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 不希望机器人只是一个“噱头”

2018-05-14 10:55
机器人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噱头猎豹机械

一家研发移动端应用软件的互联网公司为何与机器人结下不解之缘?这是外界对于猎豹移动的最大好奇点。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舞台上,傅盛回答了这个疑问,在他看来,机器人是时代赋予产业变革的新机遇,而互联网企业有优势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什么是下一个更大的机会?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时代孕育的产物,所谓创新,无非就是在社会快速变化的时候,抓住不同领域之间产生的缝隙,然后把其中需求发掘出来而已。我个人并不认为我们有机会去做所谓的“创新”,我们更多的是做发现,发现这个社会的需求变化,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去做一件恰当的事情,让它自然地生长出来。

机器人突破服务业增长瓶颈

猎豹移动在美国拥有数千万用户,所以我们很早就在硅谷设立了办公室,我个人也在硅谷生活过一段时间。我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我发现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互联网服务相对落后。在美国,从网上购买的商品不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送达。大约在四年前,我就发现中国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已经领先于美国了,当时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对手也特别强大,那时我们选择了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一款小型APP,专门用于清理手机中的垃圾文件和病毒,这款APP叫做“猎豹清理大师”。两年之内,我们便在全球拥有了数亿用户,到今天为止,“猎豹清理大师”仍拥有上亿用户。如今,在应用的研发和服务方面,中国全面领先于美国。大家可能都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不想离开,因为在中国只要拿着一个手机就可以出门了,这在很多国家都还是做不到的,比如在日本,很多地方还只是接受现金支付,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感到头疼。

回头来看,中国之所以能提供今天这样的服务,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极大发展。我经常出国,有时候我觉得一些国家好像是上一个时代的社会。一个领域过于发达,就会限制下一个领域的崛起,中国正是由于在工业化进程开展到一半的时候迎来了互联网化,因此使得服务业得到了大幅升级,但我认为这一波的升级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整个服务业将会进入到瓶颈期。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沈鹏,他曾经是美团外卖的负责人和创始人,后来他离开美团,创办了一家叫做“水滴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我问他为什么要做互联网保险?他说过去在经营外卖行业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外卖小哥”遭遇车祸或是各种各样的意外,那时他们会帮伤者筹款。后来他想,如果有一天他离开美团外卖的话,一定要去做一家能够帮助这些服务人员提高生活保障的公司,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水滴筹”。

今天的增长瓶颈在哪里?从社会背景上来讲,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每个人都想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对于企业而言,保持“万人一致”的工作水准十分困难。当你经营一家小店的时候,你很容易通过匠人精神把服务做好,但当你经营十家店、一百家店、一千家店的时候,没有谁能够保证这种服务还可以做到高水平地一致。对于个人而言,在重复性的劳动中长时间保持高水准也是很难的。猎豹移动推出了机器人咖啡师“豹咖啡”。对于人类咖啡师而言,每天制作超过三十杯咖啡时,饮品的质量就会开始变得不稳定,因为人会疲劳,而机器人不会疲劳,它可以长期保证高水准工作。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人们享受了高水平的服务之后想要退回来是很难的,我们会对服务变得越来越挑剔,与此同时,用人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如何才能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呢?这就需要用到AI技术。我曾经做过一款图片软件,后來我发现美图也做了一款图片软件,并且推出了“大眼睛”功能。当时我们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都感到有些困惑,因为我们都是把照片做得越来越真实,他们为什么要把照片做得越来越不真实?由于当时没有AI技术的应用,所以用户在使用“大眼睛”功能时,需要自己去点击图片中人物的眼睛,那时的我就在想,为什么不能自动找到图片中人物的眼睛,然后把它变大呢?后来我们研究了很多人脸识别技术,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软件只有60%至70%的概率去自动、准确地识别出图片中用户的眼睛,这个概率无论如何也提高不上去,后来我们只好放弃了。大约在两三年前,我发现很多小团队研发的产品,能够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得非常好,后来我慢慢地知道了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有一个词叫做“Perception”(感知),AI让机器人第一次拥有了接近于人类的感知能力,可以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应用场景达到接近于人类能力的水平,甚至在某一点上超越人类。

