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院效率比较研究

2018-05-14 15:20刘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刘波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医院效率评价指标的异同和相关指标数据2005—2011年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中美两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医院效率评价指标及相关数据,描述性分析其基本情況的变化。结果 总体上,2005—2011年间,美国医院数量、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呈减少趋势,入院人数基本持平;中国医院数量、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入院人数呈增长趋势;中美两国医院平均住院日均呈缩短趋势,但中国医院平均住院日还远长于美国;美国医院以接收急诊病人为主。结论 我国医院床位资源整体发展过度,局部不均衡;入院人数增长过快;急诊发展不足;医院效率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关键词] 医院效率;评价指标;中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a)-0178-05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of hospi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anges in relevant indicators data from 2005 to 2011. Methods The hospi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related data in the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ealth Statistics Yearbook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hanges in their basic conditions were described. Results In general, from 2005 to 2011, the number of US hospitals, number of beds,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bed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number of hospital admissions remained basically the same; the number of hospitals, the number of bed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eds, and the number of hospital admissions in China showed a growing trend; the average of hospita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s in China is still far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hospitals mainly receive emergency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bed resources in China is excessive and partially unbalanced; the number of hospital admissions has grown too fast;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clinics has been insufficient; and hospi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icator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Hospi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新医改要求医院通过提高效率,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医院效率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全国角度还是从地方角度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医院效率不仅是医改背景下政策制定者需要关心的问题,更应该是医院管理者予以重视的领域。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医院效率进行准确评价,可以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也是提高医院效率的必要条件。该课题通过中美医院效率评价指标和数据的比较研究,寻找改进我国医院效率评价指标的方式,以及提高医院效率的措施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2011年中美两国医院效率评价指标和相关数据。

1.2 资料来源

该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1-4]和《Health, United States,2013》[5]。

1.3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对比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医院效率评价指标,并比较两国共有指标的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医院效率评价指标的比较

目前对医院效率研究较多,但对医院效率却无统一定义,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医院效率是衡量医院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因此,国际上的医院效率测量方法包括投入、产出变量。其中,常用的产出指标有出院患者人数、住院患者总人数、医生接诊的门诊患者总人次数、住院和门诊的服务项总数。而投入指标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物质资本投入指标以及财务投入指标。其中物质资本投入指标包括人力资本,即医务、医技人员的工作人小时数,床位的使用效率以及资产设备的贬值率等。财务投入指标包括人力成本、总资产、总成本等。

我国各地在衡量医疗效率时,使用最多的指标有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指标(如每医生门急诊人次数、每医生出院人次数、每医生手术人次数)、床位的周转效率指标(如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等)、医疗成本效率指标(如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支出、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成本费用率等)、医疗服务的难度系数指标(如疑难危重、大手术病例占患者总数比例、四级手术率等)[6]。

因此,中美在评价医院效率的指标上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的医院效率评价指标偏产出,较粗放,难以适应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此外,中美医院统计指标的口径、统计方式、关注重点也存在差异。

美国对医院效率评价的指标除常用的床位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外,还有更细化的手术室运行成本,各专业医疗技术人员的时薪,不同年龄别、疾病别的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此外,美国对医院效率评价更加关注门诊病人收入所占比例(与医院总收人相比较)、急诊人数、门诊手术人数、日间手术量等指标,而我国尚缺乏对这些指标的监测。

我国采用了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来评价医院的床位利用情况,将对医院效率的关注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床位利用上,给医院对床位利用的关注带来了误导。

鉴于中美两国在医院效率评价指标上存在差异,该研究选取了两国共有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2.2 医院数量

美国医院数量从1975—2011年呈减少趋势,从7 156家减少到5 724家,减少了约20%,并从2000年开始,保持在5 700家左右。从主办单位来看,美国联邦立医院和非联邦立医院数量均呈减少趋势,2011年较1975年分别减少了45.6%,18.6%;并从2000年开始,分别保持在200家和5 500家左右。从构成来看,非联邦立医院从1975—2011年保持在全国医院数量的96%左右。

