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雨 由元
英语与文化传播的精准转置成为新时代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的迫切需求。本文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分析需求现状,提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建议。
一、引言
中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依靠旅游资源的固有属性,更重要的是从文化领域打动国内外游客,尤其是境外游客,旅游景区是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直接载体,导游则担负着文化外宣的重任,是作为中国文化中转枢纽的重要存在。然而现阶段导游对文化的英语解说水平还存在不足以匹配行业需求的问题。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提高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彰显了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完善为入境旅游发展带来机遇,为中国文化外宣带来契机。语言与文化的转置(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过程的精准转化,将中国文化以境外游客能够准确理解的形式表达,克服跨文化交流的局限性)就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旅游之夜——“美丽中国,魅力长江”走进圣保罗、三亚至伦敦直航航线开拓欧洲客源市场、北京市旅游委举办 “世界文化遗产景区讲解员素质提升培训班”。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彰显着我国对旅游业发展及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视和支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同时,国家也更加注重国家旅游文化人才的培养。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李艳,王银爱.促进景区传统文化在英语导游过程中的传播探讨[J].绿色科技, 2013(04):287-289]] 旅游相关专业学生提高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在未来工作中更好的宣介中华文明,树立国家形象。
境外游客来到中国,除了欣赏风景和参与人文活动的度假需求,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导游充分挖掘景区文化,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解说能力,为境外游客提供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向他们更好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外宣有着重要意义。
三、旅游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现状
(一)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学习需求
在对旅游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问卷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他们目前所接触的教材中导游服务相关知识较多,涉及中国文化的部分不足以满足学习需求。低年级学生的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偏重景区文化的课文,高年级学生则反映介绍景区文化的课文普遍冗长,难以理解,学习过程中还需要二次翻译。
92%的学生认为境外游客对导游讲解景区文化有较大需求,除了系统讲解还需要导游据景区情况对游客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讲解。42%的学生反映现用教材文化相关内容枯燥乏味,篇幅过长难以理解。仅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很容易地获取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资料,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资料查找沒有可靠来源且内容散乱。
提到中国文化时,87.5%的学生认为自己用英语表达想说的内容时欲言又止,词不达意。在对旅游专业英语教材的期待比重问题上,学生对中英文对照的需求排在第一位。
(二)英语导游备考人员学习需求
通过在英语导游备考群中长期观察,发现部分考生在备考期间仍然没有可靠的复习资料来源。因各地区景点讲解内容不同,相同行政区备考考生之间相互讨要导游词,流传的导游词翻译质量并不高。旅游文化在景点讲解及口译、综合知识问答部分所占比率较大,说明导游资格考试特别重视文化的对外宣传,考生却没有找到途径满足迫切的学习需求。
四、提高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满足学生提高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学习需求的意义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旅游文化人才是中华文化的宣传使者。目前,旅游专业学生有提高中华文化相关英语表达能力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条件,才能满足未来旅游业人才储备需要,符合中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的需求。
(二)满足相关专业学生提高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学习需求的建议
1. 以《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为例,设计创新型便携旅游文化双语教材。未来应有教材能够以词典形式体现文化素材,将彩色图解与文本结合以激发学习兴趣,中英文对照便于理解记忆。把景区的中国文化设计成细节讲解,便于导游根据游客群体需要和景区实际情况组织讲解内容。
2. 专业教师为学生推荐规范可靠的渠道获取学习备考资料,避免不规范的翻译版本流传。
3. 专业教师也可以尝试以互动课堂角色扮演等形式为旅游专业学生模拟场景提供新颖有趣的锻炼机会。
4. 旅游相关专业学生也应主动靠图书馆、外研社官方网站等途径了解中国文化,积极学习实践练习以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兴趣和有想法的阶段。
5. 英语导游词的交流目的在于感染和劝导游客[[[] 杨丽娟.基于旅游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对外宣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学生尝试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导游讲解练习时应注意语言要幽默简洁、通俗易懂。
五、结语
英语表达与文化传播的精准转置成为新时代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极为迫切的需求。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转型的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需要更多国家文化旅游人才致力于英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作者单位为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