AI赋予机器人产业新机遇

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历史契机,如果没有AI,摄像头获取的所有画面在计算机里面都是简单的0和1的字符串,只有当AI出现后,计算机才能够识别人脸和语言,才使得服务机器人产业有了新的机遇。当我想清楚这个问题以后,我又对机器人产业展开了新的思考。在AI出现之前,绝大部分机器人都是机械化或自动化的工具,很难拥有自主感知能力,所以机器人更多时候是在执行既有程序,完成预定的工作,这使其很难与周边环境发生实际的、自主的交互。只有当AI出现以后,我们才有可能使得这些机器人从工业生产线走出来,走入我们的生活场景。生活场景是比工业生产线大十倍甚至百倍的场景,这是一轮非常关键的历史契机。

在工业制造方面,我们没有机会与领先企业竞争,但AI的出现使得机器人变成了一个非常跨界的技术,只有机械制造技术是不够的,只有AI技术也是不够的,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需要有互联网的应用。我并不认为今天会出现一个可以跟着你到处完成所有任务的机器人,就像你即便拿着手机也不能实现所有的功能,你需要下载一个又一个专用的APP。通过这种垂直维度的思考可以发现,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机器人,可以找到很多垂直场景的应用,我们有机会把用户体验、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做成一个又一个垂直场景的机器人。

我自己总结了一个机器人公式,即“AI+软件+应用+服务=机器人”。今天,即便在某个领域特别突出的企业也未必能做出一款真正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机器人。如今很多人在讲技术创新和黑科技,其实技术创新和黑科技的本质都是给用户提供服务。我自己并不算是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2002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我就莫名其妙地得到了一个叫作“产品经理”的职位,如今看来,我当时应该算是国内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批产品经理。那时的我并不清楚产品经理应该做什么,但我一直在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把技术包装成用户需要的产品。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负责软件开发的同事能够写出很好的程序,但用户却不会使用,后来我们意识到,了解用户需求才是最关键的。

后来我自己做安全软件,带领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对抗拥有几百名员工的传统杀毒公司。虽然我们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技术,但却快速满足了用户的安全需求,这使得我们制做的安全软件在短短两年内,就在中国拥有了超过50%的覆盖率。此后,我又做了一款叫做“猎豹清理大师”的应用产品,并且在美国提供下载,虽然这款应用看上去比较普通,只是把手机当中的垃圾文件清理掉,让存储空间变得更大,但却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好评。对于机器人而言也是如此,一定要为用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把所谓的黑科技变成便于使用的服务。我和猎豹移动共同投资了一家叫做“猎户星空”的公司,该公司负责打造AI的全链条技术,通过结合猎豹移动过去十年积累的用户体验,打造真正有用的机器人。

如何打造真正有用的机器人?

猎豹移动在全球拥有数亿月度活跃用户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非常成熟的生态,只需要在手机端开发一款应用,就可以让全世界的用户使用。但今天的机器人不是这样,AI、硬件、用户体验,其实每个环节都处于早期阶段。对于“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大部分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深度学习还处在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很难寻找到符合需求的技术方案,所以我们下定决心,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定制所有技术环节,使得其组合起来能够变成在用户层面使用效果非常好的产品,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精力去研究语音识别、视觉识别、自主导航以及机械臂等技术。

很多人会有疑问,他们觉得我是做移动端应用软件的,怎么能去研究深度学习?好像深度学习只有大公司才能做,我认为恰恰相反,深度学习给我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过去,不同感知学专业领域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每个领域都需要有专门的专家,但AI出现以后,不同专业领域都变为了集中的底层,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使得我们有机会用一个通用型的技术模型,解决各个领域的感知问题,所以我们定义了机器人的眼、耳、口、鼻、手、脑,在每个环节分别打磨技术。打磨的过程当中,我们又想避免自己成为研发型公司,所以我们在每个领域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让用户检验我们的技术是不是真的好用。

