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要求,把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及具体要求等方面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3-0054-10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國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4月6日凌晨,特朗普进一步要求考虑对华1000亿美元商品追加关税。据《人民日报》报道,此次加征关税涉及的中国产品规模之大,在国际贸易冲突史上十分罕见。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预言,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美国等西方国家必然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会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更加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行为,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P41这一要求,把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邓小平多次强调,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力地强化了全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它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对于一个政党而言,独特的、旗帜鲜明的价值观念和执政态度是其能否顺利实现政治抱负的基本前提。政党的支持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民对其价值观念的认可程度。二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未停止。从冷战到“颜色革命”,西方国家一方面大力宣扬和塑造西方价值观,一方面积极发动意识形态攻击、操纵他国政坛,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习近平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伪善性,切勿在不知不觉中充当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党的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获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昂首挺胸地走进新时代。没有马克思主义,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才有保障,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不仅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且必然还将迎来更多未知的、更加艰巨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些伟大斗争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成败至关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十年的超高速发展,引起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恐慌。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如笼络网络大V、扶植代理人、散布谣言、煽动舆论等,企图改变我党的政治颜色,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最终阻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党就必须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让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保持思想上的高度团结,提高中华民族抗击外来思想侵蚀的能力;就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深刻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规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唯此,方能破除西方势力的重重阻挠,全力以赴奔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解决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
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入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世界格局,重点强调了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西方国家视相异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为“另类”,从未停止过意识形态的攻击,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3]世界上不少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没有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西方的渗透、策划、侵蚀中败下阵来,放弃了原有的政治立场,被西方国家牵着鼻子搞“西式民主”。结果,非但没有幻想中的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反而“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3]。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如何引以为戒、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是我党需要长期思考的理论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又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意识形态建设如何跟紧时代步伐,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并且在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这些实践成果,正是我们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源泉。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将目光投放在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防御与反击上,具体分析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行动逻辑和破解之法,更需要把握新时代特征,立足基本国情和国内生产实践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要求全党大胆实践,善于运用新科技,发现新动向,做出新判断,进一步发展理论体系,实现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他认为,这是共产党人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走好开局之年的必然选择。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挖掘和探索,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安全风险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4]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长远规划和解决时代课题的理论问题,更是应对我国社会安全风险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们党全力加强理论创新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2]主旋律、正能量得到广泛弘扬,社会舆论整体向好。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艰巨。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前,“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5]P833一方面,由于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各种矛盾汇聚,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增强,形成一系列重大风险。这些重大风险,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2]同时,人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度不断提升,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1],美国等西方国家必然做出进一步制约我国的行为。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的关税备忘录,仅仅是西方深化遏制的一次试探。习近平指出,虽然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新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是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6]一旦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极有可能激发重大风险,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就需要我们抓紧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把防范风险摆在意识形态建设的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抗潜在的或切实出现的重大风险。
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定位: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同时提出,体现出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之后,在2016年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7]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综合分析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主要是从两个维度来衡量:政党维度和国家维度。
从政党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灵魂,是我们党性质的准绳。习近平认为,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是政党和国家的政治灵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靈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标杆。意识形态的变化意味着党的性质的根本性变化。苏联放弃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亡党亡国。要捍卫我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党凝聚力,就必须站稳脚跟、坚定立场,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从国家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国家稳定的奠基石。习近平多次强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取决于执政者的执政能力,更取决于人心向背。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心向背的基础,但并非全部因素。习近平指出,党的群众基础不仅源于物质基础,更离不开精神基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就内在的包含着执政者的精神力量、执政理念。我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之所以能一直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就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价值取向上始终做人民公仆。习近平强调:“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2]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在不断变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必须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发展,不然就有可能造成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要维护国家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研究,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党管意识形态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他认为,意识形态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通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将全体人民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团结在一起。[1]习近平向来重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在2016年召开的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表示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就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提出“四个牢牢”:“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7]习近平的观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党管意识形态。我们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集中体现在鲜明的阵地意识。
