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之
2017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确定了打造面向东盟,建成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等发展规划。如今,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的过程中,南向通道是重点推进方向。
建设南向通道,需要激发中国西部地区现有基础设施潜能,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广西对东盟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
2018年初,一列从钦州驶出、通向波兰的火车,和从印尼经由新加坡运往重庆的一艘货轮,让我们看到了南向通道逐渐建立健全的积极信号,看到了两条货运线路常态化运行的未来,也看到了“一带”与“一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有机衔接的无限机遇。
从钦州到波兰:中欧班列开启北部湾—欧洲新路桥
1月17日上午11时许,随着声声汽笛长鸣,载着电器包材、精细板材等货物的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从钦州港火车东站驶出前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这是首趟由广西发往欧洲的中欧班列。
班列从钦州港东站始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最终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全程1.1万多公里,运行时间18~20天,相对海运节省12天以上,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稳定性优势,为东盟国家及中国华南地区货物出口中亚、俄罗斯、东欧等地区提供了新的便捷通道。
开行中欧班列(钦州—波兰马拉舍维奇),开辟了一条从东盟国家经广西,连接中国西南中南地区,直至中亚、欧洲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贯彻落实中国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港口城市——钦州,作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节点,将以首发班列成功开行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及地区沟通协作,着力整合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拓展货源渠道,全力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努力构建高效、便捷、成本最优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印尼—新加坡—重庆:南向通道又添新线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南向通道”首批发自新加坡的北向货源2018年1月初运出,新路线标志着南向通道未来有望纳入更多新加坡港口的国际贸易货源,同时带动更多外贸货源。
这条新路线由中新(重庆)项目下负责战略规划的“轻资产”公司——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推动,运载工业品的一艘货船从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出发,在新加坡港口中转,再开往广西钦州港,最后通过铁路北上重庆。
此前,该货主要通过散货而非集装箱形式,将工业品从印尼运到中国沿海城市,再通过多一层内贸运至西部买家,耗费的时间明显较长。
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泗棕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路线将从2018年3月起投入常态化运作,服务对象包括有意从东南亚运输工业品到中国西部的企业。
谈及新路线的意义,陈泗棕指出,南向通道目前虽然已有北向货源,但这主要局限于广西和重庆之间铁路部分的中国内贸。对此,他认为,新加坡可发挥港口网络的资源优势,填补外贸货源的空缺。通过上述北向货运等路线,新加坡可为南向通道调动更多外貿货源,进而推进通道建设。
推动这条新路线的“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由4家新加坡公司组成的财团,与6家重庆公司组成的财团共同组成。新方企业分别为PSA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太平船务私人有限公司、叶水福集团和嘉里物流联网。
有机衔接“一带”与“一路”的北部湾经济区
2018年1月12日,广西官方为加速南向通道建设,对外公布了《广西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广西将与重庆、甘肃、贵州等地紧密合作,建立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形成以广西沿海、沿边区位优势连通“一带一路”国家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
《方案》认为,建设南向通道,就是要激发中国西部地区现有基础设施潜能,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广西对东盟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打通对内连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对外连接东南亚、中亚,并经中欧班列连接欧洲的南北大动脉,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
而在这其中,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同时拥有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陆上和海上通道,是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展经贸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节点和纽带。
2018年是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第10个年头,对于经济区的发展历程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10年中,经济区在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随着2018年初中欧班列与南向通道新货运线路的打通,以及将来可以预见的常态化运行,北部湾经济区“通”的网络将更加趋于完备,在有机衔接“一带”与“一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联合早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