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亮 何胜
摘 要:针对教育部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试行标准实施过程中,知识点覆盖过广,技能过多导致教学困难的问题,以社会分工理论为支撑,探讨该专业在物联网产业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并给出其专业培养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从而破解人才培养实践过程的困境。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定位;产业链;社会分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7394(2018)02-0112-04
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高职院校也掀起开办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热潮,目前全国已有200余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为规范人才培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了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试行标准,各高职院校按照该标准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涉及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软件等众多技术,专业覆盖面广,被领域专家称为泛专业[1],这使得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遭遇以下挑战。(1)教师普遍感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庞大,人才培养难度较大;(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感觉学习内容繁多,学习难度高;(3)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专业对口率低;(4)企业普遍反映物联网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不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已有部分专业有较大的重叠,对招收物联网专业学生持迟疑态度。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过程中,未能准确领会教育部相关标准的精神实质,并恰当定位该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技能;误将“物联网产业”相关专业等同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求全求多,课时占用上平均主义严重;而高职学制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为支撑,分析该专业在物联网产业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定位,探讨其专业培养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以应对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 社会分工理论框架下的高职教育专业定位
辞海对专业的定义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因此,专业定位首先要遵循社会分工原则,尽量避免和其他专业有过多的雷同。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指出,社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是多方面的,而个体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任何个体都无法用自身有限的精力去掌握生产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通过社会分工就可以让个体在选定的领域内开展学习和训练,以更好地获得专门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2]。因此,社会分工既是对人类劳动的社会划分,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划分,当然适用于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学习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包括高等性和职业性[3]。高等性是指学生应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职业性是指人才培养要面向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具备与实际岗位相适应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性与职业性涉及理论知识获取和实践应用落地两个层面,由于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既要反映理论知识要求,也要体现出技能性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于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而言,其定位应建构于物联网产业框架下,以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主要支点,密切结合其固有的面向物联网“实践应用”这一显著特点,并紧扣其在社会分工中应有功能和承担任务来细致分析。
2 物联网产业及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显而易见,“物联网产业”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两个概念既相关又有区别。前者涵盖后者所包含的技术,后者作为前者在技术层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偏重技术的“应用”, 不可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定位等同于“物联网产业”相关专业的定位。
从知识体系角度来看,物联网产业涉及的理论非常繁杂。其理论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涉及信息采集和短距离信息传输等任务,与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技术有关;网络层也被称为传输层,涉及信息远距离传输,主要完成数据接入和传输任务,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综合布线等技术有关;应用层也可称为处理层,完成由具体应用所要求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包括数据协同处理、管理、计算、存储、分析、挖掘、以及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用户的服务等功能,以及人机交互处理任务,与中间件技术,虚拟技术,高可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有关。
从实践应用角度来看,物联网产业链链条较长[4]。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八类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即芯片提供商、传感器供应商、无线模组厂商、平台服务商、系统及软件开发商、智能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由于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有较大差异,涉及技术门类众多,因而需要的专业人才的种类也较多。
由以上分析可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难以面向整个物联网产业培养人才,只能紧扣该专业的特点,偏向物联网“实践应用”类型人才的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核心技能必须与其他相关专业定位有明确区分。
3 物联网产业相关专业分析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定位
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对照物联网产业链和体系结构,可以发现,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有六种专业:即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新兴的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位是培养掌握电子电路调试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PCB板制作等技术,具备电子产品设计、装接、维修与测试、生产工艺管理、电路板制图制版、SMT设备及其他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位与感知層中所涉及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相关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一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是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常用网络设备的安装、互联、调试与优化等知识。具备综合布线,常用网络服务如FTP、DNS、DHCP、Web等配置和管理,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常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互联、调试和优化,网络设备运行维护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5]。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与网络层所对应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数据接入和传输业务一致。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掌握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工程,LTE组网与维护,光传输系统组建维护与管理,PTN与IP RAN,通信电源,宽带接入技术,应急通信技术相关知识。具备通信系统的设备安装、调测、管理与维护,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优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通信运营现场服务和支撑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定位与传输层所对应的3G等移动网络、PSTN等数据接入和传输业务一致。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掌握Java,C,C++等程序设计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开发等技术。具备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管理与维护能力;Web应用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软件产品管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定位与应用层所对应的固定终端用户交互、信息管理等业务要求一致。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运行原理,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常用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维护,多媒体技术,企业信息管理,计算机安全等知识和技术。具备计算机组装、故障检测的能力,计算机诊断软件和杀毒软件应用的能力与病毒安全防范能力,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的能力,更换计算机部件的能力,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维护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定位与应用层网络层所对应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能力基本一致。
因物联网技术发展,新兴的相关专业有移动互联专业、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其中移动互联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培养掌握移动互联网相关理论,移动WEB网站开发,移动应用编程,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应用与维护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移动终端软件设计与应用能力,WEB程序开发和Android应用程序、手机游戏设计开发等能力高技能人才[6]。
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培养掌握云网络,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虚拟化技术,云存储,云安全配置与应用,云计算应用开发等相关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服务器管理维护,云计算平台规划搭建,云计算及数据中心配置,云计算运行维护,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7]。
按照社会分工理论,以上专业未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核心技能,且紧扣物联网“实践应用”方向的即可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专业定位,即:培养掌握WiFi应用、ZigBee应用、蓝牙应用、超宽带无线通信应用,射频识别应用,条码应用,嵌入式系统等理论知识,具备条码和RFID应用系统相关产品调试、检测,集成开发,应用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短距离无线传感网络规划、构建、维护等专业核心技能的人才。
4 结语
物联网应用技术应以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试行标准为指南,对照物联网体系知识结构,紧扣“实践应用”这一特色进行专业定位;避免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和其他相关专业重合,以确保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系相对完整和独立,使其在社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让教育者有的放矢,被教育者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张 新.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J]. 物联网技术, 2014(5): 80-82.
[2] 杨芳. 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1): 94-98.
[3] 刘宣飞.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几对关系与构建原则[J]. 高职教育, 2008(4): 133-134.
[4] 王乃国,朱香卫.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高职生的岗位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31): 76-79.
[5] 周杰. 物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前景[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5): 66-67,82.
[6] 杨正校. 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标准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7(8): 44-47.
[7] 谢志明. 广东省高职院校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刍议[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3): 26-29.
The Think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ng Target of the Major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XU Ming-Liang1, HE Sheng2
(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214153, China;2.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During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standard of the major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aced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is so much that it is hard for students to grasp.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paper analyzed the role definition of the major in the industry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gave its main courses and core skills and provided a way to resolve the predica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target; industry chain; the division of labour
責任编辑 孙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