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兵:飞刀走线见匠心

2018-05-14 12:05闫剑利
科学导报 2018年25期
关键词:太原市工友工序

闫剑利

在山西大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数控车间里,留着板寸、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有些书生气的樊丽兵正盯着数控机床上的显示器,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地滚落,他丝毫没有理会,仍一心一意地操作着。每次只要遇到难活、急活,樊丽兵总能一一攻克,他也因精品率百分之百被同事们戏称“小樊飞刀百发百中”。

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樊丽兵蹲守在数控机床前一刻都不敢松懈,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下来。在旁人看来,智能化加工只是按照程序运行,操作者相對比较轻松,但是此刻作为操作员的樊丽兵,他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儿,他知道,机床正在加工的产品将用于某型高端无人机,而所用的材料非常稀缺,从国外订购的原材料均按照1∶1提供,这就意味着一块毛坯材料必须生产一件合格品,一旦报废不仅单位要承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与客户多年来积累的信誉也将毁于一旦。

这一刻,手表的滴答声、刀头和零件之间细微的切割声以及樊丽兵心脏扑通扑通的猛跳声混在了一起。樊丽兵强压着内心的紧张,观察着刀头一点点地前进。他几次打开机床门,微调刀具的角度、转速,观察刀具的走线和飞溅的金属屑,通过切削声音判断材料的加工情况……就这样,樊丽兵通过一点一点的“互动”,慢慢“阅读”着这种新材料的加工特性,眼观,耳听,观察,琢磨,这已是樊丽兵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加工完毕,樊丽兵动作麻利地将加工件从数控机床里取出,快步走到工作台前,在这个2米×1.5米的工作台前,“樊丽兵作品”无数次接受了严格检验后,被装配到各种高精尖的装备上。像这样的首件试制和检验非比寻常,樊丽兵每次都要亲自细细验过。

对照图纸,樊丽兵拿起专用量具,一步一步仔细地检查着,这是一个看上去就非常复杂的零件,在不大的金属板上,需要在六个面精密加工出不同要求的3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洞。加工完成后,材料的底面厚度仅剩0.5毫米,而全部尺寸的精度则被限定为一根头发丝的几分之一。熟悉金属零件加工的人都知道,很薄的厚度、众多的加工点、精密的工艺要求,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而樊丽兵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图纸上的线条在他眼里都能重新组合、立体呈现,这次也不例外。

一个个参数、一项项指标正在一一得到确认,樊丽兵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正确、准确、精确,平面度工差2丝,平行度工差2丝,孔工差1丝……试制成功!这个号称业界难题的精加工件居然又成功地被山西大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技术能手樊丽兵拿下。樊丽兵如释重负地擦了一下额头的汗珠,匆匆将加工工序、各项参数落实到工艺记录上,拿着这份工艺记录,这项业界难题很快又将成为大众每一名数控操作工都能轻松拿下的任务。

多年的经验让樊丽兵对20多种材料的特性了然于胸。凭着对材料特性的感知和自身的“手眼身法步”,他常常在一两次的尝试后,就能为新产品设计出一套完整加工工序和参数。这样,工友们按照他设计的工序和参数进行批量化生产就容易多了。

樊丽兵曾用12道工序加工出别人用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的产品,被人称为“樊氏12法”,工友们说,樊师傅总能化繁为简,他的加工方法简单直接,省时省力,每减少一次工序就意味着精度和公差都能得到更高效的控制。于是,遇到最难、最急的活儿,工友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近年来,公司八成以上的精密零部件首件试制任务都由他承担,而且绝大部分加工工艺也都是经他验证、完善后固化的,他本人也因精品率百分之百被同事们戏称“小樊飞刀百发百中”。

在樊丽兵的办公桌里,各种荣誉几乎堆满抽屉,2012年荣获太原市“百场青工技能比武”特等奖,2013年被评为“太原市青年生产操作岗位能手”,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三晋技术能手”,2015年取得省总工会第十届职工技能大赛太原赛区第三名、山西省赛区第八名的好成绩,2016年获得山西省“大国工匠”称号,2017年被评为“太原市向上向善好青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樊丽兵大师工作室”被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点点滴滴记载了樊丽兵的成长轨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益求精将他推上了“三晋工匠”的峰尖。

在以樊丽兵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工人的努力下,山西大众在军用火控指挥控制系统、军用电子产品等的生产上均具备了一定实力。每当国庆阅兵或是沙场阅兵,樊丽兵必看现场直播,别人看的是武器装备、国家实力,樊丽兵不同于别人,他看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正如他所言:“上有预警机,下有潜艇,都有我一手打造的零部件,我非常非常自豪……”这些年,樊丽兵很庆幸自己的坚守。

猜你喜欢
太原市工友工序
修铁链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减少无效工序提高作业效能的认识与方法
春·工友
电缆行业成本核算中原材料损耗算法分析
奇怪的雨伞
下坡时会遇见他们
向“桥”里的工友们看齐
团员给工友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