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同学们好,国学讲堂又与大家见面啦。本期我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造房子的故事,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虞庆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濡(rú),夫材生则挠(náo),涂濡则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
匠人诎(qū),作之成。有间,屋果坏。
注释:
1.涂:泥巴 2.濡:湿润 3.挠:弯曲 4.诎:本意为嘴笨,这里指说不出话
虞庆是赵国的辩士,他准备盖房子,于是找来工匠,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和要求。工匠对他说:“造房子用的木材是新鲜的,泥巴是湿润的,新鲜的木材容易弯曲,湿润的泥巴则很重。如果按照你的要求,用弯曲的木材承载过重的泥巴,就算现在能造好房子,时间一长也是会坏的。”虞庆却自信地回答:“木材干透了就变直了,泥巴干透了就变轻了,它们一定会干的,过些日子就会变直变轻了,时间再长也不会坏。”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方案来做。工匠无话可说,只能照他的意思盖好了房子。过了一段时间,房子果然崩塌了。
本文原文出自《韩非子》,讲述了虞庆执迷不悟,最终自食恶果的故事。身为辩士,虞庆在那个遥远的战国时代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掌握着许多知识,文笔、口才都是一流。但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过度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在建筑这一不熟悉的领域中,都不愿意相信工匠这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最终只能害得自己的新房子轰然倒塌。同学们要吸取虞庆造屋的教训,即便读了再多的书,知识量再丰富,一个人都是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所有行业的。在某些时候,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在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上,要相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而不能盲目、执拗地顺着自己的想法乱来,这是今天的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的道理。而韩非子讲述这个寓言的本意,是批判那些喜欢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却对于实际的事务一窍不通的大臣们。下面我们通过另一个故事来看一看,历史上还有哪些“空谈误国”的反面事例。
何栗,北宋末代宰相,是北宋清流中的一位旗帜性人物。何栗早年间还是芝麻小官时,就敢于当面顶撞权倾一时的宰相蔡京,因此赢得了不少好名声。金兵南下时,因众望所归,他被任命为宰相,担负起保卫都城汴梁的重任,也开启了他个人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最荒诞、最耻辱的一段历史。
首先,何栗需要面对朝中主张南迁的势力。尽管后来的历史证明,南迁保住了宋王朝的半壁江山,而且还保留了反攻回北方的力量,直到蒙古人灭掉金国,南宋依然屹立不倒。其实纵观世界军事史,在处于弱势地位时避开敌人锋芒,保留有生力量,是一种明智的战略决策。但在不懂军事战略的何栗看来,迁都避祸非圣人之道,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宋徽宗放弃了南迁,坚守汴梁。
汴梁是一座堅固的雄城,历代宋帝为了防御北方胡人的入侵,把这座都城建设得如铜墙铁壁一般,城内物资充足,十分利于防守。金兵善用骑兵的优势在攻城战中完全体现不出,只能不停强攻,却都被宋军顽强地抵挡住,汴梁保卫战异常惨烈。但就在这齐心协力击退敌军的大好关头,何栗再次暴露出他不懂军事甚至是不懂常识的一面:他竟然听信一个神棍的骗局,以为靠施展“仙术”可以召来“神兵”,彻底击败金兵。于是荒诞的一幕上演了:金兵久攻不破的汴梁城自己打开了城门,“大仙”在城头施法,金兵一个冲锋,汴梁就沦陷了。金人几乎将汴梁城洗劫一空,裹挟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嫔妃、朝臣北上,百般凌辱,这就是让宋王朝千古蒙羞的“靖康之难”。民族英雄岳飞在著名的词作《满江红》中就曾悲愤地呐喊:“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难”的根本原因是北宋王朝一直以来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了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剽悍勇武的辽人、西夏人、金人难以招架。但汴梁城的沦陷,何栗无疑是罪魁祸首。这位宰相事后出于羞愤和愧疚,在金兵大营中绝食自尽,成全了自己的气节,也算是为自己的荒诞作为画下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