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我做人物专版时,她是最好的作者之一,无论知名人士、成功商人,还是小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她都能掏出真心话来。不想却被两个农妇难倒。
两农妇所在的行政村,是三个自然村合起来的,她们分属两个自然村,相隔约两三里路,认识,平时没来往,看到打个招呼。
那是个大夏天,刘嫂开着农用小三轮车,去县城买猪饲料。回来看到李嫂的婆婆带着孙女,走得衣服被汗湿透了。刘嫂想大太阳下老人小孩会中暑的。“婶上来吧,我带你们。”就这样,一老一小坐上了车。
车行至一个大弯道,迎面来了辆摩托车,开得飞快,刘嫂本能地躲让摩托车,车把打得太大,车子翻掉了。孙女没事,婆婆当时看着也没事,万没想到,送医后,颅脑出血。
刘嫂的丈夫闻讯,当即送两千元到县医院救急,李嫂不收:“钱我带着的,你不要给我。刘嫂也是好心照顾我婆婆,才惹上的,要你家出錢,这事儿说不过去。”
转到省城医院,刘嫂的丈夫又来了,筹了厚厚的一叠钱,也不知道有多少,李嫂还是不收:“怎么能收?乡里乡亲的,拿了钱,以后还见不见面?”
就这样,一方主动要承担医药费,一方说什么也不肯收,三番五次地不肯收。李嫂家不富裕,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抢救的钱是卖稻谷的,外加借的。
婆婆第二天离世了。得知老人走了,刘嫂和丈夫带了两万元钱,去李嫂家。刘嫂家同样不富裕,但出了事,丈夫没一句怨言。两个农妇的背后,是两家善良人。
到了李家,摆好花圈,烧了纸钱,刘嫂把李嫂拉到角落说:“这钱你不要嫌少,一定要收下。”推来推去,推到大家都看见为止,钱还在刘嫂手上。
李嫂的丈夫已经赶回家,对于这笔钱,一样坚决推辞,两口子很一致。
她们自己没觉得什么,村里有个人的女婿在媒体工作,发了一条微博,此事就发酵了,两个农妇变成热点,变成新闻人物,变成道德标杆,变成人民法院的陪审员,实在是让两位朴实的农妇始料未及。
所以这个采访,我们的记者做得相当辛苦,两位农妇不是不配合,只是没觉得自己做了啥好事,本来就这样过着日子,是本色,是常态,是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