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
摘 要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一直都是我国各地水稻产区所追求的,但种植栽培水稻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因素与气候特征影响,结合地方实际状况实施高产栽培技术,发挥地方水稻种植优势。基于此,以广西水稻栽培现状为背景,探讨当地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广西水稻高产栽培,提高经济效益带来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 南方水稻;栽培现状;高产栽培技术;广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1.027
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产区也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广西等多省区是我国水稻集中产区,其水热条件适宜、全年平均气温普遍较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在近年来的水稻单产产量逐年稳步提升。
1 广西水稻栽培现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是一项朝阳产业,它基于高产量技术攻关来实现对优质水稻品种的有效协调,同时配套科学种植方法。但客观地讲,我国各个地区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与实施方面都存在硬性缺陷,这导致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水稻种植长期难以攻克的核心难题。
广西水稻栽培产区相对集中,各个地区目前也在努力研发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借助地方环境与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科技,改善水稻栽培现状。以目前广西为例,水稻是当地第一大粮食作物,2017年当地的早稻播种面积就超过2.4万hm2,总产量超过13万t,在品种方面也经历了长期大幅度的良种过渡,从传统的高秆水稻改良到矮秆,并且对常规稻进行了杂交处理,实现了非优质到优质种植的改进,在栽培播种方法方面也已从传统的移栽改良为直播、抛栽和机插穿插反复进行。广西结合上述做法,首先实现了地方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做到了机耕机收,对减轻地方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非常有效。
2 广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广西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颇有心得,从最初的优良选种、苗期栽培管理、抛移栽技术结合、施肥、灌溉到收获,其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保证了地方水稻栽培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2.1 优良选种与播种期安排
在优良选种方面,广西实施早稻栽培与晚稻栽培两套方案。早稻选种主要以潭两优83、中嘉早17为核心品种,而晚稻方面则选择了泰优390、盛泰优018等优秀品种。
广西的早稻播种围绕品种特性依据展开,充分考虑到季节衔接段的相关问题,主要遵循把握“冷尾暖头、抢晴播种”的基本原则,选择在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播种。对晚稻播种期的选择,则主要会考虑到安全齐穗这一大前提,结合秧龄期问题,选择机械化插秧,保证插秧时间在25 d以内。如果是软盘育秧则要在30 d以内。
2.2 苗期的水稻栽培与综合管理
水稻苗期栽培首先要准备苗床,为苗床配制营养土,在播种前的15 d左右进行天然土壤和有机肥的均匀混合比例堆放并备用(天然土壤与有机肥按4∶1的比例)。同时选择当地地势相对平坦、灌溉条件相对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床进行全面整地。该地区的苗床准备宽度为2.0~2.5 m,长度为15~20 m,中间预留0.5 m宽的人行过道。在播种前要对苗床摊铺营养土,摊铺厚度控制在2~6 cm。
水稻播种之前当地选择晒种1 d、浸种1~2 d,并在播种前充分浇底墒水,一般干种播种量在10~120 g·m-2,并均匀撒种,最后压实覆土,覆土厚度在1~2 cm。
在苗床管理阶段,基本要做到每日充分浇水,并保证无任何滞留水,保持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出现缺水现象。当地在苗床管理阶段的浇水时间一般在9:00之前或者17:00之后,伴随秧苗生长长势的良好与生长速度的加快,浇水量会逐渐提升。例如在一叶一心时,做好敌克松杀菌剂喷施工作,避免秧苗出现立枯病症状,而到30 d左右成苗四五叶且株高长到14 cm左右时,则可以选择移栽。在移栽前的5 d施尿素10 g,随后浇透水避免烧苗,此时尽快将秧苗移植到本田。
移栽后的秧田要做好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例如在秧苗施肥期间前后在厢面上水,其他时间原则上保持厢沟内存在水位即可。在二叶一心时还要撒施尿素,配合农药防治病虫害。当地晚稻再生稻的生育期非常短,所以必须做好田间通风透光。如果病虫害基数偏大,需要选择在头季稻进行病虫害防治,特别要防治稻飞虱与穗颈瘟等当地主要病虫害[1]。
2.3 抛移栽结合技术
广西当地早稻种植采用机插秧,并适时适龄做好水稻秧苗抛栽移栽综合技术。一般抛秧在三四叶期间抛栽,而湿润洗插秧部分则在早稻秧龄30 d以内进行。当地在晚稻机插秧过程中对秧龄与秧苗高度进行了严格限制,控制秧齡在20 d、苗高在20 cm以内进行,晚稻抛秧则要控制在25 d以内进行。而对于水稻秧苗的抛栽密度控制,一般保证早稻的密度在30万~35万蔸/hm2,晚稻抛栽则在27万~32万蔸/hm2。
2.4 施肥管理
广西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施肥环节把握严格,基本做到了“前促、中控、后补”的科学施肥原则。具体来讲,主要结合测土配方进行施肥,早稻施肥种类包括150 kg·hm-2 N、60~70 kg·hm-2 P2O5、45~55 kg·hm-2 K2O,晚稻部分主要施160 kg·hm-2 N、60~70 kg·hm-2 P2O5、75~90 kg·hm-2 K2O。二者所选择的施肥肥料种类相同,但施肥量略有差别。
水稻栽培在翻耕整田过程中施基肥,早稻施16 000 kg·hm-2有机肥配合500 kg·hm-2过磷酸钙,而晚稻部分则施500~600 kg·hm-2 50%的复合肥。另外还包括了移栽后的分蘖肥,主要包含120~150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主要作用是促进水稻秧苗分蘖,为水稻种植搭建丰产苗架。
2.5 灌溉管理
广西为了提高水稻栽培种植产量,采用到了间歇好气灌溉方法,即干湿交叉灌溉,在对秧田灌水后等待其自然落干,在2~4 d后实施浅水灌溉,再等待落干,最后灌溉直到水稻成熟。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注意其孕穗期与抽穗期对水分相对敏感的特性,可采用药物施肥配合浅水灌溉方法,灌溉重心为无水层或湿润露田,基本遵循“浅水层插秧、活苗、促孽”的相关技术原则,保证苗期内80%以上的苗数都能被充分排水晒田。
2.6 收割收获
以广西的早稻收割收获为例,一般在8月中旬前进行,该阶段头季早稻已有95%成熟,所以当地会选择干田收割方法,收割时保证秆青秆活,更重要的是避免水稻倒伏发生。在收割完毕后,还要确定水稻的留桩高度,当地遵循延长生育期、留矮桩的基本技术原则,保留倒二节芽,留桩高度在30~40 cm最为合适[2]。
3 结语
结合广西实际状况,深入探讨了他们在水稻种植方面的现实状况与高产栽培技术相关细节,希望以此作为参考推动我国南方地区水稻产区的技术优化过渡改良,实现水稻丰产和经济增收。
参考文献:
[1] 张益之.南方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17(6):61-62.
[2] 唐小柳.湖南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7(14):4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