1.党内主阵地的意识形态管理
党内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意识形态的审查与管理,在党内组织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敦促党员干部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实现自我监督的常态化。习近平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8]他将理想信念比作“压舱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伟大斗争的根本。他深刻地认识到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直接影响,认识到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党员干部不可低估的腐蚀效果,倡导构建“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8]
习近平认为,党内主阵地意识形态管理,除了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党员的自我修养。党内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根本上取决于党员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认知水平。他毫不怀疑我党在长期斗争中所磨练出的忠诚度和顽强意志,认为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在“糖衣炮弹”“颜色革命”面前站稳脚跟、坚守立场,“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9]P339-340与此同时,他对党员干部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不能忘本。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才不会在精神上“缺钙”,才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在干事业时,要牢记历史,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第二是要“固本”。习近平强调,我们不仅要记住自己从哪里来,还要明确往哪里去。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确保国家性质,就必须善于固本。所谓“固本”,就是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10]P7
2.舆论宣传阵地的意识形态管理
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包括舆论宣传阵地。媒体是社会声音的喉舌,也是消息的集散地。党中央高度重视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多次组织巡视组进驻宣传、文化、新闻等单位,进行全面政治“体检”,确保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都不被破坏和干预。习近平对这一重要阵地的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首先,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积极应对敌对势力的攻击渗透行为,严厉打击和及时批驳别有用心的谣言、谎言,保持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强调舆论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习近平充分肯定了党性原则在舆论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必须万众一心,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绝不能让敌对势力、宵小之徒有可趁之机。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党管舆论更要管的理直气壮。他着重强调:党媒必须姓党,必须为党为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7]
最后,提出舆论宣传阵地的工作重点。习近平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高速发展,网民普及率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50%。对于相当多的青少年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最新資讯、间接接触社会、社交购物游戏等最为常用的手段。因此,习近平将网上舆论工作视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要求舆论工作者不要固守于传统的传媒方式,而要克服本领恐慌、积极探索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以及信息传播方法,熟悉新媒体时代下的话语方式和传播心理学,尽快掌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习近平指出:“做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再难也要做。”[2]
3.军队、院校等重要阵地的意识形态管理
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广泛,波及社会各个领域。党管意识形态,除了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把握舆论喉舌、勘清舆论导向外,还必须放眼社会,抓住社会这个阵地。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教育要面向全社会,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将全民族的意识形态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下。他还指明了社会意识形态管理的两个高地:军队意识形态管理和院校意识形态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捍卫我党执政地位的坚强柱石。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仅要政治建军,更要思想建军;不仅要在行动上令行禁止、维护党中央权威,更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理解党中央的各项部署,增强“四个意识”,确保思想不掉队。习近平在视察海军时指出,军队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肃清郭徐流毒,“确保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11]
除了军队阵地外,习近平还高度重视院校阵地。自十八大以来,他经常走访高校,进入中小学课堂,深入科研一线,与专家教授、青年学子们畅谈国家建设。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勇于实践,但同时尚未树立起科学的“三观”,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被复杂思想迷惑。抓好校园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指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要多讲传统文化,不能最后教出一批数典忘祖的人。”[12]在谈到高等院校教育时,他认为,抓好高校阵地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导向,必须抓紧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他指出,教育工作在内容上不能局限于数理化,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验证红色基因;在形式上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13]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促进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的诸如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通俗用语,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指向——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聚焦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争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1.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水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唯此才能整合社会意识,从而保障社会系统和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华夏文明在面对世界多元文化冲击时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4]他主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筑社会主义意識形态,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
2.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统战工作的政治底线,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就必须旗帜鲜明反对。除此之外,就要追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他认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15]他始终强调,要团结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
宗教是统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宗教人士有着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这就从根源上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差别。除本土宗教外,许多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同源同质干扰。个别宗教势力内部的极端主义思潮,更可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威胁。我们党历来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指出,宗教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我们党秉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立足于团结最广大的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他强调,一方面,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16]另一方面,要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3]
3.争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三个重要任务,就是争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历程,比喻为解决“挨打”“挨饿”“挨骂”三大问题的历程。总书记指出,就现阶段而言,我们需要根本解决的是第三点——“挨骂”问题。挨骂问题就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身体力行,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争取话语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到2018年3月23日通过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习近平用一系列载入联合国决议的关键词,向世界持续传递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理念,为中国在国际政治话语权体系中夺得一席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遵循的是一种整体观。他不是从局部入手,也不是从单一的全局入手,而是着眼整体、通盘谋划,把中国发展纳入世界发展的棋盘中,立足中国,筑梦世界。他说:“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1]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起来,追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追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反映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义利观。马克思主义将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最高奋斗目标,共产党人也将促进实现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发展视为应有之义。因此,习近平基于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理念,无论是两岸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亦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整体性思维。
三、在实践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在实践中贯彻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在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准绳,全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不可否认,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的现象。少数党员、干部放弃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不再愿意承担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将党员身份视为“政治进步”的条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求甚解、不感兴趣,对共产主义或讽刺,或质疑,或妄加否定,沉浸在物质世界中不能自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清除这些思维观念上的杂草,以马克思主义为准绳,改造党员干部的思想。