中国医院数量从2005—2014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2014年较2005年医院数量增加了38.3%;且1975年中美两国医院数量接近,但中国医院数量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医院数量约为美国医院数量的3.8倍。从主办单位来看,政府办医院数量呈缓慢减少的趋势,2014年较2005年减少了2.2%;非政府办医院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较2005年增长了83.5%;但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政府办医院仍占全部医院数量的1/3以上,而美国联邦立医院只占全部医院数量的3.6%,因此我国非政府办医院还有大力发展的空间。见表1。

2.3 床位和使用率比较

美国医院床位数从1975—2011年呈大幅减少的趋势,2011年较1975年减少了36.9%。从主办单位来看,美国联邦立医院和非联邦立医院床位数均呈减少趋势,2011年较1975年分别减少了71.2%和33.6%。从构成来看,非联邦立医院床位数从1975—2011年保持在全国医院床位数的90%以上。

中国医院床位数从2005—2014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医院床位数为2005年的2倍多,为1975年的5倍多。2010年美国的医院床位数与1975年中国的医院床位接近。从主办单位来看,政府办医院与非政府办医院床位数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较2005年床位数分别增长了100.5%和110.5%。从构成来看,中国非政府办医院的床位数从2005年到2014年占比略有增长,但仍不到1/4,与美国非联邦立医院床位数的占比差距较大。从每千人口床位数来看,美国从1980—2011年呈下降趋势,2011年起维持在3.0张左右;中国2009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已达3.06张,此后仍不断增长,表明2009年以后中国医院床位数供给已超过需求。见表2。

美国医院床位使用率从1975—2011年呈下降的趋势,2011年较1975年下降了10%左右。从主办单位来看,美国联邦立医院和非联邦立医院床位使用率均呈大幅下降趋势,2011年较1975年分别下降了11%和10%,且从2000年起美国联邦立医院和非联邦立医院床位使用率基本相当,保持在66%左右。

中国医院整体床位使用率从2005—2014年呈增长趋势,2014年较2005年增长了近18%,远高于美国医院床位使用率。从主办单位来看,中国政府办医院和非政府办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政府办医院的床位使用率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美国联邦立医院床位使用率约25%;个人办医院床位使用率比美国非联邦立医院床位使用率稍低一些。见表3。

结合中美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来看,中国医院在床位数供给已超过需求的情况下,床位使用率又远高于美国医院床位使用率,表明中国医院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诱导需求。

2.4 入院人数

美国医院总入院人数从1975—2011年基本保持同样水平。从主办单位来看,美国联邦立医院的入院人数2011年较1975年减少了53.37%,非联邦立医院的入院人数2011年较1975年增加了4.2%。

中国医院总入院人数从2005—2014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总入院人数为2005年的3倍多。從主办单位来看,中国政府办医院和非政府办医院的入院人数从2005—2014年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个人办医院入院人数增长最快,2014年入院人数为2005年的11倍多;其次是政府办医院,2014年入院人数为2005年的2.9倍;社会办医院2014年入院人数为2005年的2.2倍。从结构来看,美国以非联邦立医院收治的住院病人为主,中国以政府办医院收治的住院病人为主。见表4。

2.5 平均住院日

美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从1975—2011年呈逐年缩短的趋势,2011年较1975年缩短了5.3 d。从主办单位来看,美国联邦立医院和非联邦立医院平均住院日均呈大幅缩短趋势,2011年较1975年分别缩短了9.5 d和4.8 d。

中国医院整体平均住院日从2005—2014年呈缓慢缩短的趋势,2014年较2005年减少了1.3 d,但与美国医院整体平均住院日6 d左右比,差距还比较大。从主办单位来看,中国政府办医院和非政府办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从2005—2014年也呈缓慢缩短的趋势;政府办医院的平均住院日2011年已接近美国联邦立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中国非政府办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与美国非联邦立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的差距还比较大。见表5。

2.6 诊疗人(次)数

美国医院诊疗人数从1975—2011年呈大幅增长的趋势,2011年较1975年增长了196.1%。从主办单位来看,美国联邦立医院和非联邦立医院诊疗人数从1975-2011年均呈大幅增长的趋势,2011年较1975年分别增长了69.3%和228.5%。从结构来看,美国医院急诊量约为门诊量的1倍以上,医院以接收急诊病人为主。

