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研究视角多元化、国家发展战略趋势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学术领域中关于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相关概念的争论从未停滞。在跨文化交流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视域下,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跨界民族理论体系下对三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进行辨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同”,厘定相关概念对我国边疆民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1—0073—04
[作者简介]李伶俐,新疆师范大学2016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实践。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共同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辨析“跨界民族”相关概念理应在文化实体的范围内进行,即ethnic group,不是政治實体nation或者nationality,所以字面含义,跨境民族即Trans-border Ethnicity,跨界民族即Cross-border Ethnicity,跨国民族则表述为International Ethnicity。
一、跨界民族
跨界民族是在历史和现实双重原因的作用下,成为当今世界常见的客观现象。厘定跨界民族概念,需要在不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梳理。
(一)地域性:跨国界、国籍相异、毗邻而居
对“什么是跨界民族”的定义,“紧靠边界两侧,居住地直接相连,分居于不同国家中的同一民族,而且也指相邻国家的边界附近地区活动的那些同一民族”。①定义中强调了跨界民族的两大特征,一是在附近活动的同一民族,二是地理位置在边界或边界附近。
根据事实上的地理位置,概括为“同一民族在相邻国家跨国界而居,他们的地理分布,基本上连成一片,民族居住地区因国界而划分成为两部分,他们是具有不同国籍的同一民族”。?譺?訛可以看出,跨界民族具有“跨国界而居”且“国籍相异”这一特性。
“凡是地处两国或三国或更多国家交界地区的才是跨界民族,否则就是跨国民族或跨境民族”?譻?訛确定了跨界民族具有跨国界这一特性。
“所谓跨界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现分布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并在相关国家交界地区毗邻而居的同一民族”。?譼?訛在原有地理位置“国家交界地区”上又加上了限定条件“毗邻而居”与“附近活动”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人口的常居性方面都概括的更加确切。
(二)强制性:原生态民族传统聚居地被国家强制力分割
在原生态民族基础上,“跨界民族形成的直接和表面原因是民族的分割,但影响民族分割的因素则是深层次的、复杂的,有民族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国家强制力的外部因素”,?譽?訛形成跨界民族的根源,必须要具有“相对原生态民族,因其传统聚居地后来被分割在不同国家内而地域相连并拥有民族聚居地的民族”。①且具备这两个特征,“一是原生态民族本身为政治边界所分割,二是该民族传统聚居地为政治疆界所分割”。?譺?訛简言之是国家分隔力的产物。?譻?訛从上述材料可见,要成为跨界民族强制性表现在:原生态民族,有传统聚居地,被国家强制力分割。
(三)互动性:同国外同源民族有联系
由于国家疆界的划分与某一民族所居住地区分布情况并不完全吻合,所以出现了跨国界居住的情况,“作为一种被国界分隔而又以共性、联系性、互动性为显著特征的人们共同体”,?譼?訛表现在族源方面、语言和文化方面、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交流贸易方面、通婚等方面的共性、联系性和互动性。跨界民族在彼此之间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时,必定和与本国家本民族之间交流存在差别,也有其独特性。在探寻跨界民族问题时须加入国外同源民族的联系,因此跨界民族不仅要从地域性上研究,还要从民族共同体之间互动性上研究,这点十分重要,如果一个民族从国界划定后就没有任何的交流,也就不会产生跨界民族问题,那也就没有任何研究的意义。所以,互动性是跨界民族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
二、跨境民族
跨境民族和跨界民族在概念上十分相近,我国学术界对此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仔细分析两者虽然它们有较为相近的特征,但是在概念上也存在差异性。有关跨境民族特征的差异性,以下作出简单的几点说明。
(一)地域性
“跨境民族成员分别居住在国际承认的国境线两侧,居住地跨越国境线”。?譽?訛跨境民族概念界定时,首先要从其所属的地理位置开始,指出其居住在国境线两侧的地域性,然而国境线的划分是复杂的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在被国界划分的民族当中,也不是仅仅只居住在两个国家的情况。所以“所谓跨境民族顾名思义就是指跨两国乃至几条国界所分割,或者一个民族居住在两国乃至几国边界地区而居住地基本连成一片”。⑥
(二)主动迁移性
研究跨境民族和跨界民族区别,不能仅仅纠结于“境”和“界”字面意思上的区别,要分析其跨境民族迁移的情况。第一,“跨境民族是一种移民集团,是移民的一种形态,不是被国际政治范畴的‘国家分隔力分割的结果。”?譿?訛第二,“跨境民族,是指国内民族因主体不同的需要(经商、学习、婚姻等)积极主动跨入他国境内的民族,即使跨在国界处也不能称之为跨界民族而是跨境民族”。?讀?訛以“是否主动跨界”为标准,来区分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对于跨境民族来说还需要“指出血缘的渊源性,和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近性”。?讁?訛所以,只有其族源是原生态民族并且在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方面具备被称之为同一民族的特征,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民族。
(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民族的发展受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各民族之间“三交”频繁的前提下,民族社会化、社会民族化趋势更加明显。在这种趋势下,民族认同感尤为重要,“同一民族因迁徙的关系而居住在不同国家,分别成为各个国家的民族单位,但在语言文化特征乃至一定的民族意识上,仍然保持若干共同点”。?輥?輮?訛当然,迁移后有关物质文化的服饰和有关精神文化的语言等,都在发生着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就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而言,这就要求跨境民族成员“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里长期居住,但又保留了原来共同的民族特色,彼此有着同一民族的认同感”。?輥?輯?訛即使迁出的那一部分因受当地主体民族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或者民族在发展中有了自己鲜明特点,与原民族在某些方面产生了差异性,只要在传统文化中保留了原来民族文化的特色,存在着同一民族起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以此建构成跨境民族的基本条件。
三、跨国民族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确立,是探讨跨国民族政治发展的背景。只有经过定界、划界、勘界、标界等几个标准程序,再加上用条约和议定书的形式予以确认,最终明确了“国内”和“国外”的分界线。
