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不安全因素评估及安全管理

2018-05-14 15:20张秀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

张秀花

[摘要] 目的 对脑梗塞患者不安全因素评估和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共130例脑梗塞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对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并做出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安全管理后的评估结果优于安全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安全管理前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结果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安全事件3.07%低于参照组出现不安全事件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很容易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即可调整患者焦虑、烦躁以等不良情绪,还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与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塞患者;不安全因素评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a)-0049-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梗塞。引发脑梗塞的病因有很多,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管是比较脆弱的,由于高血压等造成血栓危险而发生脑梗塞[1]。脑梗塞属于脑部疾病,该病可以让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等状态,会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因自身疾病,容易造成烦闷、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增加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很容易形成各种不安全的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因此,该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脑梗塞患者不安全因素的评估进行探讨和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30例脑梗塞患者。通过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参照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2.54±4.65)岁。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41.35±4.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脑梗塞患者;②家属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肿瘤;②中途退出者;③精神系统疾病;④血液传染性疾病;⑤对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顺畅,检测生命体征,瘫痪肢体的摆放,加强营养的常规管理。

观察组:对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并做出相对应的安全管理。

不安全因素;墜床是脑梗塞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安全因素,脑梗塞患者会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部分人自尊心较强,不愿意麻烦其他人,坚持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会导致坠床。患者在发生坠床后,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一些病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等。误吸是指患者在进食或者非进食的时候,进行吞咽活动时使其他异物误入气管、支气管、肺内,引起的呛咳、气喘甚至窒息的现象,不仅会使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心理因素;出血会导致患者肢体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脑梗塞患者平时生活都需要他人的帮助照顾下才能完成,所以很多患者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患者就会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会出暴躁、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有的患者还会自行拔出导尿管,从而使患者的皮肤、尿道等会撕裂的现象,给患者的病情治疗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躯体因素:通常脑梗塞患者都会出现中枢性高热症状,因此,在护理人员帮助护理中经常会使用冰冷的物品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这样处理后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冻伤、意识障碍等情况,由于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患者的进食量较少,因患者活动较少,其神经系统反应相对减慢,患者的肠蠕动功能也会减弱,所以患者总有大便干结、尿道感染的情况发生[3]。

安全管理对应政策:在心理护理方面;脑梗塞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导致情绪波动大,所以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用温和友善的态度来对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多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为患者进行解答。从而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要多鼓励患者,多给患者讲治疗成功的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呼吸道护理方面;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医护人员必须2次/d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如果患者呼吸道有分泌物或者呕吐物时,要及时进行清理,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痰,必须要根据吸痰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避免误吸的现象,导致患者造成坠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对保持持续吸氧的患者,要定期更换鼻导管和湿化瓶水,并进行消毒处理。为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的现象,要进行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并用消毒液对屋内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肢体功能训练:患者在出现脑梗塞后5 d内病情没有反复并且相对稳定,就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主要让患者进行伸屈和上下关节的活动,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开展,患者训练中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陪护,以防患者出现摔倒现象。在大小便的护理上:要是患者出现排便难的现象,不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服用果导片或者使用开塞露来帮助患者进行通便。而且一定要让患者自身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坠床护理方面:坠床是脑梗塞患者中常见的,为了避免患者坠床,须安排专人进行陪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要对患者用约束带或者加床挡来防止患者坠床[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安全管理前后的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安全管理后的评估结果优于安全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安全管理前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结果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分析情况

观察组出现不安全事件3.07%低于参照组出现不安全事件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脑梗塞的发生率比其他疾病发生率相对要高,春冬季容易发作,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人和脑血管畸形者[5]。脑梗塞主要表现为突然的肢体无力、肢体麻木或者瘫痪。病人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摔倒,手中拿的物品突然掉落,同时出现口眼歪斜、语言模糊和流口水等症状,严重者会有大小便失禁等现象。由于脑梗塞患者多数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所以脑梗塞患者在自理方面均会下降,加上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普遍都会出现暴燥、焦虑等一些负面情绪,患者也会出现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脑梗塞患者很容易出现坠床、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是有重要意义的[6]。

在此次研究中:两组在安全管理前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全的因素,实施安全管理后,参照组和观察组的评估结果均优于安全管理前,但观察组在实施安全管理后出现不安全因素明显低于参照组,这更加说明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即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进行很好的护理,还可对患者和家属实施一定的健康教育理念,让其对疾病有所掌握,改善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信心和勇气,增强治疗依从性,利于医师开展工作,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患者对医院的好感度。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很容易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即可调整患者焦虑、烦躁以等不良情绪,还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与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 刘琼.安全目标管理在肢体偏瘫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6(11):1511-1512.

[2] 张朝霞,曾国华.脑出血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10-11.

[3] 王瑜元,古丽娜孜.那比尔,何嫱,等.影响脑出血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588-591.

[4] 陆兰菲.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41.

[5] 王辉.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101-102.

[6] 王会敏,王超.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2):67-70.

(收稿日期:2018-05-07)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
浅谈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