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作者对于提高铁路通过能力的思考,本文将从提高列车重量,增加行车密度,提高行车速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铁路通过能力;提高列车重量;增加行车密度;提高行车速度
一、绪论
2018年3月2日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上映,电影中关于中国铁路的片段振奋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让我们看到中国铁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我国繁盛国力呈现给世界的一张名片。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突破12.7万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的铁路事业将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作者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思考。
二、铁路通过能力
三、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列车重量
这里的提高列车重量并不是单纯指提高列车总重,而是指同等自重下的列车的载重,换言之是要提高列车的“有效重量”。据此,提高列车重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强化动力:比如说可以采用补机(包括前补和后补),采用多机牵引,采用大功率机车,普化采用电力牵引等。这几种方法都能够强化动力结构,使得在同样运载方式和轨道结构的条件下,动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货物运输上,转化为有效重量的输送动力。(2)优化运载方式:增加货车轴重,增加货车轴数,采用重载运输。前两种是优化车辆的构造,第三种是从改进列车的运载方式角度考虑,完成优化,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了动力的有效转化率,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列车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运送货物的机械能。
(二)增加行车密度
增加行车密度凭借其低投入高回报的高性价比成为提高通过能力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通过能力的优先选择措施。增加行车密度主要通过缩短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和增加区间正线数目三种途径实现。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有效减小了T周,从而减少了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同样时间内,铁路固定设备可以容许更多的列车通过,进而提高通过能力。对于缩短列车间隔时间的具体方法可以考虑全面采用较为完善的信联闭设备,通过加速车站作业进程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缩短区间长度主要指缩短限制区间长度,均化了列车运行图周期,无论其结果是减小了限制区间的周期还是更换了限制区间,都使得用于计算通过能力的限制区间的周期缩短,提高了通过能力。另外,如果单纯由于某区间距离较长从而导致该区间成为限制区间,可以考虑通过增设会让站或者线路所的方式来缩短限制区间长度。
增加区间正线数目无论是修建双线还是多线,都减少了列车停车交会次数,大幅提高了列车旅行速度,缩短运行图周期,从而提高通过能力。这种方法对于作业繁忙单线区段的通过能力改进有着尤为明显的优势。
(三)提高行车速度
提高行车速度可以从提高既有线列车行车速度和修建高速铁路两个角度考虑,前者强调优化,后者强调技术改进。提高行车速度的同时,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缩短,相同时间内,铁路固定设备可以通过更多次的列车,故此可以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另外,除了此前提及的一些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双管齐下”,同时完成了两个影响通过能力的限制因素的提高。比如从技术水平上提高改进车辆构造功能,在提高列车的有效载重同时提高行车速度,再比如改善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行车密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各种改进方式中,这种方式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可以以最少的财力投入赢得最高性价比通过能力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铺画方式有其限制性,当铺画方式基本达到最优,运行线过密时,改善运行图铺画方式的余地并不大,也將失去其作用。
四、结语
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可以考虑提高列车重量,增加行车密度和提高列车速度。三者之中增加行车密度是最容易见效的方法,然是达到饱和后,该种方法对于通过能力的提高效果将受到限制。提高列车重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方法达到效果,但是进一步优化则需要技术支持。提高行车速度的可行方法较多,但是同提高列车重量一样,需要技术支持。因为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在不同时期,对其各自侧重点也不同,现阶段我国应当普遍提高行车速度,积极增加行车密度,合理确定列车重量。
参考文献
[1]闫海峰.铁路行车组织[M].成都: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赵贺(1993.01—),女,汉族,吉林白城人,学士,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