我们的人脸识别算法获得过多项赛事的冠军,但这些都只能表明模型的能力,还需要在很多地方落地。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我们在全球拥有几亿月度活跃用户,在美国也有最大的第三方直播平台,每天有几十万用户在线上直播,直播中蕴含人脸数据,这使我们的人脸识别效果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我们还开发了一套以语音为基础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语音识别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黑科技,它的核心是交互界面。乔布斯说过,每一次交互界面的变革都是产业革命的机会。从键盘到鼠标到触摸屏再到语音交互,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交互革命。我非常看好智能音箱和咨询服务机器人,它们使得用户再也不需要在屏幕上面操作,而是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这种表达的目的不是为了和机器聊天,而是通过语音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和服务。

我们还研究了室内导航技术。如果一个机器人不能自主移动,那么它就与平板电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思考的最核心问题不仅是让机器人能够移动,而且要用很低廉的成本移动。我们采用了“激光+视觉”的导航方案,激光传感器的成本大概只有几百元,我们利用大量优化算法使得激光和视觉能够配合,从而让机器人能够在室内空间自主移动和避障。

我们为机器人设计了麦克风阵列,因为机器人一定要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非常精准地听到用户的反馈。我们自己打造的机器人在高噪音环境中基本可用,尽管不能100%保证每句话都可以听懂,但对于用户而言已经可用了。

我们借助不同厂家研发的芯片为我们自己的机器人提供充足算力。今年3月21日,我们在水立方发布了五款机器人,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发布这么多款?为什么不只做一款?当然,这5款机器人中有我们自己研发的,也有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我们投资的生态系的公司研发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机器人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很难让机器人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下载不同应用软件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这是化整为零的策略,让不同的机器人在不同的垂直场景提供不同的服务,让产品和用户一起成长。当用户的反馈越来越多时,我们就可以慢慢抓住用户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出统一的产品。

猎豹移动已经开始让机器人取代了前台的工作人员。当然,前台工作人员的离职率确实也很高,相信这是大部分公司都面临的问题。当外部访客来到猎豹移动的时候,前台服务机器人“豹小秘”会介绍公司的发展历史。其实,不仅是在猎豹移动,“豹小秘”在鸟巢附近的博物馆也已经正式“上岗”,游客只需要扫描一下二维码,机器人就可以为其提供讲解服务。

除了信息咨询服务之外,我们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机会让机械臂从生产线走入生活场景?以前走不出来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机械臂太贵了,一只机械臂动辄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价格,让其很难进入生活场景。为什么机械臂会这么贵?因为在AI被应用于机械臂之前,所有机械臂都需要通过高度个性化定制才能执行具体动作,所以那时我们对机械臂的最高要求在于它的精度,因为在工业生产环节中,一旦机械臂到不了那个位置就拧不了那个螺丝,会导致整条生产线停下来。今天由于有了AI,即便是误差稍微大一点,我们也可以让机械臂重新做校正。

我们在机械臂上加了摄像头,使其可以校正自己的动作。举例而言,老年人的手即便有轻微颤抖,却依然可以穿针引线,因为在这过程中有视觉的辅助。把AI和机械臂结合在一起,我们就有可能用低成本的方案制造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机械臂。我们非常有信心让机械臂的价格亲民化,使机械臂被大量应用,完成那些重复性的劳动工作。

我们利用机械臂制作了机器人咖啡师“豹咖啡”。如今,不需要编程,只需要一个人来做动作示范,机械臂就会完全根据这个轨迹来动作。我们研发了一套关于学习运动轨迹和运用多个子动作拖拽完成机械臂运动的软件,有了软件和AI,整个机械臂的运转变得更加容易。

让机器人越來越普及

我们希望让每个小卖部都能够提供五星级酒店的服务。一旦我们的机器人能够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垂直场景接待用户、介绍产品并且让用户满意,那么它就可以大量复制。如今,我们可以让每个小卖部像五星级酒店一样提供热情洋溢的服务,同时也希望让每座乡村的民众都能品尝到高级咖啡师制作的咖啡。未来,机器人会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及,让大家能够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享受更好的服务。

我们希望做出真有用的机器人,不希望机器人只是一个噱头。机器人应该切切实实地为我们提供服务,成为人类的好伙伴。

(本文根据“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演讲人审阅。)

猜你喜欢
噱头猎豹机械
吼叫的猎豹妈妈(上)
调试机械臂
两只猎豹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猎豹“闺蜜”
闪电杀手猎豹
Monnalisa
本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