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8-05-14 15:20万蕾李瑞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对策

万蕾 李瑞玲

[摘要] 目的 分析团体献血的献血反应以及发生原因。方法 该研究于2017年1—12月通过对发生献血反应的22个献血团体进行调查,探讨其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22个献血团体中,2个献血团体是因为献血时精神紧张导致出现献血反应,8个献血团体多是由于空腹问题发生献血反应,12个献血团体由于献血环境嘈杂和疲劳产生献血反应。结论 献血反应受献血者的自身条件以及献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献血反应;团体献血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01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ctions and occurrence causes of team blood donation. Methods 22 blood donation teams with reaction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and the causes of blood donation were studied. Results Of 22 blood donation teams, 2 cases had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due to mental nervousness, 8 blood donation teams had reactions due to fasting issues, and 12 had reactions due to noisy blood donation environment and tirednes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lood donors and blood donation environment on the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is bigger.

[Key words]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Group donation gause; Strategy

團体献血反应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是由于献血环境嘈杂、献血者的疲劳、空腹献血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部分献血者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或局部神经损伤。这就要求献血操作人员需对献血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改善献血环境,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该研究于2017年1—12月对22个献血团体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12月共有56个团体进行无偿献血,有 22个献血团体中出现程度不一的献血反应。其中,轻度献血反应共有16个,中度献血反应共有3个,重度献血反应共3个。根据分析,22个献血团体中,2个献血团体是因为献血时精神紧张导致出现献血反应,8个献血团体多是由于空腹问题发生献血反应,12个献血团体由于献血环境嘈杂和疲劳产生献血反应。

1.2 采血方法

献血者按照指定位置就坐,使用标准的一次性去白细胞塑料采血袋进行采血,采血量为200~400 mL。采血后对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及时将其临床表现、原因进行记录并分析。密切关注献血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临床表现等,事后进行跟踪随访。

1.3 评价标准

献血反应根据临床反映判断标准可分为轻度献血反应、中度献血反应、重度献血反应。

轻度献血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呼吸和心跳加快、眩晕/连续的呵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伴轻度出汗等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但献血者意识清醒。

中度献血反应:渐进的轻度献血反应导致意识短暂丧失,表现为脉搏减慢,浅表呼吸。献血者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脑部缺氧、意识模糊、抽搐等为重度献血反应。

重度献血反应:惊厥伴有晕厥,晕厥较常见,惊厥极少见。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等。

2 结果

如表1所示,在22个献血反应团体中,2个献血团体是因为献血时精神紧张导致出现献血反应,8个献血团体多是由于空腹问题发生献血反应,12个献血团体由于献血环境嘈杂和疲劳产生献血反应。且多数献血团体的无偿献血者多为第一次献血,难以对无偿献血工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献血环境中由于献血环境、自身认知等影响,往往会出现精神紧张的情况。从临床反应看来,22个献血团体中,轻度献血反应共有16个,中度献血反应共有3个,重度献血反应共1个。

不同的献血方式、献血量以及献血次数也会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造成一定影响。在56个献血团体中,共有22个献血团体出现献血反应,献血反应在团体单位中发生频次为39.29%,其中,轻度献血反应共有16个,中度献血反应共有3个,重度献血反应共1个。经过分析,首次无偿献血与2次以上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该文的献血方式、献血量以及献血次数如表2所示。

根据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不同献血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1),团体单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一般高于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且初次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一般高于2次以上无偿献血者。

3 讨论

团体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概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初次献血人群更易发生献血反应。在该文56个献血团体中,共有22个献血团体出现献血反应,献血反应在团体单位中发生频次为39.29%。从实际情况看来,团体献血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一般高于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而导致献血反应的原因较多,该研究认为主要是团体献血环境拥挤,短时间内献血者聚集,导致环境嘈杂,空气流通不畅所致。当然献血者由于睡眠不足的问题,部分献血者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较大、空腹肌饿、疲劳状态等都是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少数献血者有轻微的晕血情况,同时献血的心理压力难以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献血后较易出现献血反应。在采血前,采血者应对团体献血中无偿献血者的身体情况详细询问,特别是有无空腹、熬夜、过度紧张等情况。主要是应该在招募团体单位时做好无偿献血知识宣讲工作。在献血工作开展前,血站招募人员可深入献血团体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告知无偿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普及采血过程的基本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使无偿献血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生理准备。对于初次献血者,血站工作人员应该给予更多关爱。

由于团体献血者多是由于献血环境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因此改善献血环境是减少献血反应数量的有效途径。招募人员应该合理安排日采血人次,采血人员需以良好、专业的服務标准接待献血者。献血场所宜选择在安静明亮、整洁宽敞的地点。采血人员还应注意采血器具的摆放,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将采血器具整齐地摆放于规定位置,及时归纳、处理已使用的医疗器具,为无偿献血者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采血技术的高低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体验以及血液质量息息相关,献血工作的采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献血前仔细进行征询和体检工作,应询问献血者休息、饮食以及身体状况等。若有空腹,应嘱其吃些点心,多喝水,以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认真进行血压检测,防止血压异常的人参加献血。在献血过程中避免采血者操作不当,从而增加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负担。采血人员应选择饱满、静脉弹性好的血管,并执行无菌操作,使无偿献血者的局部疼痛感进一步减少。在穿刺时,采血人员需尽可能地避免反复穿刺的情况,减少无偿献血者的精神压力。因此,血站可定期对采血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强化采血人员的服务意识,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在采血过程中,需与无偿献血者有效沟通,使用尊重性语言,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体验。对于初次献血者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更多的关爱,肯定献血者的无偿献血行为。采血过程应注意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简单介绍血液的生理知识及无偿献血的益处, 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有更多的了解,与献血者温和的交谈生活或者饮食、健康等活体,可转移其注意力,以减少献血反应。

对于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应立即停止采血,按照反应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直到献血者恢复正常。之后应做好回访,积极关注献血者的身体情况。综上,献血反应并非不可控制、不可预防,合理安排日采血量、选择合适的献血场所、做好心理疏导、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献血反应。除此之外,献血者本身也要加强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献血,从而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无偿献血工作需要献血者与血站工作人员的积极合作,有效沟通,共同推动团体无偿献血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玉初.武昌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76-2977.

[2] 肖素红,卢蕾,成静,等.756例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0):1738-1739.

[3] 李素梅.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2):10-11.

[4] 杨雪,谭春泽,李聚林.献血反应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心理干预[J].大众科技,2017(10):111-113.

[5] 许建荣,李聚林,江朝富.血站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3-90.

(收稿日期:2018-03-16)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