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8-05-14 15:20王默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手术室绩效考核

王默燕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的价值和意义。以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将2017年1—12月的护理管理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并设为对照组。而2017年7—12月则实施绩效考核并设为观察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差异。结果 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手术衔接时间平均为(39.9±8.1)min,而对照组的手术衔接时间平均为(55.4±17.9)min,观察组手术衔接平均时间更短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97%(15/760),而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9.51%(64/673),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P<0.05)。结论 将绩效考核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缩短手术衔接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 绩效考核;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a)-0094-02

手术室是医院采取治疗和各种抢救措施的重要场所,工作性质较为特殊而且环境也必将复杂,风险性较高,但受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经常出现因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机械化以及懈怠等而导致的患者和医生不满,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各项临床工作顺利进行一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1]。绩效考核属于一套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系统,其借助系统的方法和原理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进行评定和测量[2]。绩效考核从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改善护理管理质量。为了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该院手术室在2017年1—6月和2017年7—12月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12月的护理管理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并设为对照组,而2017年7—12月则实施绩效考核并设为观察组。入组的25名护理人员包括男性3名和女性22名;护理人员年龄20~46岁,平均(31.3±5.6)岁;工作时间2~20年,平均(6.6±1.5)年;受教育程度:职业中专和大专各8名,本科9名。该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则接受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具体为[3-5]:①形成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标准:以常规考核标准为基础,把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职称、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等因素融入到考核体系中,同时管理人员要依据手术室工作特性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纳入到考核中,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后制定绩效考核表,满分为100分,提交至全体护理人员讨论,在商量修改后将最终版本报至护理部,保证实施。同时在实施绩效考核前要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了解绩效考核实施的价值。②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医德规范、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水平3个方面,其中医德规范主要从护理人员日常着装、与患者交流与沟通技能、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理论知识则主要从护理人员对护理流程、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技能水平则从不同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以及工作质量进行评价。③绩效考核实施方法:在手术室成立绩效考核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以及3名业务能力强且公平公正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为组长,主要负责绩效考核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组员则负责定期对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的工作、文书书写的检查。护士长定期对考核情况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反馈并征求整改意见。月末由护理部根据当月考核情况以及医师、患者的满意度拟定当月的绩效奖励,考核成绩每个月进行排名。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绩效考核实施前和实施后手术衔接时间,通过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6]。记录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缺陷如专科配合、消毒、设备操作、护理记录书写等发生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分析[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手术衔接时间为25~60 min,平均为(39.9±8.1)min,而对照组的手术衔接时间为20~70 min,平均为(55.4±17.9)min,观察组手术衔接平均时间更短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5);观察组共实施760例手术,其中出现护理缺陷15例(手术消毒不合格5例,手术配合缺陷、,护理投诉和护理记录手术错误各1例,设备操作失误7例),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97%,而对照组共实施673例手术,其中出现护理缺陷64例(手术消毒不合格11例,手术配合缺陷15例,护理投诉6例和护理记录手术错误20例,设备操作失误12例),护理缺陷发生率为9.51%,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都显著增加,这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8]。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任务繁重、手术类型复杂的特点,因此更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9]。在护理中实施绩效考核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以一定的规范标准为依据,从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同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拟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尽可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研究指出,绩效水平的好坏是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直接翻页,在保证医院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手术衔接时间平均为(39.9±8.1)min,而对照组的手术衔接时间平均为(55.4±17.9)min,观察组手术衔接平均时间更短(t=6.86,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97%(15/760),而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9.51%(64/673),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更低(χ2=79.76,P<0.05),这和多数研究报道相一致。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11],对照组护理失误率为16.00%,观察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为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绩效考核的实施和合理物质激励挂钩,保证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工作流程更加具体化以及工作付出更加数量化,风险和护理人员的绩效薪酬挂钩,可以保证护理人员的辛勤工作获得合理的报酬,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竞争意识,改善工作懈怠情况[12]。

综上所述,将绩效考核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缩短手术衔接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晓霞,敬洁.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护理,2012,12(1):57-58.

[2] 陈玉巧,刘凤莲,董飞翔.量化考核在手术室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12-14.

[3] 宋云寨,熊国英.绩效考核在临床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5(5):180-181.

[4] 王雅静.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254-255.

[5] 徐艳.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44-46.

[6] 马华丽.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1):156,159.

[7] 张秋玲.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9):9-10.

[8] 黄素文.手术室开展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2):97-98.

[9] 张翠萍,吴静,康璇.实施护理绩效考核提高综合护理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5):171-172.

[10] 谭蕾.绩效考核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57-659.

[11] 常娜.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8-79.

[12] 何彩娣.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9-160.

(收稿日期:2018-05-08)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手术室绩效考核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分析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我的好奇心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