,只能反映为什么金融活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属于狭义的评估;而如果从金融风险不断延伸的角度出发,可以全面地分析出金融企业在金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至于对经营者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损,属于广义的评估。

引发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

(l)外部环境因素

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也使得国内金融企业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一方面是更多的主体涌人到金融行业,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压力增加,部分企业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甚至违反行业准则,从而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是整个金融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上市场秩序紊乱,也容易导致风险滋生。因此,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金融企业遭遇金融风险的概率也会有所上涨。

(2)会计行为因素 会计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金融风险管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因此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总是能够根据一些细节或现象,及时识别出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杜绝了金融风险的发生。反之,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行为不当,就会使金融风险逐渐演变为金融事故,给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造成影响。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自身的行为、素质的高低,成为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因素。

3、内部管理因素

金融风险从形成、发展到最终产生破坏性影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而金融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弱,则决定了风险防控是否到位。对于那些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金融企业来说,能够通过系统性运作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效率,避免了风险的扩大化。反之,如果内部管理不到位,即便是发现了金融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或是对金融风险的预判不到位,都会引发严重的风险损失。

基于金融会计的金融风险防控对策

(l)重视会计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

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加上引发风险的因素较多,因此要想提高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会计工作队伍,从而为金融风险的综合防控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提升会计队伍综合素质的途径有:

首先,要重视专业素养和理论基础的提升。由于金融会计的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因此会计人员在人职之后,很少有系统性的时间进行学习,个人的理论基础没有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充实。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行业的一些准则、相关的法律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要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教育的方式,不断提高金融会计的专业水平,以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除了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外,还要求受训会计人员参加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衡量工作业绩和年终考评的标准之一,这样对于提升培训学习效果也有很大帮助。

(2)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制度

除了人力资源的保障外,金融风险的防控也有赖于完善的防控制度,从而为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许多金融企业虽然建立了风险防控制度,但是仍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风险防控制度的模式化,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金融企业,出于成本、方便考虑,盲目照搬大型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制度,而忽视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导致该制度难以发挥实质性成效;其二是风险防控制度的形式化,即没有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因此,金融企业要重点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化的金融风险防控制度。同时,又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确保制度内容得到落实,切实提高金融风险的防控成效。

(3)不断优化会计工作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进行金融风险合理防控的重要措施,我们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制度,还要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以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比如,在过去,金融企业内部呆账准备金相关的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较多,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对内部呆账准备金的管理工作,逐步改进原有的呆账准备金计提方式,科学分析和准确确定呆账准备金计提的比例。从贷款风险的角度分析呆账准备金总额比例,可以确保总额比例的科学性。要想根据呆账所存在的可能陛大小确定出总额,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将呆账准备金计提范围进一步扩大。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企业的工作管理机制应当具有针对性,尽可能的服务于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机制的成效,发挥应有的风险防控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为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金融风险的出现会给金融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影响,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通过强化会计主体意识,发挥会计队伍在金融风险防控中的能动性作用。同时,也要通过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途径,不断提高金融企业风险防控的能力,降低甚至是杜绝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推动金融企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和谐发展。

[l]杨德勇,刘笑彤,赵袁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研究一一基于金融市場反应机制及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17 (2): 26-32.

[2]蔡则祥,曹源芳.金融危机以来国内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制研究一一基于偏t-AP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9(5):88-96.

[3]李翀,胡敏中,林邦钧.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发展一一谨慎发展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7-113.

[4]韦艳华,张世英,多元Copula-GARCH模型及其在金融风险分析上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26 (3):432-439.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会计人员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