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马家窑村第一书记牛世伟--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城,有的人几个月都吃不到丁点儿肉丝,有的人需要跑很远的路程排队担水,更有些人一直生活在没有网络的世界……”这便是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马家窑村几年前的情形。而如今的马家窑村,在第一书记牛世伟的带领下早已是旧貌换新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不仅甩掉了“贫困”的外衣,一个干净、有序、和谐、发展的新村庄正在形成……
初来乍到担大任
石头铺就的小巷七弯八绕,颓坏的院墙,残缺的老屋、窑洞随处可见。高大的榆树、枣树、杏树、梨树……树皮斑驳,遮天蔽日。正午时分,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这是定襄县河边镇马家窑村,也是忻州贫困山村的缩影。就是这个闭塞、落后,常住人口只有五十几人、村民平均年齡六十多岁的偏僻小山村,最近两年却热闹了起来——来自忻州、定襄、原平、太原的游客纷纷来到村里,乐此不疲地体验着当年抗日根据地的情境,临走还不忘采购些村里自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而这所有的变化都缘起于牛世伟。
牛世伟是定襄县住建局监察大队中队长,2015年8月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被派往马家窑村。初来乍到,身为第一书记的牛世伟进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说起当时的感受,牛世伟仍然心有余悸:“全村不管是平房还是窑洞,几乎都是危房。”几户村民家的墙壁裂缝宽到他一个拳头都伸得进去。
“破窑烂房不说,交通也不便利,村子离最近的城乡公交站点有20多里,村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县城。”走访中,牛世伟还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老百姓吃水困难,因为马家窑村没水,和邻村共用的一处水源,水少人多,村民需要早早排队。
面对这个遍地荒山乱石,无支柱产业、无集体经济组织、无经济来源的“破旧”小山村,牛世伟感到“压力山大”。
摸准实情出实招
马家窑村的红火热闹是从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始的。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村民们七嘴八舌。
“活这么大岁数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村里负责旅游服装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人最多的时候80多套服装都租出去了,游客还是源源不断涌来。
当初,牛世伟驻村后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村民的吃水问题。但遗憾的是,马家窑村根本不具备打井出水的自然条件,无奈之下,他多次与附近的李家庄村协调沟通,终于从李家庄村引水成功,在村中分别建成200立方米和50立方米的两个蓄水池,铺设管网980余米和其他的配套设施,至此解决了村中饮水困难的问题。
村里没产业,村民难脱贫。牛世伟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发现,村里主要种植物为马铃薯与谷子,但谷皮和吃不完的马铃薯要么腐烂要么丢弃,着实有些可惜。偶然的一次,牛世伟环顾村庄,发现四面环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很是不错,这让他灵机一动,“家鸡养殖或许是村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为此,他利用自己的关系购买了2500余只鸡,分送到35户村民家里,让村民自家饲养。
村民吃水不愁了,卖鸡蛋也能打闹个零花钱,但怎样才能让村民真正脱贫致富?牛世伟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先要赚人气,人气旺了,财气自然就来了。”这是牛世伟接受《科学导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他回忆说,刚来马家窑村时,在村口经常看到一辆辆小车呼啸而去,人们这是去邻近的红色旅游村——继成村旅游。他就想,马家窑村也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什么不能发展红色旅游?
他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向大伙儿提出来之后,大部分村民表示支持,也有一些村民有顾虑。可担心归担心,乡亲们已经认准了牛世伟的人品和本事。一位大娘说:“大年三十家家都在包饺子,可俺村这第一书记不回城,走东家到西家忙着慰问,还给回村过年的娃娃们包了红包。牛书记帮咱搞旅游致富,任谁也得支持。”
村民们有力的出力,有东西的拿东西。现在进村看到的一些景点装饰,都是村民们从自己家里无偿拿出来的。在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的原则是,能用村里劳力的就绝不外雇,然后给予报酬。一时间,几乎全村人都组织动员起来。
“为了更好地还原当时抗日根据地的情境,红旗、沙袋、弹药箱等道具都是用旧物改装的,这样更符合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能给游客更真实的感受。这也是马家窑村不同于别处红色旅游基地的一个突出特点。”
现如今,走近马家窑村,就能听见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游客只要花10元钱,便可以“站岗放哨”,可以在战壕里“瞄准射击”,可以挥舞大刀“冲锋陷阵”……
古村化身桃花源
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们的觉悟也似乎一下子提高了许多,牛世伟虽然看在眼里,心中却不免有些担忧。他在思索:怎么样才能使马家窑村走上一条长久平稳的小康之路。“只有让马家窑村充分与外界社会相融合,与现代社会生活一体化,使村中的绿色产品能走出去,把外面的人才、资金引进来,才能使马家窑村真正解放思想,激活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为此,牛世伟确立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产业发展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
于是,牛世伟成立了马家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马佳肴”商标,并组织有一定文化的农民学习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推荐优良的植物品种,培育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新品种,以纯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为出发点,打造“马佳肴”绿色品牌,将本地的产品推往全国各地。
在马家窑红色旅游初见效益后,牛世伟又计划依托白佛堂,联合邻近的继成村,以静心、养性为出发点,修建一处世外桃源。吸引外面的资金和人才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将夏可赏景、冬可观雪的自然景观与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带动周边村落都能得到旅游经济效益。
现在的马家窑每天都在变化着。“实打实地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才是硬道理。”两年多来,牛世伟一直在这条路上奔波努力着,他告诉记者,该村的长远规划是每年打造一个亮点,目前他们正在充实道具飞机、坦克的模型等,依山新建一个地道,丰富体验项目,让游客在重温红色历史的同时享受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