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睛面强硬派
该怼就得怼,不然反而会误导对方有时对方并不会意识到他逗孩子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所以如果你一味忍让,只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用这种不恰当的方式逗孩子,甚至变本加厉。所以应当明确告知对方你的感受,如果对方真的是无意为之,他自然会及时“刹车”,他非但不会怪罪你的“直言不讳”,反倒会心生歉意。而如果对方仍然我行我素,那还客气什么,毫不客气怼回去就是了!保护你的孩子,你不出手,谁出手?!——钱钱妈妈
对明显的戏弄和不尊重,要毫不犹豫地怼回去
我曾经在餐厅见到过几个大人逗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一个让叫“叔叔”,另一个让叫“伯伯”,两个人轮番用各种物质来诱惑孩子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一脸困惑地望向妈妈,妈妈却一直笑着旁观。大人们当然都知道这只是玩笑,但是不懂事的孩子心里只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却不来帮我。”大人们哈哈大笑的背后,隐藏着对孩子的极度不尊重。类似的戏弄还包括嘲笑孩子的缺点、挑拨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关系、灌孩子酒……凡此种种都不能忍,都要明确地表达“我不喜欢这种方式对我的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芊芊妈
春节到,七大姑八大姨全驾到,宝宝迅速被“围观”!总有一些亲朋好友用不那么讨喜的方式逗娃。一边是热络的节日气氛,一边是内心暗自不爽,你是选择默默忍受,还是不顾亲朋好友的面子怼回去?或者你有两全的办法?
密切接触的亲人,最好直接沟通
开始我家爷爷总会把孩子逗哭,有时候是骗孩子,诸如“宝宝给我唱个儿歌,爷爷给你糖吃”;或者是强迫孩子跟亲戚打招呼,逼得孩子嚎啕大哭……事后我让孩子爸爸跟爺爷沟通了一次,明确表达这些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好在爷爷比较开明,他只是没有意识到时代在改变,很多年前逗孩子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小孩了。比如打招呼这件事,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基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大人让打招呼就必须遵守,否则可能会遭到批评甚至挨揍。但是现在我们更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礼貌和尊重也是必须要向孩子传达的,我们通常不会强迫孩子,而是让礼貌行为自然地发生。——东东妈妈
适时转移对宝宝的关注
有点反感不太相熟的亲戚对宝宝又亲又抱,每次看到这样的苗头出现,我一般会找个借口把宝宝抱离,诸如该换纸尿裤了、该喝水了、手脏了去洗个手……如果碰到一些有点无聊&讨厌的提问,比如“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或“你妈妈更喜欢你还是哥哥?”,这招通常也能暂时转移大人对宝宝的关注。有一些稍敏感的大人会感觉到你不太喜欢这样逗娃的方式,所以接下来通常会有所节制。碰到特别不敏感且执着的大人,那就带娃出去躲躲吧。——壮壮妈妈
大人毕竟碍于情面,不如交给孩子出面
毕竟都是亲戚,碍于情面,大人实在不好说什么。但是同样是拒绝的话,交给孩子说出来,效果就不同了。所以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或是更小一些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早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说。平时就向孩子传递“可以拒绝”这样的观念。最初是告诉孩子要学会拒绝别人的亲密拥抱等身体接触,可以挣脱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我不喜欢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礼貌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喜欢。
——青青妈妈
baby我们的观点
《时尚育儿》有话说: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第一位的
“中国式逗小孩”这一习惯源远流长,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不见。对于亲戚朋友不恰当地逗孩子的行为,我们可能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合理的方式,避免尴尬的气氛。首要原则当然是不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不能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赔笑,让孩子失去对亲密大人的信任;然后视具体情况做不同程度的回应——礼貌委婉地拒绝或远离,平静地表达“我们不喜欢这种方式”,有教养地告知对方“这样对我的孩子造成了伤害,我们感觉很不好”,当然如果碰到不知趣且很过分的,也不妨强硬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