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辉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通过比较患者在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7.65%,并发症发生率为69.4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29%,并发症发生率为45.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管理方法显著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且患者对此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管理;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b)-0068-02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血管腔被阻塞而导致管腔有效直径变小,最终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1]。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等典型胸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该类疾病的猝死率较高,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表现为猝死。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多采用介入治疗方法(PCI),介入治疗方法是利用心导管技术对出现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目的是使心肌的血流灌注得以改善[2]。规范化护理管理就是为了满足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患者临床恢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护理管理模式。该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经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41例,男性4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2.0±3.05)岁;观察组患者女性43例,男性4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5.0±1.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管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管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明确护理管理职责: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要求工作人员明确护理目标与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微笑服务、耐心解答。另外,由于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专业性知识理解较困难而容易出现焦虑、恐慌心理,因此应将对患者进行心理呵护,减轻患者压力作为护理职责的重中之重。②组织岗前培训:由于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标准较高,因此应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由相关工作负责人统一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应主次分明,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配合训练等为重点学习内容[3]。此外,在培训后应设置考试,评价医护工作者的学习效果,对培训内容掌握较好的护理工作者给予精神、物质奖励,以此带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③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往往需要多名护士配合,因此,护理管理过程应坚持分工合作,加强沟通。规范化护理模式就是将护理过程涉及到的所有工作内容进管理行细致分类,并按照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合理分配,力争做到每位护士的工作之间既不会出现不必要的交叉,也不会出现岗位空缺。规范性护理模式不仅要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还要做到护理工作的井然有序,更要做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社会效益。
1.3 指标评价
研究结束后,统计所有患者在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例如尿潴留、迷走反射、入睡困难等。调查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综合问卷内容给出满意度评价,满意程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69.41%,观察组为45.88%,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7.6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2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體内容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处于逐年升高的趋势,大众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也更加清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血管腔被阻塞而导致管腔有效直径变小,最终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等典型胸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该类疾病的猝死率较高,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表现为猝死[4]。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多采用介入治疗方法(PCI),介入治疗方法是利用心导管技术对出现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目的是使心肌的血流灌注得以改善。
该病发作时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折磨,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对该病的治疗与护理应十分重视[5-7]。规范化护理管理就是为了满足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患者临床恢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护理管理模式。首先,明确护理职责与目标,兼顾患者身体与精神健康护理,尤其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作为护理工作内容的重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其次,组织岗前培训,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配合训练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以提高护士综合护理技能;另外,规范护理流程,使护理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对护理工作进行精细划分和合理分配,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减少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该文为分析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通过比较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结束时,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7.65%,患者在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9.4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29%,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5.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管理方法显著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且患者对此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翠竹,梁欣,苏斐,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5):3588-3589.
[2] 劳素英,余月琴,张颖.分析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5(18):177.
[3] 王金琳,秦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构建中的效果[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10):669-672.
[4] 宁余音,钟美容,邓秋兰,等.链式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9):3281-3284.
[5] 张红叶.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當代护士,2015(6中旬刊):172-174.
[6] 郜玉珍,李素梅,王瑞英.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影响的效果评价[J].国际心血管病与相关疾病,2009,1(6):103.
[7] 刘洵,Brodie DA,Bundred PE.12周运动康复程序对急性期后心肌梗死患者身体机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125.
(收稿日期: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