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宏艳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急诊科输液患者中对提高输液质量的作用。方法 随机筛选该院2015年8月—2018年5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448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4)和对照组(n=224)。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该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的输液质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結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急诊科输液质量,识别、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输液;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021-02
因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症状紧急、病情复杂且变化快,急诊护理应做到迅速、准确、有效,为患者赢得进一步的治疗时间,打下康复的基础,防止和减少并发症[1]。输液是急诊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尽管输液操作是最简单的技术,但受到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及患者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可能存在一些护理风险[2]。为进一步提高急诊科输液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该院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该院2015年8月—2018年5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448例输液患者为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该院急诊科收治的448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4)和对照组(n=224)。对照组224例患者中男125例、女99例,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9岁,平均(43.26±20.14)岁;观察组224例患者中男119例、女105例,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50.47±18.45)岁。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科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加强巡视、健康教育和输液基础护理[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医师组成护理风险小组,患者入院后由医师对其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商讨决定急诊输液流程,制定急诊护理管理制度[4]。明确护理工作,采用分级护理的措施,将护理工作划分为几个环节或几个小目标,分配到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手中[5]。制定护理质量监督制度,定时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并及时纠正护理工作缺陷,实现动态的管理[6]。
②评估护理风险。为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发生几率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护理人员通过分析以往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合急诊科当前情况、患者实际情况和护理经验,发现和评估风险[7]。
③实施风险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针对输液患者用药前要反复核对或双人核对配药制度、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适应证,在药物交换时要注意药物有无相互作用情况,必要时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的方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护士长每日随机检查输液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给与警告[8]。加强输液过程的巡视,及时发现风险、排除风险,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求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重视各环节的输液细节管理,输液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健康宣教,提醒患者及时上厕所,做好保暖措施。设置输液卡,做到一人一卡,每次操作前都要一一核对患者的信息[9]。输液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告知患者输液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紧急情况处理方法,嘱患者家属随时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若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拔除输液针后,要叮嘱患者持续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若出现了皮肤渗血、淤斑和肿胀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10]。
④落实监督管理措施。设立风险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制度知晓情况、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输液质量,输液质量的评价分为无痛、穿刺情况、输液完成度、临床症状、患者配合度、疗效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总计发生13例(5.80%)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总计发生34例(15.18%)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 2,P<0.05)。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病种最多、病情危急患者最多的科室,因此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具有较高的风险,这就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具备急救专业技术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在实际实施护理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护理风险事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最终导致医疗纠纷[11]。输液治疗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因此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最多。为明确急诊科输液患者的护理风险,该院开始实施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显然说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根据患者关注的问题,针对急诊科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见性分析,识别和规避风险,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保证输液质量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于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都有重要意义。这与陈夏冰等人[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陈夏冰等人针对收治的600例急诊科输液患者为例,探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组的无痛输液率(97.3%)、一针见血率(94.3%)及输液顺利完成率(92.3%)等输液技术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实施组;同时,患者症状减轻率(95.7%)、配合程度(98.3%)以及显著好转率(92.0%)均显著优于未实施组P<0.05)。再次证明,对急诊科患者输液过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输液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急诊科输液质量,识别、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林.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04-105.
[2] 汤伟芬,夏乾颖,李琳娜,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163,166.
[3] 谢伦艳,罗晓,龙宝贵,等.风险管理在儿科门急诊浅静脉留置针家庭留置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2(3下旬刊):152-153.
[4] 黄少燕,邱珍珍.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2):253-254.
[5] 笪斐,龙誉婧.急诊科护理纠纷和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6,40(33):134,179.
[6] 付彩花.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15,25(11):86-87.
[7] 傅世梅.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6,6(17):208-209.
[8] 徐永彩.风险管理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重要性与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88.
[9] 王云,韩英.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对防范不良事件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51-52.
[10] 陈夏冰,林淑端,杨丽娴,等.围输液期个性化护理提高输液质量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35-36.
[11] 高红卫.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5,33(8):107-108.
[12] 陈夏冰,杨丽娴,张秀凤,等.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3,37(5):362-364.(收稿日期: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