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2018-05-14 11:46丰勤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学数学课堂

丰勤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将来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培养的学习能力都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当前阶段的学习有益,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根据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自学最好的引导者。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正处于好奇心强,爱玩闹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动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因此,开发教材的有趣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等都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可靠方案。首先,知识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对教材兴趣内容的开发直接决定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整体的课堂氛围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二、培养自学能力,应注重学法指导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课堂上必须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师生一起探讨纠正。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低年级时我经常让学生轮流上来报 2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口诀的口算题,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并分析每一步计算的理由。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课堂上要促使他们动脑筋,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愿意去想,为此,我设立了奖励办法,根据同学们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表现发励志币,定期对励志币获得的情况进行公布、表彰和鼓励。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都非常积极,从而便于教师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要想说得好,说得准,就要认真听,仔细看,动脑想,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就说明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听懂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课堂上人人有发言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尽可能由“知其然”经由课堂而达到“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低年级数学教材插入很多彩色图片,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所以要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教师要及时总结,重点讲解:例如,我教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在备课时,我挑选了几幅适合儿童观察、思考、分析的图画,把它制成动画课件,上课时,我把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图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非常贴近生活,很受学生欢迎,这样学生对看图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会学生怎样看数学书上的图,看数学书上的图跟看小人书上的图不一样,看小人书上的图,主要是看情节,看数学书上的图,是看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边看、边想、边说。看不明白的可以问同学或老师。这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初的做法。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了。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般的孩子对老师都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除非是天性十分活泼的学生。这种疏远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不利,学生只会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解的部分知识,需要自学部分则效果不佳。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需要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转换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深入学生中间,还应该在课外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讲课当中充分发挥自学作用,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要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比如,教学“测量”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以及教室的长和宽,学生测量课桌时,两人一组,一人拿尺子,一人画记号。测量教室时可以用步测,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合作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自学效率。

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调皮、爱玩、自制力差,且各个家庭条件不同,家长的监督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下自學任务完成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自学能力培养时需要教师进行督促,并且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了自学,并能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调预习新课的重要性,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标记,同时记下需要提出的问题,以备上课时作为重点来听,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课堂上,新授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抽查,学生自学需要较多

的时间投入才能保证自学质量,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尽量应考虑到这一客观事实,尽量布置少量机械性作业,增加自学内容的作业时间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以及作业安排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留给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他们自学探究,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他们在量,算的过程中会发现计算方法不

唯一,在自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较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保证现阶段的学习质量,更是为将来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自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错在哪里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