首先,宣传思想部门以及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具体工作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引导。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主动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如果理论的宣传者自身对理论略懂皮毛、词不达意、庸俗解读,或只懂照本宣科、教条执行,那么就无法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要全党动手、协同攻坚,强化政治担当,及时发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不良苗头,共同分析研判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机理,不“拍脑袋”“掉书袋”,不搞“一言堂”,把握好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
其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严格自我除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习近平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17]P21共产党员一旦信仰动摇,就会思想滑坡,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5]P94-95要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贯彻《党章》精神,经常性自我反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及时纠正思想松懈或意识偏差的情况。要时刻加强对党性修养的锤炼,坚持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理想信念。
再次,全党同志要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奋勇追求,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通过情感、灌输、命令实现的。很多同志在组织的宣传引导下,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我们党已经产生和将继续产生的巨大影响,但这种认识,是知识性传递的结果,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结论性了解,是一种感性认识。要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必须主动阅读和研究马恩经典著作,系统理解马恩撰写著作时的时代背景、认识论背景和方法论背景,研究马恩的同时代人。要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馬克思主义研究的浓厚氛围,群策群力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18]“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2]与此同时,党员干部还必须将马恩的理论和精神活学活用于日常工作中,站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高度重读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检验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能力、判断水平,从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习近平非常重视理论修养,他认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19]“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18]只有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的、理性的高度,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赖和对伟大梦想的执着追求,才能“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2]
(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
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需要理论先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整体风貌和社会诉求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思考内容必然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刻体察党情、世情、国情的变化,深刻考察高科技信息传递方式与扩散方式的运作机理、演化规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呼唤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是把这些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同样,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也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深刻理解。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原著、原理本身,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理性认识,而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深化认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加切合现实需要、更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导意识形态建设,打造科学的意识形态体系。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需要文化助力。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与当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契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出现了很多阻力。尽管官方大力宣扬和组织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但人民群众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不少人视政治学习为“政治任务”,甚至有的人称之为“说教”和“洗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中国“遇冷”,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出现问题。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只有走出象牙塔、走出研究报告,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思维活动,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才能避免理论传播的说教化、空洞化、庸俗化、肤浅化,才能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依靠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要相信民族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者。牟宗三在《略论道统、学统、政统》一文中说:“了解一民族的文化,不能从其过去没有后来所需要的,便做全盘否定。后来之需要无穷,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在一时间全具备了。所以了解一民族的文化,只应从其文化生命发展之方向与形态上来了解,来疏道,以引出未来继续的发展或更丰富更多样的发展。”习近平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20]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体系,需要中华民族的共同参与。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灵魂。
(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1]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解文化的意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遗传包括自然遗传和文化遗传两种方式。人类通过文化遗传这种特有的方式将生命延续下来。从这个角度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标志,也是这个民族的真正价值所在。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见证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是我们的民族印记和精神家园。此外,唯物史观还认为,人作为历史的经常性前提,总是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投放,是中华民族的历代先祖在经历了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后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他们所创造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和结果。同样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明天,也必然诞生在我们今天所创造的成果的基础上。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2]坚定文化自信,稳步走向未来,就必然能从现实的土壤抵达理想的彼岸。
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对文化进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需要翻开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文化自信、确保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主张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文化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于现有的文化成就,而要结合时代需求和实践经验不断拓展、加深文化的内涵;要用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22]要将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及时内化入社会主义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底气。
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工作的最终成效取决于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改变,同时,也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理想信念、道德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世界政坛的角逐也将愈发激烈和充满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有利于强化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也为实现民族复兴、解决时代課题、应对安全风险扫清了障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3]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5-05-18.
[4]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4-16.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2-11-16.
[7]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19.
[8]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10-27.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N].人民日报,2017-05-25.
[12]习近平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谈教育问题[EB/OL].人民网,2018-03-08.
[1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12-07.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02-24.
[15]习近平.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EB/OL].人民网,2015-05-19.
[16]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4.
[17]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8]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5-12-28.
[19]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2014年5月8日)[J].秘书工作,2014(6).
[2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12-26.
[2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10-15.
[2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