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春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增加依然不能满足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尤其是经济活动比较集中的世界各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制约了社会活动的进行。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安全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当前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必然趋势,并阐述世界各发达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进程,以及智能交通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智能交通;道路交通;安全;作用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目的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目的: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交通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带来了公路交通的日益繁忙和机动车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高位运行。鉴于我国道路在未来20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根据“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设12条约35000公里以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而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技术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也需要根据中国公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2000年,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ITS体系框架》规定我国ITS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
我国ITS研究可以追朔于80年代的公路收费系统研制,那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于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控和管理系统;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1995年,交通部ITS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导驾系统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车辆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项目研究,交通部还与各省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联合攻关。1999年。由交通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组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ITS未来交通建设和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三、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二)加快ITS服务的市场化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将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用户体验,实现商业赢利,企业将逐步成为ITS开发和服务的主体。因此,我国需要在ITS乃至交通运输领域进一步调动市场的力量进行开发和应用,要加快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还可以将ITS的服务与金融、保险及其他延伸服务进行融合。
(三)推进ITS标准化新模式
加快形成ITS的产业体系,需要技术、服务和资本共同推动,政府要为ITS领域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和推广应用创造条件。例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时间很长,因此在ITS领域可以鼓励产业标准和产业联盟标准的制订,允许重点实验室和产业联盟利用企业标准和产业联盟标准进行产品检测,项目招标时可以将这些标准作为技术条件。
(四)继续支持ITS前沿技术开发
ITS是高新技术活跃的领域,跟踪国际前沿还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根据国内产业和服务的需要,创造新的技术和新的装备。建议在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要面向各类企业支持前沿技术的开发。这方面的资金需要并不很大,有些原始技术可以从通信和信息领域引入,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框架下进行集成创新或二次开发。进入推广应用环节后,交通运输部门要提供环境和政策的支持,要让市场去选择技术。
四、结语
总之,作为现代交通技术代表之一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到国际发展的前沿,也要看到我国内在需求和发展的动力来源,智能交通系统须主动适应環境变化及交通运输发展重点和方式的变化,以促进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改善交通运输品质为目标,努力实现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