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摘要】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极其重要,养成好的习惯,可以说是受用终生。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这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学生一、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经过预习,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更有目的地听课,而且能课内质疑问难,兴趣更浓,效果更好。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学探究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预习。如根据教材找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外独立地预习。布置预习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征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儿童以布置一些动手能力方面的预习。如二年级教除法概念前,布置学生回家预习,就是用小棒、圆片分东西:把12个圆片分成相等的几份,有几种分发?每份是几?这样对一堆东西等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概念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自学了一点初步的知识,探究到了一点初浅的方法,待第二天上课教除法的概念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二、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训练学生具备阅读的能力,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公式、性质、定律和习题的基本内涵。从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加深对于图形、公式和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弄清数学术语和理解关键词语。尤其是,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的不同内容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养成“先认真阅读、再动手作业”的良好习惯。三、培养细心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一是在做数学题时,学生首先应该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学生阅读题目和理解题意的能力,让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和怎么做,最后进行动手计算。为此,在做题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必须“先看、再想、后动手”的习惯当成一项常规训练来抓。二是教会学生仔细观察题型,并正确运用已学的性质定律,使计算过程变得更简便。三是在解题的全过程中都要做到审题细心,既要看完整的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做到方法灵活得当,不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四、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学习数学本身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和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各种数学基本技能。一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时,让学生随意说数,教师不用计算就立刻说出它能被几整除,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和有顺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特征,理解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再有顺序地数出六个面,最后按照已知条件,有条理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三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各抒己见,主动探索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恰当把握时机,通过多方引导,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他们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年、月、日教学。师: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你们知道有哪些时间单位吗?生:年月日时分秒世纪季度……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还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生:一年有365天,也有366天的,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的,也有31天的,2月有28天的也有29天的……師:同学们意见不一,你们心中肯定有疑问,谁先来说一说?生:一年到底有多少天?每个月的天数是不是一定的?有什么规律?师: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们准备怎么研究呀?生:有一本日历就好了。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年历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互相讨论,找规律。在这一师生交流中,教师完全尊重学生,学生完全处于主体位置。问题由学生发现学生提出学生解决。经常这样教学,慢慢就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后遇到问题也会自己解决!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儿童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儿童智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育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操作,仅有教师的简单演示,不让学生亲自经历操作过程,学生获得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参加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有可能是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学生自主储存和提取信息。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稳定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让学生拿来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笔筒,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大部分学生是沿一条高剪开,得到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也有的学生按一定角度斜着剪开,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通过大家动手操作认识到: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等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农浓。七、培养独立作业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所以从学生人校初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作业习惯,并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力求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例如,数字的书写、线段和图形等的画法等,都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准确。为了切实发挥作业应有作用,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必须要独立认真完成。为此,教师要及时评价作业结果,经常表扬那些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发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八、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能力是构成数学自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也是思维的批判性,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主动、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地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做到四看:一看题目的数据有没有抄错;二看运算的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符号是否写准确,三看运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要求学生做到,老师首先做到板书时,一题做完,也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按四看去检查,帮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点滴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