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地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加之地面完善的共享单车、电动大巴等市政设施,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许多城市地下的排水管网老化设施已经跟不上地面设施的发展步伐,一旦遇到暴雨,城市内涝问题非常突出。尤其在我国南方城市内涝问题更为突出,就连同我省的榆林、安康、汉中地区的县城每年也发生内涝。县城看海已经不足为奇,城市设施、大小车辆等被洪水肆虐的东倒西歪,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新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城市内涝发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最大特点就是人口多居住密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暴雨洪涝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日益凸显。城市防洪排涝减灾任务任重道远。在当前形势下,有序高效的城市防洪应急管理是实现城镇防洪减灾目标的必要手段。
一、城市洪涝产生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钢筋水泥成了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人们居住密集,高楼林立,不易形成对流,极端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灾害天气的频次显著增多。尤其暴雨特别突出,给城市防洪带来很大挑战。同时,大量地面水泥硬化,减少了渗水地面和植被,降雨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改变了城市洪水形态。加之城市地面比较平顺,雨水快速聚集,短时间内地下管道流量难以满足地面洪水的排泄流量。
1.地势。一般来讲,平原地区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内涝为主,周边并不具备形成巨大洪水的自然条件,但是大量的降雨会在城市内部的低点形成积水,因此平原地区城市的排涝是重点,比如近些年北京多次在大暴雨中出现内涝现象,而山区城市最大的威胁则是洪水,周边的高山和陡坡容易在降雨过程中形成洪水。
2.排涝排水系统不完善。缺少完善的排涝沟系,城市扩建时未能预留排涝通道,现存的排涝河道断面又不足,淤积严重,排水力量不足。
3.排水系统出口过高。排水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城市低位的积水排泄至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但是如果城市将排水系统出口设计过高,比如出口位置的水位长期高于排水系统,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积水无法排出甚倒灌的现象。
4.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为了迅速扩大城市骨架,在建设发展中,人们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比如有的城市原来有许多滞蓄洪水的农田、洼地、池塘,现在绝大多数被填平盖房,大大减少了滞蓄水量,对支流河道形成顶托,进而影响了城市洪水的下泄。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
二、防洪排涝应对策略分析
从城市洪涝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城市防洪排涝应充分利用地势优势,尽量减少防洪排涝设施的修建、提高防洪排涝效率。
1.完善防洪排涝沟系。城市规划部门联手水利专家,共同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并进行拓宽改造,尤其针对城市内部的低洼地区要理顺排涝系统,以打通排涝通道,使涝水顺利排出。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应定期检查,并根据城市规模的变化调整设计。
2.高水高排。采取修建截洪沟,加大收水设施,拆除棚盖等多项措施,将高地势雨水排入山洪沟或河道,避免地势高的雨水顺道路排入低洼地区,尽可能减少低洼区的汇水面积,降低积水量。将各个区域的积水相互分割进行排出,能够有效地降低洪水的整体危害,也能够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
3.低水低排。为确保低洼地区涝水顺利排出,针对排涝河道的主要出口流量大、水位高的特点,必须重视水位高程衔接,要根据涝水位和现状地面标高,确定河道自排或泵排方式。此外,各低洼区应结合现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地面标高或增设泵站等排涝设施。
4.积极应对超标准涝水。首先将洪涝分流,同一个城市周边的洪涝源头可能有多个,因此一旦出现洪涝灾害,应尽可能地将各个区域的洪涝分割,通过各区的排水系统单独排出,避免汇合的洪涝造成更大的損失。其次,在排水系统的出口设置防止洪水倒灌装置,加装大功率的排水泵,提高排水效率。第三,在城市周边设置蓄水区,其目的将山区的洪水阻隔在蓄水区,以便减缓洪水速度。在城市内涝时,也可以将蓄水区作为主要的排水区。
5.完善雨水管道系统。完善管道过程属于一项隐蔽的施工工程,在其竣工时也只有检查井可以提供人们检验的部分。排水管的养护对施工的整体质量的评价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排水管道的养护不容忽视。而排水管道的养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养护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工艺,为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打好基础。
6.做好内涝隐患的整改。在城市防洪工作中,积水内涝问题是重点,可以对市区道路下穿桥的排水道进行改造,在汛期展开防汛大检查,对城市的内涝隐患点整改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检查。同时,可以结合本年度对雨污分流工作的实际情况,增设一些重要防汛设施,比如排水管道、收水井与疏通排水沟渠等,从而一步步对城市内涝隐患进行有效消除,提升城市排涝能力,为城市的安全度汛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防洪排涝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城市规划应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和防汛工程建设,减少强降水带来的损失,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洪涝灾害的反应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于琪洋.加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17
[2]张静、何俊仕.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6
[3]张理等.西安市城市雨水与城市排涝流量计算比较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