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将众多的管线集中设置于地下室空间中,属于相对独立的公共基础设施。因为地下综合管廊中拥有较多的管线,通过交叉和碰撞,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本文重点结合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了解其发挥出的应有价值,探讨实现管廊內施工工序可视化的基本途径,为保证地下综合管廊得到更好的维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BIM技术;地下综合管廊;应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属于较为独立的空间,可以铺设多种公用管线。此类隧道空间的建设往往可以稳步的提升城市空间具体的利用效率,促使市政管线实现集约化发展【1】。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项目,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使得综合管廊的建设承受较大阻力,BIM技术的合理引进为其发展创造了更为卓越的条件。
1、城市地下管廊的基本概况
地下管廊也被称之为共同沟,其能够带来切实利益,但是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类因素的影响,使得管廊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地下综合管廊针对于民生的基本需要等发挥出了积极的影响,可以减少路面翻修的成本费用,合理的利用了道路空间,对于节约城市用地有着极大的帮助【2】。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可以适当的处理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为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修提供方便,还能发挥出防震减灾的作用,降低了震后救灾及重建的难度。
2、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往往沿袭了传统的施工方案,也就是尚未对管线设计图纸展开施工前的分析工作,也并未将其合理的汇集起来,以至于在后期施工阶段产生了管线冲突,还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变更施工设计,返工难度大大增加。BIM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成功跻身于城市建设行列,其可以及时的对于工程项目展开施工前的预测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析出地下管线可能出现的冲突问题,将发生的碰撞可能性及时化解,保证施工设计更为科学【3】。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运用BIM技术,能够及时的校正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二维管线设计阶段,因为部分问题的存在将不会和设计发生冲突,因此常常被施工人员忽视,但是一旦到了实际施工阶段,将无法避免出现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BIM技术的应用依照具体的现象展开了科学的评估,其不再局限于2D上的设计,更注重的是工程项目的运作现状,通过对局部断面及道路交叉情况的真实反映,在呈现二维设计成果的同时,体现出二维设计中无法体现的基本内容。
3、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
3.1碰撞检测及管线
综合管廊可以适当的纳入电力电信管线,同时也能设置上多种不同类型的市政公用管线。在BIM技术的影响之下,应该全面的分析管线的种类、数量及安全距离等等,管线的安置和排布必须要迎合行业规范的具体要求【4】。管线和管线的碰撞难以避免,再就是管线及管廊主体间的碰撞也应该充分的考虑,依照碰撞的距离可以适当的划分出软碰撞及硬碰撞,不管是哪一种碰撞问题,都可运用BIM技术及时的检测,从而实现逐一的排查,方便为施工提供较为精确地指导与安排。
3.2数据库及运维平台
通过科学的使用BIM模型,可以反映出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信息,除去项目决策者的合理调用,还可以帮助建筑后期的运营维护提供相对可靠的数据支撑,由此更好的发挥出BIM技术的应用价值。构建起五维建筑模型,也就是5DBIM,其中可以反映出工程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等基本的信息,同时也可适当的统计工程量,把建筑构件中的模型及施工进度等工作实现有效的连接,动态的反映出施工过程,实现对进度的合理控制,同时实时监测成本造价问题。
3.3模型的建设及运用
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往往会运用到基本的施工方案,例如节点可视化交底工作,要求施工人员适当的利用协调平台移动端把对应的模型打开,使得三维模型展示出来,技术人员可以落实好基本的可视化交底工作【5】。如适当的利用VR技术,让施工方全面的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之上,保证将具体的空间展示出来,工作者能够在这样虚拟的环境之下实现有效的互动。把BIM数据模型变换为VR可显示数据,不同的项目跟进者运用VR探查综合管廊涉及到的具体场景,针对于管廊内部的不同关系,如构件、专业等实施有效的检测,全面的分析出管廊构建内部存在的真正的逻辑关系。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活力,为更好的迎合时代的变迁趋势,主张创新改进建筑设计手段,同时也应该采取更为合理的规划方案,保证更好的发挥出新时期背景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地下综合管廊解决了一些管线的空间设置问题,通过科学的构造,满足了市政建设的基本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城市建设更为科学。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引进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城市地下管廊而言,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BIM技术的使用对于传统工作模式来说是一种冲击,但是尚未对其起到取代效果,随着应用频率的大大增加,其价值将无限放大。在城市地下管廊设计中合理的运用BIM技术,可以稳步的推动地下管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庶,蔡梦娜,钟雪,等.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OL].工程管理学报,2018(02):1-4
[2]丁旭.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应用研究[J].门窗,2018(01):226+228.
[3]王竞千,孟庆礼,房庆龙,等.BIM技术在徐州城市综合管廊机电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安装,2017(12):54-55.
[4]方金强,马庆华,陈爱萍.浅谈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建设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27.
[5]杨晓东,周峰,戴俊,等.基于物联网和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维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0):46-47.
作者简介:
先茹瑶(1985.10),女,汉,籍贯:重庆市璧山县,现供职单位全称: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称:中级工程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新技术应用及配套工程科研等;
罗朝洪(1973.11),男,汉,籍贯:重庆市,现供职单位全称:中建西安综合管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职称:高级工程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新技术应用及配套工程科研等;
李建(1985.7),男,汉,籍贯:新疆哈密,现供职单位全称: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称:工程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新技术应用及配套工程科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