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8-05-14 12:12刘璇
今日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观念校园文化校园

刘璇

人才强国,教育兴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和核心却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我国重视教育数量增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积极地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着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然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等教育全面系统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校园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的核心。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教育观念有偏差

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新的教育观念尚未真正树立。学校提倡创新教育有了很长的时间,但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及观念的影响,创新人才培养并没有大的成就。传统的教育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空间,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取得好成绩,或者“不挂科”。并且,传统观念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不平等,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怕发言,不发言,不利于师生交流。加之,“读书破万卷”的传统思想,使得学校学校对学生实践环节方面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够,这也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一。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创新的培养存在着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寻求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应该涵括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展人才数量的同时重视人才质量等。但是新的教育观念还未确切、全面落实。

(二)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平衡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促使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高质量的校园精神文化带动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然而,有学校混淆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认为物质文化就是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要满足学生的健康、娱乐、休息等要求。有学校总是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愿意出巨资搞建筑、修道路、修假山与湖、植树木花草等,在重视这些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却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支持和鼓励“读书日”这一校园文化,可以调动更多学生看书的兴趣,使他们的建设是虚幻的、空洞的、是长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他们认为检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还是那些具体的物质文化建设。

(三)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

我国职业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首先,教学管理制度刚性化、集权化严重。我国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刚性化与集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有学校专门的行政人员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控制、组织与评价。这种模式强调的就是权威与服从,教学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学校的手中,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使学生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只关注管理中的效率而忽视了对人本的关注,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与现实经济向匹配,就是说有些专业或课程的设置脱离了市场的需求。具体来说有些专业市场经济确实不要太多,譬如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只能进些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但是这些单位的用人是很有限的;一些课程的设置确实与本专业的技能关联不大,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课程设置太单调,许多专业除了专业课只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与这个专业毕业后需要的知识面不相符合。最后,学生考核标准、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不是真的为了知识而学,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就出现了重视考试成绩,成绩是唯一重要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评价的。许多教师为符合这种评价标准,不得不努力去争取科研课题与发表论文。这样的模式影响老师创新方式的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实现“以人为本”理念,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重点,学校要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及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必要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以“传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为中心”,要理解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质量培养观,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学习观和实践成才观。新形势下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如何培养人才”这两个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主管部门要重视素质教育,要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保障机制、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学校要引导学生实践、创新,使学生把学习看作一种探索与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自觉的主动地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与新设计,让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是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物质基础,校园的物质文化也往往能反映出高校的综合实力。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体系、校园意志、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综合。因此,学校不仅要营造安全、干净、齐全、优美的环境文化,还要加强诸如教学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室、宿舍楼与体育馆等硬件的建设。同时,要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为指南,完善高校的历史传统、价值体系、校园意志、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引导学生发展智力、体力,陶冶情操、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如通过校园典型示范可以集中的地反映出校园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学校还要要加强校园的“三风”建设,“三风”亦即教风、学风与校风。教风是整个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加强教风建设是培养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是办好一所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大事。学风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精神,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学校应将学风建设当做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坚持从思想品德教育着手,以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作为保证,以教风建设为前提,以严格考试纪律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不断开创学风建设的崭新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校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校所有师生成员所共有的思想行为作风,良好校风的形成,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教风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风。

(三)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创新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充分开掘教師与学生的潜能,尊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智慧,给予他们激励对学生的尊重,给教师工作和学生成长提供各种发展机会,注重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等。其次,还要优化课程设置,使专业和课程设置趋于合理,要实现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现实经济发展相匹配、相适应。要充分考虑各个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在专业已定的情况下,要考虑不同的专业内部课程设置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获取,进而影响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形成。最后,要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考核标准。对教师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应该与教师的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培养情况结合起来,这种标准是双重的,这既考虑到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也考虑到了对学生培养的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多少挂钩,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其所学知识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用综合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性,要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主要是学生间的互评)、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等等。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突显教育的目的,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以人为本观念”,有利于学校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总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为目的,为动力。(作者单位为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观念校园文化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钓鱼的观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