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摘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旧城区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要,同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都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结合以上前提,本文通过对天宁寺厂区改造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城市旧城区应该尊重历史,科学分析,合理利用。
【关键词】旧城区;天宁寺;文化科技创新园
1、前言
天宁寺厂区地理位置特殊,关注度较高,长期闲置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且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快推动天宁寺厂区的改造已势在必行。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天宁寺厂区改造发展必须要契合北京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积极引入“高精尖”产业,培育构建符合北京市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2013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52号);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在政策机遇背景下,考虑到厂区厂房规模大,形态和结构保存完好,厂区紧邻天宁寺和白云观历史文化区,国内外相似的厂房改造项目普遍转化为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成功的案例较多,值得借鉴的成熟经验比较丰富。因此,按照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及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结合西城区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体系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在保留天宁寺厂区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功能,逐步将天宁寺厂区打造成为高端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
2、战略功能定位
“天宁一号”国际科技文化艺术街区,以“艺术+文化+科技+”三大功能为主题,展现“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新面貌,打造当代中国顶级文化艺术殿堂,前沿科技事业摇篮,“互联网+文化”孵化基地。形成多层级复合化的业态,坚守“遗产保护”“文化引领”‘设施完善“有机更新”“实施对接”五大原则。再造一个“工业历史主题休闲园”“都市文化产业创新园”“市民公共娱乐活力园”“绿色可持续生态园”。
3、总体设计策略
1)保留原有壮观的工业建筑尺度和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新建的建筑和结构体系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工业建构筑物的内部空间,不破坏和改变原有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建构筑物设施。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流程,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机器设备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2)对原结构进行维修和保护,通过对原有建筑物的清理、修缮和加固,保证其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质量。新的结构体系与原有的结构体系相脱离,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结构的依赖与破坏,新的结构构件采用与原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明确相互的边界和特征,强化新旧对比,使人更清楚地阅读改造的过程。
3)通过增加新的交通核与服务核,使其完成功能的转换,并满足民用建筑防火和疏散的要求,增强新建筑的安全性能。需要对原有的维护结构进行升级和改造,将空气和光线引入到建筑物内部,同时增加必要的保温和防水措施。
4、城市设计
拆除天宁寺塔周边高度两倍范围内原有的大体量工业厂房,保留天宁寺塔的最佳观赏距离,在天宁寺红墙高度以下打造景观覆土式建筑为市民提供古塔最佳观赏平台。并在烟囱和古塔之间增设景观水面,古有宛平八景“梵宫塔影”今有“佛塔倒影”。从厂区西北东三面至天宁寺设置“U”型绿地景观打造北京城历史景观长廊,以时间为线历史为题运用雕塑,地面铺装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北京城市发展史。厂区至周边玉渊潭公园及莲花池公园直线距离2km,2km范围内城市公共空间比较拥挤缺乏大面积公共集中绿地,仅有的成片绿地也都存在于封闭的小区和单位大院中无法有效开放给市民。“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拆除厂区西侧和北侧沿街的地面建筑,将封闭的工厂大院开放,变成城市公园。消解园区边界、融入城市生活、重塑公共空间、分享社區活力,传统封闭园区向开放式创意街区的转变。改造后主厂房经典的工业风格被充分展现在市民面前。以立体的景观系统为背景和媒介积极实现主厂房,天宁寺与城市三者间的对话。
5、建筑设计
主厂房整体立面风格维持原有工业建筑特色,保留原厂区主入口,立面题词保留厂区历史记忆,西侧沿手帕口北街长立面设置公众主入口横向贯穿建筑,北侧配合功能更新设置仪式性展览办公入口。整合主厂房东侧北侧+8.00标高屋顶平台联系厂房东西两侧,立体景观处理引入人流并为东侧六个塔楼设置独立出入口。东北侧烟道结构保留,底层架空为景观休闲廊道上层为办公展览空间。拆除主厂房周边部分建筑后,空出来的场地建设开放的城市公园,大量种植绿植,为市民提供开放、绿色的休闲活动空间。场地内绿地起伏,在绿植下,城市道路标高之上建立公共展览及办公空间,在地下提供园区配套设施(地下一层)以及公共停车场。
6、改造后转变
从厂区封闭与城市隔离到拆除沿街建筑,建设公共活动公园,连接城市与主厂房。从建筑密集,体量小,遮挡主厂房和天宁寺的形象展示到厂区周围建设低层地景式建筑,消除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与城市之间的屏障。从周围无公共绿化,景观单调到主厂房周围全部为开放的城市公园,构建多层次、多文化的景观体系。从园区内可用的地面空间有限,难设置地面停车位到新建地下二三层为机动车库,解决园区内停车同时,为周边社区提供停车位。从僵硬的厂区布局到“两轴- 两带- 多片区”的有机规划体系,系统的公共导引装置。
总结:
旧城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尊重历史、积极创新、深入分析,找到旧建筑再利用的科学方式。让它们重获新生,再次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