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哲
【摘要】北京胡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胡同院落系统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居住形态,并引发了各种人居环境问题。北京胡同人居环境的改善值得当代建筑和空间设计师深思。
【关键词】北京胡同;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1、北京胡同开发与保护现状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掀起了大规模旧城改造的热潮,大量的历史遗迹被推倒重建,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行列式住宅和高层住宅楼。大量的传统四合院被拆除,胡同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历史街区和文化古建被围合在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中,在夹缝中求生存。
近年来,胡同建筑逐渐老化,建筑外立面年久失修,建筑结构和表皮随着时间的消磨,逐渐失去了故有的风貌。大多数胡同住宅残旧、拥挤,无法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胡同中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较差,大量胡同居民搬离胡同,胡同里人气日渐衰弱。据调查,胡同中生活的大多数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在胡同中生活了几十年,对于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依恋。但问其住房意愿时,结果却出人意料,大多数老人渴望离开胡同,迁入设施完善和方便的楼房,其结果令人深思。
2、北京胡同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北京胡同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胡同的空间形态,生活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胡同传统居住形态并引发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2.1 私搭乱建,建筑风貌混乱
北京胡同居住区沿街立面混乱,居民私搭乱建,私开墙洞,侵占公共设施用地。胡同居住区,居住密度高,一条小小的巷子里往往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胡同里居民生活空间狭小,拥挤不堪。居民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和改善生活质量,往往擅自在院内或街道的空地上搭建简易棚屋作为厨房、居室和仓库,这样不仅占用了公共空间而且严重破坏了传统建筑的外观和胡同整体风貌。胡同房产归房产局所有,胡同中许多房屋无人居住,也不再对外租用,小门一锁数年,这就形成了居住空间拥挤与闲置房间的不利用之间的矛盾。近年来胡同住房虽经过多次整修,也花费了不少财政费用,但都不能让民众满意。有限的居住空间让居民迫切需要增加居住面积,改善生活质量
2.2 胡乱停车,交通拥挤
北京胡同宽度大多不足9米,胡同内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所。车辆大多停在道路的两侧,严重影响交通。废弃车辆和破损的共享单车以及居民胡乱扔弃的生活垃圾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和街道环境。以北京胡同最宽9米为例,如果道路两侧停靠两排车辆,那么要占用5-7米的空间,剩下的宽度仅够1辆车单向通行,可见其交通的局促。拥挤的胡同道路情况不仅不利于人流和车辆的疏散,而且一些特殊车辆(如救护车,救火车等)都没法开进胡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北京胡同街道狭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空间尺度的规划设计以古人的传统生活居住形态为准,遵循人行尺度,与当今机动车的设计尺度不匹配。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胡同作为传统城市肌理的遗留,却仍然维持着原样,这势必造成新旧生活方式的矛盾冲突。传统居住形态被迫迁就于新的生活方式,有限的空间尺度与不匹配的行为习惯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尤其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私家车的数量急速暴涨,胡同通行问题也越发严重。“停车占道”、“人车争道”的现象在胡同中屡见不鲜。
2.3 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北京胡同公共服务設施缺乏,户外缺少休闲、娱乐和运动空间,且没有夏日庇荫和休息处。据居民反映,胡同内基本没有公共的休闲娱乐场所,居民只能自发组织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生活方式单一而枯燥。胡同内供电、供水不畅通、不稳定,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公共厕所简陋,清理不及时,味道浓郁。胡同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他们大多腿脚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生活相当不易。此外,胡同内市政设施杂乱无章,各种店牌、广告牌随意设置,空中电网杂乱,电线胡乱搭接,胡同生活环境问题令人担忧。
结语:
北京胡同作为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所,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承载着人们对于北京传统居住文化的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旧的胡同院落系统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现代化的都市风貌在一步步地侵蚀胡同的生存空间,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居住形态,并引发了各种矛盾和问题。遗存的胡同被现代人添加了太多的浮躁,胡同文化的传承处于风雨飘摇中。如何在保留传统居住形式和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筑空间形式,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值得当代建筑和空间设计师深思。
参考文献:
[1]过伟敏,置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命题[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8.
[2]吴淞楠,胡同管理是否小题大做?[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