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DDD分析某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

2018-05-14 15:20董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董慧

[摘要]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及使用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2月计算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DDDs(用药频度)、DUI(药物利用指数)及DDDc(限定日费用),并通过各药DDDs排序(A)和年销售总金额排序(B),计算出B/A。结果 DDDs最高的是美托洛尔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DUI>1,存在某些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日用药剂量大于DDD的情况;培哚普利DDDc最高,B/A为1;联合用药中以二联用药(ACEI/ARB+β-RB)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各类指南的要求。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DDD;DUI;DDDc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medication rationality and application feature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safe and effective 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the DDDs(medication frequency), DUI(drug use index) and DDDc(defined daily dose) of various antihypertensive drugs were calculated, and B/A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DDDs of various drugs and order of annual total sales amount(B). Results Metholol tablets were with the highest DDDs, felodipine sustaind-release tablets DUI >1, the situation that the daily dosage was more than DDD in some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and the perindopril was with the highest DDDc, B/A was 1, and the ratio of ACEI/ARB+β-RB in the combined medication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is basically rational, meeting the demand of various guidelines.

[Key words] Antihypertensive drugs; DDD; DUI; DDDc

原發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1]。该病现尚无根治的方法,治疗中强调血压降到目标水平能有更大获益,但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目前药物治疗是降压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是促使个体化血压达标、预防或延缓多种并发症的重要举措。现就该院住院患者自2016年1—12月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做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该院住院药房全年时间段内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住院患者为分析基础。

1.2 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2]推荐的DDD(defined daily dose)为标准,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7版)[3]以及药品说明书中主要适应证的维持剂量确定各药的DDD值,以此为基础计算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defined daily dose sum)、药物利用指数DUI(drug utilization index)及药品限定日费用DDDc(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s=某一药物年消耗数量×规格/该药DDD值。DUI=DDDs/该药实际用药天数[4]。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并通过各药DDDs排序(A)和年销售总金额排序(B),计算出B/A[5]。

2 结果

目前该院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常用的5类,包括ACEI(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CB(钙拮抗剂)、β-RB(β受体阻断药)、利尿剂,以及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SPC)。此外还有α-RB、其他种类降压药物,如血管扩张剂等。根据患者使用频率排出前10位,进行DDDs及DDDc排序和分析。

2.1 各药DDDs及DUI

DDDs最高的是美托洛尔缓释片,其次是培哚普利片。非洛地平缓释片DUI>1,氢氯噻嗪片DUI<1。见表1。

2.2 各药物DDDc及B/A

DDDc最大的是培哚普利为5.91,其次是苯磺酸氨氯地平为4.73,两者均为进口制剂。培哚普利B/A为1,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氢氯噻嗪B/A>1。见表2。

2.3 联合用药情况

住院患者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只有少量为单一药物,其余均为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符合联合用药原则。二联用药以ACEI/ARB+β-RB组合多见(55%);三联用药多为CCB+ARB+利尿剂 (25%);四联则多为ACEI/ARB+CCB+利尿剂+β-RB组合(10%)。见表3。

3 讨论

DDDs反映患者对该药的倾向性,越大表示患者倾向性越高。文中DDDs最高的是美托洛尔缓释片,其次是培哚普利片,反映患者倾向于使用这两种药物。美托洛尔是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β2受体影响小,因阻断β2受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哮喘等发生较少;此外,由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多,使用β-RB能发挥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的“生物学效应”,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率[6],这2点构成了医生和患者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多选择使用该药的主要原因。

DUI可以反映用药合理性,DUI≤1,说明用药剂量≤DDD,为合理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DUI>1,存在某些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日用药剂量大于DDD的情况。氢氯噻嗪片DUI<1,因利尿剂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且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就能明显增加合用降压药物的作用。

DDDc是在DDD参考下得出的药品日均费用,代表着药品的价格水平,影响患者对药物的选择及长期用药依从性,医生和患者都倾向于选用效益/价格较大的药物。B/A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同步,比值接近1表明同步性良好[5],比值>1,说明药品价格低使用率高,如美托洛尔;比值<1,说明药品价格高使用率低,如非洛地平。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为,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常用5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高血压的初始和维持治疗用药,具体应结合患者自身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个体化使用药物[7]。指南中不常规推荐ACEI/ARB联合β-RB治疗高血压,而该院抗高血压药联用以ACEI和β-RB为主,其中代表药物是培哚普利片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片。因为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单纯性高血压较少,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所以在选择抗高血压药时应更多的考虑对并发疾病的影响。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就提出对心衰患者预后的改善是抗高血压治疗选择起始药物的重要考虑之一,使用ACEI作为初始治疗用药改善心衰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CCB。ACEI和β-RB联用称之为“黄金搭档”,二者可产生相加或协同的有益效应,使死亡危险性进一步下降[6]。三联、四联药物合用,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推荐方案。我院固定配比复方制剂(SPC)有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用量未进入排名前10位,故此文未分析。SPC成功解决了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单独调整复方组分中各药物的剂量,对于保护靶器官优于自由联合用药的依据还不够充分[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不建议ARB和ACEI联用。二者作用于RAS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不同环节,不良反应、禁忌证相似。联用虽可以协同降压,但所产生的低血压和肾损害让人难以忽视。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肾灌注压,ARB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协同ACEI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最终降低肾灌注压,导致肾滤过率和肾功能下降。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联用ARB和ACEI后可加重肾功能损伤,血肌酐升高甚至产生氮质血症;对于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增加其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联合治疗中应当避免ARB和ACEI搭配使用。在目前分析中,未发现此类禁忌联用现象。

因此,该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符合各类指南的要求。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抗高血壓药物结构会更加优化,选择平稳降压的同时兼顾并发症及保护靶器官、改善患者预后的抗高血压药品必会成为临床医师的首选用药原则。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

[2] WHOCC.WHO cou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EB/OL].2017-06-10.http://www.whocc.no/atc_ddd_alterations_cumulative/ddd_alterations./.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8-399.

[4] 周元瑶.药物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92-195.

[5] 郭晋芸,李明芳.2008-2011年太原精神病医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用药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3):249.

[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102-103.

[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41,48.

[8] 陈鲁原,戴伦,邓君曙,等.单片复方制剂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6):508-512.

(收稿日期: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