(一)跨国而居的地缘特征
罗树杰在《还是使用“跨国民族”好》一文中列举了在实际生活中居住地和国界的三种情况,“第一种,跨越不同国界居地相连。第二种,分居不同国家,居地是不相连。第三种,分居于不同国家,居住地既有相连的部分又有不相连的部分”。①如下表所示。
注:这里的国界线是指国与国分界的标
可以看出,这些情况如果按照之前的分类,不涉及主动还是被动的情况下,单用“跨界民族”或“跨境民族”不容易进行准确的概括。“分布地域是否跨国相连成片是区分跨界民族和跨国移民族群的主要标志”。?譺?訛也就是说,不管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只要地域连成片就是跨界民族。如果地域不相连,就是跨国民族。仅仅靠居住地域连成片这个来定位跨界民族还是跨国民族的话,在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快的今天是有待商榷的。
所以罗树杰老师认为不管“跨界民族”还是 “跨境民族”都比较模糊不够明确,而采用“跨国民族”则准确简单明了。既能准确地表达出他们是分居于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的状态,又和现在我们常用的“跨国婚姻”“跨国公司”等概念表述有异曲同工之妙。限于篇幅,这里仅仅是按照国家和居住地划分,没有涉及族源、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等意识方面。
(二)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把跨国民族放在全球化背景下来思考,“跨国民族除了在地缘特征上表现为跨国而居的形式外,还有更复杂的人文、政治内涵”。?譻?訛从人文意义来考虑,同源民族曾经会经历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历史,对共同族称的认同和自豪,在文化上表现为传统性和稳定性,所以跨国民族有基本的三层内容“同源性;跨国后的分支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及心理素质;各部分仍然具有共同的族属认同和民族感情”。?譼?訛
(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认同感
跨国民族的形成可能是被国家强制力划分也可能是主动迁移,可能在被国界划分居住在相邻两侧也可能因为迁移远离边境,所以跨国民族涵盖范围“是对跨居两国或两国以上(不论是相邻的两侧,还是远离边境的)、基本保持原民族认同的、相同渊源的人们群体的指称”。?譽?訛这说明地域只能一个大致的范围,“在族源、语言、基本文化特征等方面有相同或相近的认同感,而在国家归属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认同要求,被现有政治地理(领土)边界线所分割,分属于不同国家政治实体的同一文化民族或族群”。⑥着重强调虽然有不同的国家的政治认同,但文化认同是一致的,必须有着不以所处的地点为改变的相同或者相近的民族认同感。
四、小结
第一,“跨界民族只是跨境民族或者跨国民族的一部分,而跨境民族是一个比跨界民族更宽的概念”。?譿?訛从当代民族格局来看,库尔德人最符合跨界民族特征,也是最典型的跨界民族。
第二,学术界理论研究经过发展,提出了以“是否主动跨界”为标准,把跨境民族分为广义的跨境民族和狭义的跨境民族。狭义的跨境民族是积极主动跨入他国境内的民族,广义的跨境民族包括跨界民族和狭义跨境民族。这一概念叙述非常的明确,抛弃了“境”和“界”字面意思上的区别,转而分析其民族跨界或者跨境的内涵,清晰明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乌兹别克族,其境内最多的非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是随着19世纪60年代俄国征服中亚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逐渐迁移到中亚地区。就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族来说,在地域上和民族认同感上符合跨境民族,又由于商业、科研、企业管理等原因主动迁移到乌兹别克斯坦,属于典型的跨境民族。
第三,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跨境人民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和各类跨国集团风起云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人口流动和迁移加快,在保持原有民族认同、相同渊源和符合政治内涵的前提下,区别跨境民族和跨国民族,从地缘特征来看,跨境民族(广义或狭义)要求其居住地有地域性,具体表现为跨一国或几国国境线、大体位置毗邻而居,而跨国民族則是只要跨居两国以上,不论是相邻或者远离边境均可。例如朝鲜族分布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乌兹别克、澳大利亚、越南、巴西、英国、印度、德国、新西兰、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对地域性没有严格的要求,具有跨国而居的特征,有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相同或相近的民族认同感,属于典型的跨国民族。
参考文献:
[1]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1.
[2]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4(4).
[3]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6).
[4]刘稚.中国——中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
[5]金炳镐.跨界民族与民族问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2.
[6]曹兴,孙志方.全球化时代的跨界民族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8.
[7]葛公尚.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2.
[8]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6).
[9][18]刘稚.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J].云南社会科学,2004(5).
[10]马戎.如何认识“跨境民族”[J].社会科学文摘,2016(12).
[11]金涛,孙运来.世界民族关系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104.
[12][13]曹兴.全球化时代的跨界民族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8.
[14]马戎.如何认识“跨境民族”[J].社会科学文摘,2016(12).
[15]姜永兴.我国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8(1).
[16]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4(4).
[17]罗树杰.还是使用“跨国民族”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3).
[19]马曼丽,张树清.跨国民族理论问题综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0.
[20]马曼丽.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71.
[21]马曼丽.中亚研究——中亚与中国同源跨国民族卷[M].民族出版社,1995:13.
[22]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72—273.
[23]葛公尚.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3.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