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宁德“三农”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18-05-14 12:12吴光玲
今日财富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发力三农精准

吴光玲

“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宁德广大干部群众在“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和“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矢志不移、持之以恒进行实践与探索, 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把事关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等覆盖“三农”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小城镇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六项工作整合起来,统筹谋划,做到“六位一体”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小城镇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宁德市坚持走“产业兴镇”的路子,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发展路子,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努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对于宁德市大多数小城镇来说,能够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还是工业,树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理念,把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将项目优先向园区集中,积极培植骨干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好地支撑带动小城镇发展。在提升小城镇外在形象的同时,通过编制规划、投资项目、培育产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由外而内的质变发展。坚持“产城联动”的理念,走“产业兴镇”的路子,突出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民生优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带动全市城镇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树立“1+N”的发展思路,围绕旅游业这个主导产业,辅以养殖业、山地开发、种植业等N个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按照“1+N”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靠山的把“山”的文章做好,沿海的把“海”的文章做活,民俗文化村把“文”的文章做深。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原则,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村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按照“全域景区化”和“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要求,统筹考虑村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要素,“多规合一”,结合生态、文化、历史、旅游、产业等特色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设格局,融入“畲、茶、古、廉、红”“川岛湖林洞”“蓝绿红古特”等元素,建设“民族风情型”“生态农业型”“山地风光型”、“沿海景观型”、“宗教旅游型”“传统建筑风貌型”等六型美丽乡村。做到农旅、茶旅、文旅融合,深耕厚植“乡愁”,重点扶持,培育典型,打造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逐步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美丽乡村空间格局。

二、以千亩设施农业、山地农业开发、农业龙头企业“三驾马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宁德市以生态特色为定位,探索出“政府主导、合作社引领、群众参与”的千亩设施农业建设模式,实行统一购种、购药、购肥、检测、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商会+农村+农户”运营模式,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农药、新肥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在9个县(市、区)建立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共流转土地1.57万亩,建设大棚1万多亩,引进新品种620个,累计产值达4.2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765万元,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同時大力发展山地农业、生态农业。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山地农业开发。

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强示范”的思路,坚持以“两增收一美丽”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和提升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创建质量标准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创新营销方式等措施,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全市农民增收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用科技手段推动转型升级。

三、以精准扶贫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针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行拓展延伸,着眼长效、建章立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积极构建“市、县、乡、村、户”各层面联动、“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全方位发力的扶贫开发格局,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六四”(“六到户”、“六到村”、“四到县”)工作新机制。一是围绕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到户”机制(干部包户、龙头带动到户、造福搬迁到户、信贷扶持到户、能力培养到户、社会保障到户)。二是围绕提升重点村整村推进水平,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到村”机制(即领导包村、资金项目扶持到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到村、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到村、党建扶持到村)。三是围绕重点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到县”机制(资金扶持到县、山海协作到县、交通改善到县、城镇化推进到县),力争到2020年,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握扶贫开发工作两个要点:一是提高扶贫政策措施的精准度:精准识别是前提,精准帮扶是关键,精准管理是保证。二是着重抓住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点:发展生产是根本,要通过致富能手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生产缺依靠”问题;技能培训是基础,要加强贫困群众就业培训,解决“就业缺技能”问题;信贷资金是关键,要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解决“发展缺资金”问题;防止返贫是底线,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返贫缺保障”问题。三是立足四个精准发力:立足“拔穷根”,在推进思想脱贫、提高人的素质上精准发力 ;立足“换穷业”,在推进产业发展、拓宽致富渠道上精准发力;立足“改穷貌”,在推进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条件上精准发力 ;立足“治穷病”,在推进民生改善、完善保障体系上精准发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四、进一步探索“三农”工作“宁德经验”的几点思考

一要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全面依法治国的难点在农村,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农村。坚持以“六位一体”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引领、为目标、为检验标准,努力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和“更和谐”。

二要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做优做特推动一产转型升级,重点做到“三个转变”: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并强化市场服务和新技术的运用;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更加注重规模发展、绿色环保、品牌效应;从“一产独舞”向“三产联动”转变,延伸产业链,“接二连三”,向二、三产拓展,打造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服务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要与作风转变、加强基层相结合。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注重加强领导,坚持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的好传统,持续抓、抓出成效;注重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配强基层组织班子,选好村“两委”带头人;注重转变作风,坚持到一线调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进精准扶贫,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者单位为中共宁德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发力三农精准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赞分盐镇裕牛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