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校外培训班市场火爆,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大有喧宾夺主取代公办学校之势。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1月3日《半月谈网》)
现实中课外辅导培训班之火爆,无须赘言。下课之后去补课,寒暑假变身第三个学期,校内校外将课堂无缝衔接,这种现象早已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家常便饭。密密麻麻的培训班,望而生畏的课业负担,渐渐变成了孩子身上重重的壳,让稚嫩的他们,每一步都走得气喘吁吁。
令人咋舌的数据,仅能折射出课外辅导班野蛮生长的冰山一角,无法概括孩子们在书山题海中奋笔疾书、负重前行的疲惫与无奈,也无法消解家长们与日俱增的焦虑。
孩子累,家长何尝不累?孩子们承载着长辈们的梦想负重前行,家长们又何尝不在为托举孩子的未来而身心俱疲。既然教育是孩子力争上游的主要通道,那就得把握住里面隐藏的无限可能。于是,课堂无法获得优势,就只能寄希望于课外辅导班,以此来填充心间匮乏的教育安全感。
对于家长而言,尊重万物生长的节律,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一些空间,真的就那么难吗?未来社会里,孩子的成长之路要走得从容成材成人,并不仅仅升入重点大学一条路,还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对生活的正确理解,而且每个孩子各具特长各具优势,与其拔苗助长只奔独木桥这一条路而得不偿失,不如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样孩子成才的路才越走越宽。
——明军
护眼灯是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的一种台灯,价格较贵,但护眼灯真的能护眼吗?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目前海口市场上的护眼灯品牌繁多、款式各异,价格动辄比普通台灯贵好几百元。但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上诸多“护眼灯”的宣传多是噱头,未必护眼。(1月18日《工人日报》)
随着青少年群体近视率不断走高,护眼灯正在悄然成为家长们的必选商品。高昂的价格,在商家天花亂坠的宣传下,也显得“物有所值”了。花了冤枉钱不说,就怕给孩子买的所谓护眼灯,不仅没起到保护作用,反而让家长孩子以为有护眼灯加持而放松了对卫生健康用眼的要求,甚至护眼灯本身就是伤害眼睛的源头之一,那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关于“护眼灯”,正如报道中所言,“我国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没有官方认定,也并无受到医学上的认可。在灯具产品类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都没有专门针对“护眼灯”的相关标准,而且在灯具中并没有“护眼灯”这—分类。可见,所谓的“护眼灯”只是商家自定义的称号和为了销售所营造的噱头罢了,很多“护眼灯”并不护眼。
但鉴于护眼灯市场需求的旺盛,相关的职能部门不能仅限于提醒消费者了事,而应及时出面定纷止争。应当从科学和权威的角度确定所谓“护眼灯”是否真正存在,如果存在就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让企业与消费者都有制可循;如果现阶段“护眼灯”根本就是个纯粹的噱头,那也应当及时发表声明,禁止在灯具宣传中使用“护眼”的说法,并对涉及虚假宣传的产品与商家进行处置。
——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