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咪妮 郝雁丽
摘 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PAI)和学业拖延量表(PASS)利用问卷星通过网络平台向大学生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情况为中等水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逃避性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2)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情况为中等水平;大学生在学业拖延程度上存在年级差异,大四拖延现象最严重。3)大学生拖延程度与手机依赖各个维度显著正相关。 结论,手机依赖中的失控性与低效性对学业拖延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学业拖延行为
拖延是个体面临压力情境时容易采用的一种消极应对方式。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学习质量,而且会引发焦虑、急躁、自责等负面情绪体验,进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1]。心理学工作者对于“什么是拖延”尚未形成定论。从研究的历史脉络来看,最初学者是从行为层面理解的,如Sabini & Silver(1982)认为拖延是不符合逻辑的延迟行为[2];之后学者又考虑到了情绪因素,如Solomon & Rothblum (1984)把拖延理解为有目的延迟任务的行为,并伴有主观上的不舒服感[3];随着研究的深入,拖延的结果被纳入其中,如Beswick & Mann(1986)提出拖延是计划好的任务迟迟不开始或者延迟完成任务的时间[3]。综合上述定义,本研究认为学业拖延指的是推迟原计划学业任务的开始或完成时间,导致任务无法按预期完成或低质量完成,并伴有焦虑自责等负性情绪体验。近年来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国内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并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4]。因此,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于大学生学业拖延产生原因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人格特质、自我控制及外部因素等三个方面,其中手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影响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及手机智能化的实现,手机便捷性、功能多样性、能满足个体多种需要的特点使其具有易成瘾的特性。刘文婷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课或学习时间至少有60%的学生频繁使用手机[5]。关于手机依赖的界定,一些研究者强调其成瘾性的特点[6],一些学者强调其引发的生理心理症状[7]。本研究中,手机依赖是指过度使用手机,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带来负面影响,想摆脱又控制不了的一种成瘾状态。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目前,大学生手机成瘾领域、学业拖延领域各自的的研究都比较多,但从手机成瘾的角度预测与分析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大学生、手机依赖、学业拖延后检索到的论文有8篇。本研究采用测量法就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业拖延的关系进行探索,以丰富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为减少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提高学习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增进幸福感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被试
借助问卷星利用网络平台向陕西省高校发放电子问卷,涉及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生68人,占34.0%,女生 132人,占66.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为38人、53人、49人、60人,分别占19.0%、26.5%、24.5%和30.0%;文科、理科、其他专业学生分别为59人、116人、25人,分别占29.5%、58.0%、12.5%。
2.研究工具
(1)手机依赖量表(MPAI)。采用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的手机依赖量表,该量表主要用于诊断青少年和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量表包括17题,共有4个维度,分别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
(2)学业拖延量表(PASS)。學业拖延量表(PASS),是由 Solomon 和Rothblum于 1984 年编制的。PASS第一部分用来测量学业拖延程度及改变愿望,前者有12道题,后者有6道题;第二部分用来测量拖延原因。本研究中仅使用第一部分。计分时将每个任务的第一、二题相加表示“拖延程度”,得分越高,表明学业拖延水平越高。另外每个任务的第三题相加表示“改变愿望”,分数越高,表明越想减少学业拖延行为。
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10录入数据,运用IBM SPSS 24 statistic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
二、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状况及性别差异检验
(1)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状况。量表采用5级评分,3为理论中值,一共17道题目,手机依赖总分为85分。大学生手机依赖平均得分为45.62分,说明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情况接近中等水平。其中,失控性得分最高(18.84±5.245),依次是戒断性(10.29±3.395)、逃避性(8.43±2.847)和低效性(8.07±2.858)。
(2)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在逃避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3.270 p=0.001),女生得分(8.89±2.892)高于男生(7.53±2.548)。
2.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状况及年级差异检验
(1)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状况。量表采用5级评分,3为理论中值,测量拖延程度共12道题目,拖延总分为60分,大学生学业拖延平均得分为32.39分,说明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情况接近中等水平。
(2)大学生学业拖延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表1及表2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在拖延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四的拖延程度最严重;拖延程度上的年级差异是由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四造成的。
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拖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1)大學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大学生拖延程度与手机依赖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业拖延中的改变愿望与手机依赖中的失控性、低效性与戒断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2)大学生拖延程度的回归分析
以拖延程度为因变量,以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及低效性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剔除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逃避性与戒断性依次被剔除,失控性与低效性进入回归方程。拖延程度=19.954+0.204x1+1.605x2(x1代表失控性,x2代表低效性)。
三、讨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为45.62±11.676,失控性得分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与陈勇钢等(201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5.60±12.33)[8]。手机的便携性、便捷性、虚拟性、功能全面性对大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层出不穷、不断升级的网络游戏与微信等社交软件。当大学生缺少发展目标、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孤独无聊焦虑苦闷,无法面对现实时,更容易诱发大学生沉溺于手机,甚至达到失控的程度。方晓义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理论”可用于解释手机依赖的成因,他根据心理需求满足的途径将其划分为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两大类,并认为如果个体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满足心理需要的话,其更容易产生网络依赖[9]。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逃避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较男生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男女性格差异所造成的。当大学生遇到需要应对的问题时,男生通常是行动派,擅长于解决问题,而女生偏感性,经常将自己置身于问题中难以自拔,她们更容易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以及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麻痹自己以减轻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学业拖延处于中等水平,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业任务的厌恶,高学习难度带来的退缩、不够自律、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等。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负相关[10] [11]。延迟满足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将来更大的满足感而放弃当下的安逸与享受,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而“先享受后付费”的学生不肯努力学习,导致学业成绩严重落后[12]。拖延程度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大四和大一、大四和大二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即大四学生的拖延程度比大一、大二学生要严重。可能的原因有:(1)专业实习与论文写作是大四学生的学业任务,与前三年的课程学习相比较,学习形式与考核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业任务完成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导致学生缺乏时间紧迫感;(2)由于对任务难度的估计不足,主观期待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即觉得自己能够按时完成,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3)对论文写作有为难情绪,不知道如何下手,采取观望的态度;(4)忙于找工作,考研,有意拖延。
大学生拖延程度与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呈显著正相关,这个结论与冀嘉嘉、王雅琳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1][13],并且失控性与低效性能够预测大学生拖延程度。已有研究表明,学业拖延是大学生为了回避讨厌的学业任务而采用的一种应对策略,同时手机依赖也是大学生回避学习的一种方式[14]。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是手机依赖者与学业拖延者所具有的共同特点[15],张潮等人认为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从人格特质角度分析,大学生学业拖延及手机依赖程度均与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3][16][17]。
参考文献:
[1]冀嘉嘉、吴燕、田学红.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5):482-487
[2]甘良梅.大学生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宋娜.大学生情绪智力、人格特质与学业拖延的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
[4]张娜.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的关系[D].郑州:河南大学,2016
[5]刘文婷.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3(2):54-55
[6]郭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成因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4):208-209
[7]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8]陈勇钢、郝悦.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30(1):128-132
[9]柴晶鑫.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10]张云霞.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
[11]吴晓燕.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5
[12]斯科特.派克(美).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13]王雅琳.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对研究生学业拖延的改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08-210
[14]李滢彤、梁利、赵靓等.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2.9(9):96-97
[15]柴晓运、柯玉叶.始成年期大学新生同一性风格、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881-885
[16]唐庆鑫、杨德超、胡小莉、李青青.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情绪效价的中介作用.精神医学杂志、2017.30(4):262-264
[17]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4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