中国医院诊疗人次数从2005—2014年呈大幅增长的趋势,2014年较2005年增长了114.4%。从主办单位来看,中国政府办医院和非政府办医院诊疗人次数从2005—2014年均呈增长趋势,其中个人办医院的诊疗人次数增长最快,2014年较2005年增长了426.1%;其次是政府办医院,2014年诊疗人次数较2005年增长了117.5%;社会办医院诊疗人次数2014年较2005年增长了42.2%。中美两国均为非政府办医院诊疗人(次)数增长较快,但美国非政府办医院的诊疗人数占绝大部分,中国仍是政府办医院的诊疗人次数占绝大部分。见表6。

3 讨论

3.1 医院床位资源整体发展过度,局部不均衡

从我国与美国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医院床位资源从整体上已有过度发展的趋势,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城乡医院床位资源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地区、级别和农村医院床位资源尚发展不足[7]。而且我国的床位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远高于美国,表明中国医院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存在低效率的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有研究显示,我国医院运行效率与平均住院日显著负相关,说明缩短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医院运行效率[8]。而且在缩短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疾病、不同严重程度地缩短,而非一刀切地控制平均住院日。

1983年美国的Medicare 中实行了预付制。在预付制下,政府是根据疾病的诊断相关分组而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服务项目来确定给医院的支付额度。当病人的诊断确定后,医院提供的住院日越长、服务项目越多,损失就越大。因此,医院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倾向于减少住院服务,而更多地提供门诊服务[9]。此外,医学技术的发展,门诊治疗替代了一部分住院治疗,这导致住院服务的需求减少,门诊服务的需求增加。同时,美国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这也引起住院床位的需求下降[10]。在推进医保付费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实行预付制,且扩大门诊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有助于我国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床位数,降低医疗费用。

3.2 入院人数增长过快

从我国与美国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入院人数快速增长一方面来自于满足前期住院供给不足造成的医疗需求缺口,另一方面是医院床位资源发展过度造成的过度医疗。美国实施Medicare 的预付制,有效控制住了入院人数的过快增长,因此,大力发展门诊治疗,减少住院服务需求,控制入院人数也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3.3 急诊发展不足

从我国与美国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急诊量并未在门诊诊疗人次数中占主要部分,而美国的医院以接收急诊病人为主,这与我国分级诊疗的改革尚未到位有关,各级医院的定位和作用尚未清晰。

3.4 医院效率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美国对医院效率的评价指标较我国更加完善、细化,有利于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而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对于医院成本方面的效率评价指标比较粗,有些指标尚未纳入日常统计范围,不利于医院进行运营分析。

目前常用的医院整体效率评价的计量方法有数据包络法(DEA)、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以及回归方法等。但目前国内外应用DEA评价医院相对效率没有统一、标准的指标选取准则,因此评价结果往往存在差异,缺乏说服力,侧重点也不相同[11]。

医院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反映医院效率的指标多种多样,任何单一指标仅能反映一个侧面,只有构造比较完整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才能科学全面地做出医院效率评价。同时,由于指标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甚至有信息重叠的情况,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投入-产出指标都有必要选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12]。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5]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Health, United States, 2013:With Special Feature on Prescription Drugs[M].Hyattsville,MD,2014.

[6] 孙纽云,梁铭会,胡翔,等.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的关键领域和指标研究[J].中国医院,2012,16(4):9-13.

[7] 王珊,饶克勤.国际视角下的国内医院床位规模[J].中国医院,2012,16(9):13-16.

[8] 刘茜,王耀刚.我国区域平均住院日与医院运行效率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1):1971-1974.

[9] Phoebe Lindsey Barton. Understanding the U. S. health service system(4th edition)[M].Chicago,Health Administration Press,2010:272.

[10] 武鋒.美国医院规模变小的趋势及原因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7):62-63.

[11] 李文辉,黄小平,唐力翔,等.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1(3):44-46.

[12] 毛燕娜,王小万,冯芮华,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医院效率评价指标筛选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5(8):15-19.

(收稿日期:2018-03-02)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