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心怡
“公寓窗台上种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涼梦来。”这段话是台湾作家洪素丽的散文作品《苦瓜》的结尾,也是作者于该文的点题之笔。
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定居异国,饱受思乡之苦,唯有幼时在家中常吃的苦瓜在她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孩童时期家中所烹的苦瓜妙品在这异国他乡甚是稀有,那挥之不去的苦味成了作者绵长的愁思。
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是浓浓的、绵长的乡愁,但让读者感悟更深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初尝苦瓜的人都知道,苦瓜那种苦可谓苦至心底。洪素丽说,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我也有同感。从父母和乡人的嘴里知道,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可以清心明目,吃起来虽苦,但咀嚼过后,竟留有一丝甘甜。细想起来,苦亦可以算是美味。
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苦,因此,苦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倘若觉得太苦而不愿去尝试,余味的甘甜也就不会感受到了。苦中作乐,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一项生活技能,更是一种超越物质满足的新境界。
现在的我们,虽然少了许多童年时的自在,但我们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苦中作乐。对朋友,难过时陪伴就是乐;对家人,落魄时简朴便是乐;对他人,受助时微笑也是乐……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男女老少,面部表情有喜有忧,每个人怀揣着自己的苦或苦中作得的乐向前走着。
我们可以在苦瓜里吃出人生的道理来。苦与乐其实很简单,心态变化就在一瞬间,正如味蕾知觉的变化,上一秒还是极苦,下一秒便是极乐了。轻松得来的乐不是真的乐,只有当你累过,苦过,哭过,笑过,那才是乐。
(指导老师:郑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