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思考

2018-05-14 12:12王兰兰
今日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制度管理企业

王兰兰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将对企业的生产效益、运营状况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是企业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的内在要求。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作用、原则等几个方面出发,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运营中管理部门与各个部门在生产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与手段,使其在保持稳定联系的同时相互制约。而制度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并不是经济学独有的,它存在于诸多学科之中,如: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

我国在2008年6月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而作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规范,其指导着企业如何在内部建立控制制度,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着市场的经济秩序。

而美国1994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结构》,则指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内部会计控制,作用是保护企业自身资产安全;二是内部管理控制,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与外部政策环境、管理规章不发生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是发生于企业内部而不是外部附加或强加于企业的。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企业资产,降低风险,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其生产经营活动将会走向无序化,对企业自身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可以保证企业资产完整,有效防止贪污、盗窃和损坏公司资产行为的发生,确保安全性;二是可以保障生产经营的合法性,避免触犯相关法律规定,保障企业良好发展;三是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期目标;四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相关统计数据真实透明,准确无误;五是有效防范运营风险。

为了保证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科学合理且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监管以减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并贯穿于企业的全方面。它是一种综合的监督控制。企业规模越大,越突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与约束的内在机制,内部控制如同企业的大脑中枢神经,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十分巨大。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深入了解现状

通过对内部情况的深入调查与了解,主要针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内部沟通与交流等方面,遵循制度设计的流程,从而建立一个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1)内部环境调查

主要从企业目标、企业需求入手,调查企业结构设计、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等方面,从而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2)风险评估与控制调查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措施。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之内。这对企业及时识别风险、预测风险、科学分析风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3)内部沟通与交流调查

信息的搜集、传递、反馈是否能及时有效的在企业内部进行,是否能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自身与企业外部进行良好有效的传递反馈。在调查的时候,也应当对信息质量、沟通机制、和反舞弊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

(二)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通过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设立并遵守相关管理措施、对内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2)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确认相关管理与汇报对象,明晰各个机构职能,厘清权责。

(3)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完备的预算与审计工作。

(4)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5)建立属于自身的独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增强企业认同感。

(三)完备的会计系统

內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会计系统。以会计准则为准绳建立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在设置会计系统时,应当先考虑企业其他各个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再有针对性的设置会计机构及岗位、编制会计报表、核算会计要素。

一个科学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将企业管理中抽象性的管理理念具体化,使其变成可操作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会计系统应当认真记录企业所有的交易、收支情况,确保真实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始终贯穿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方面覆盖企业及其附属单位。

(二)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发展水平等相适应,并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三)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的领域。

(四)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企业设置机构、日常运行、业务流程、权责分配等方面相互监督、制约,同时兼顾运营效率,最终达到一种平衡。

(五)收益最大化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评估风险,权衡利弊,计算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最终实现有效控制。

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束缚住了工作人员的手脚,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很容易催生内部矛盾,是毫无意义且有害的。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产生的价值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的。

(二)公司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停留于家族式企业这一形式,并未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大多为亲戚朋友,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与能力。对会计人员的认识停留于日常记账,缺乏足够的重视。专业人士的缺乏与专业知识的不足,极大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应付检查,虽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于文件与口头,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内容零散、流于表面,不够完善,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更不用说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还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前期调研不足,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考核缺失

内控审计部门是内控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根据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足来发现提出问题。但由于很多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导致其地位较低,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提出的建议无法被采纳。

(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错位

在企业的日常运行过程中,日常管理监督无法发挥自身应有作用,对出现的问题不处罚或处罚力度过轻,无法形成震慑力。无法就事论事,人情大于规定,逐渐的监督机制就会失去严肃性,无法形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优化制度的良性循环。

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存在于管理层面,它是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采购、生产、销售、人事管理、财务统计等等各个环节都被其所覆盖。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由所有人共同创造的,因此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就尤为重要。企业可以通过讲座、标语口号、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建立科学健全的绩效考察制度。明確规定,犁清权责,奖惩分明。对严格遵守内部控制之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并纠正其行为,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

(三)加强监督力度

重视监督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内每个部门合理分工并加强其合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使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各部门互相监督,互相约束,规范员工行为,营造良好的工作秩序。

七、结束语

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保护企业资产完整与安全的必然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度,能促进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作者单位为南京医药湖北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制度管理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某些单位的制度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管理的另一半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