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晓逊
记得第一年工作时,我担任一群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常常调皮捣蛋,让我措手不及。有时,不知道他们课堂上的提问到底是故意捣蛋呢,还是真的疑惑不解。开学不久,课堂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那一天的语文课教学《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丹顶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让孩子们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课堂上,我展示了许多丹顶鹤的图片,配合课文表现丹顶鹤的美丽。课上,我问了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丹顶鹤的什么地方呢?”孩子们纷纷表达对丹顶鹤的赞美之情。
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我觉得丹顶鹤一点儿都不美!”原来是平时比较活泼的男生小延。他这么一说,其他孩子也开始起哄。我非常生气,其他孩子都是赞赏丹顶鹤美的一面,而这个孩子却非要唱反调不可,这不是故意抬杠、哗众取宠吗?我抑制住心中的怒气,对其他孩子说:“觉得丹顶鹤美的小朋友说说看。”这样,这节课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下课了,我将小延叫到自己身边,生气地问道:“你告诉老师,为什么觉得丹顶鹤不美?”小延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看过丹顶鹤,丹顶鹤脏兮兮的,一点儿都不美!”我顿时愣住了。孩子说的是他的生活观察,我怎么可以加以否认呢?停顿了几秒,我说:“你看到的丹顶鹤可能还没来得及梳洗呢,课文中的丹顶鹤是不是很漂亮、很优雅?”小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就是了。丹顶鹤原本的模样,还是很漂亮的呀!”“可是我还是不喜欢丹顶鹤!”小延说。听完这话,我感到了深深的挫败感。
后来,我与一位老教师谈起这件事,那位老师笑着说:“你要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理解和审美,不需要一味地强求。”我若有所悟。班主任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是一味磨平孩子的个性,追求课堂教学中那整齐划一的声音吗?我在反思,我在思考。我心中的班主任,不应是死板的,而应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体验,允许并尊重“不同”的声音。我們需要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他们的世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
我想,下次在课堂上,我会对小延说:“你觉得丹顶鹤不美,也是可以的。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而且,我还会对全班学生说:“课文中的丹顶鹤确实是美的,而小延看到的那一只有点不讲卫生,所以才会这样说。小延敢讲真话就很好。可见,本来很美的事物,不加修整,也会变得丑陋。”
此举可收一石数鸟之效:既认可孩子不一样的观点,又统一其中一般与个别、本真与假象、通常与有时的矛盾形态于一体,消除疑惑,对学生渗透事物可变的辩证思维,同时教育孩子们学会自重、自律,时时、处处保持本真,以进取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