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红 王敏 冯艳红
[摘要] 随着医学的进步,临床用血量的加大,导致血液并不能充足的为临床提高,而血液只能进行活体提供,因此加强血液管理,减少血液报废现象,是提高血液质量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指标。该文对血庫做好采血计划以及开展必要的献血前血液初筛检验机制等方面的体会做了介绍。
[关键词] 血液;避免报废;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c)-0162-02
Several Opinions on How to Avoid the Blood Discarding
LI Yan-hong, WANG Min, PENG Yan-hong
Jiaozuo Blood Center,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edical progress and increase of the clinical blood usage, the blood can not be improved sufficiently, therefore, we should enhance the blood management, reduce the blood discarding, and it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improving the blood quality and ensuring th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blood collection plan for blood bank and the necessary blood screening test mechanism before blood donation.
[Key words] Blood; Avoid discarding; Management; Safety
血液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正确管理使用血液,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是血站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焦作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临床用血已全部来无偿献血[2]。如何加强血液的管理和利用,降低血液报废率,对于保证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血液报废原因有:转氨酶(ALT)不合格、脂肪血、梅毒乙肝、丙肝或血液离心后受到破损。为了减少该类情况出现,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血库要做好采血计划
工作人员根据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及时预测临床用血量,制定最佳库存量,使血液采集工作计划有序地进行。血库工作人员应根据每天血液出入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临床对于血制品应用的充足;对于献血者应加大力度宣传,鼓励广大人群在适当的时机可进行献血,保证献血者不断地增加,与血制品的应用成正比关系。血库工作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穿隔离服、戴乳胶手套及防护镜等,避免血液发生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血液离心的过程中应采用有帽试管,揭开试管帽时应在生物安全柜中,避免血液被破坏。
2 开展必要的献血前血液初筛检验机制
为避免因ALT增高导致的血液报废,献血前要进行ALT初筛及对献血者健康评估,详细询问献血者的既往史,了解献血者有无传染病,保证血液的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询问献血者时应注意保护其隐私,动员高危人群主动与退出献血。由于ALT影响因素较多,应采用适合街头献血的ALT初筛方法,制定合理科学的筛查指标,严格问询制度和体格检查,开展必要的献血前血液初筛检验机制,确保低危人群献血。
①由于血液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才能保存,因此在采集的血液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低温冷链运输,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降低血液运输的时间,运用车辆应有合格的储血冰箱,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溶血而造成的血液不合格,降低离心力及合理的开关冰箱,同时应注意避免血液发生震荡、挤压、颠簸。另外在成分分离、检验、储存等环节,工作人员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些都可以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目的。
②由于一些血袋质量不达标,造成血液离心是发生破损或热合口渗漏,因此选用合格的血袋,在血液离心前检查血袋热合口,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培训,避免不正确的离心装杯,造成死腔,浪费血液资源。同时引进先进的血液保存技术,对血袋进行保养,液体有ACD、CPD、CPD-A等[3],选择保存时间比较长的保养液可有效减少血液过期报废现象。
③由于无偿献血通常在采血车上进行,严重受客观条件限制,导致车内的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引起血液在冰箱外放置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血液质量发生改变;还有一些献血者为初次献血,在心理、生理上会存在精神紧张因素;还有一些献血者由于自身血管较细或抽血者穿刺技术问题导致血液不流畅,发生多次扎针现象,导致采集的血液量不足、出现凝块或溶血现象。因此工作人员在采集血液前应及爱情与献血者之间的交流,讲解血液的正常生理知识,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将采集过得血液应及时放置冰箱中保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④通过报纸杂志、新闻媒体或宣传讲座等途径加大血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献血者了解ALT升高和脂肪血的形成会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是由于献血者嗜酒、肥胖、没有运动的习惯、没有良好的睡眠规律、献血前服用药物及献血者本身存在精神紧张因素等。因此对于此类献血者应在献血前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及睡眠,进行体能健康锻炼,减少体重指数,一直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及身体体检检查结果是否可以输血,增加血液质量。对于降低脂肪血生成可指导广大献血者在献血前应注意饮食方面,做到采集血液前1 d禁止暴饮暴食和高蛋白油腻食物、不饮酒,应给予清淡的饮食。同时加强采血前的咨询工作,询问饮食情况等等,这些措施均能减少脂肪血的采集。
⑤成分献血要缩短献血体检和采血间隔时间,当天体检,当天采血,以避免在预约等候采血间隔时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造成的血液不合格。
⑥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采供血机构的要求,凡参加献血活动的公民,均须带上有效证件,献血前进行电子扫描存档,以供在体检、采血、成分制备、检验、入库、出库全过程的核对核查工作,减少因冒名顶替而造成的血液不合格,对于血站应进行有效的消毒,防止血液防止发生污染或被破坏。对血站进行安全管理,定期去血站的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查,防止因设备问题导致血液的污染,使血液发生报废现象;对于血液的发放应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血液质量存在问题,造成临床用血安全问题;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加强对血站内部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4]。
⑦对血站工作人员展开健康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职业防护,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护他人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针刺伤问题上应告知工作人員避免头套针头,降低被针刺伤几率,添加防止针刺破和防渗透性的锐气盒,在拔针后应及时将针头放置锐气盒里,避免二次伤害,每次操作结束后应彻底洗手,降低工作被血液污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减少血液浪费的几率。因为血液是抢救他人生命的一种特殊而又宝贵的物质,是现阶段任何物质都不能替代的,需要倍加珍惜和爱护[5]。近年来输血安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并提倡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等措施,在血液的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避免浪费血液报废,有效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血站的血液报废率,加强血站内强血液管理,规范提供采集血液的条件,合理开源节流,减少血液的报废是我们每个血站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周静宇.建立有效机制降低血液报废[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6):539-540,541.
[5] 荆梅,仇建周.淄博市中心血站2009~2014年非正常报废血统计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0):1407-1409.
[3] 李翠,刘丽丽,宋丽芹.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66-67.
[4] 倪晓丹,孟秀芹,王德付.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17-2919.
[5] 罗怀雪,卢少芬,李结敏,等.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7,7(6):187-189.
(收稿日期: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