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雷琼
“中国人脑子里关于儿童故事的盒子,从来没有人真正打开过。几十年前有个孙敬修,曾经是这方面唯一的驻扎者,现在我们希望心无旁骛地做好它”
“从前有个凯叔是个光头,眼睛不大嘴巴还挺逗。”
打开“凯叔讲故事”的随手听,一个小姑娘奶声奶气地念着童谣,这是1400万中国小朋友的“接头暗号”,他们跟着他的故事“抖抖小手”,共同心愿是“摸摸凯叔的大光买”。
很多成年人通过综艺节目《声临其境》认识了主持人王凯,但是对小朋友和家有小儿的家长来说,“光头凯叔”已经是个很熟悉的形象——他借助儿童故事和早期教育的庞大市场,玩得风生水起。
《声临其境》节目总导演徐晴认为,凯叔是主持节目的不二人选。他播音科班出身,21世纪之初便是北京配音圈的腕儿,为1000多部影视剧配过音。而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周雄选择凯叔的原因更直接:他的孩子在家就天天听凯叔讲故事,“讲故事本身就是配音创作”。
凯叔是全国1400多万小朋友的“大朋友”。
“凯叔不只是讲故事,凯叔是在用声音‘演故事。”福建的高校老师欣欣妈妈说。
欣欣4岁时,每天晚上都听着《凯叔西游记》入睡。欣欣妈妈罗列了凯叔讲儿童故事的精妙之处一一不着痕迹地融入评书讲法,用浅显话语解释孩子们陌生的词汇、语句,声音与叙述方式很man。
“我才知道,原来,故事不但可以是看书看出来的、妈妈读出来的,还可以是这样来听的!”
2016年,孙瑞芳带着儿子刘道琳到凯叔公司录讲故事的节目。刘道琳很兴奋,这意味着他可以“和凯叔照个相,摸摸凯叔的大光头”。等了一上午,凯叔都在录音室内“闭关”录音,最后,他们和其他几组家庭一块儿,潜入录音棚里透过玻璃悄悄看了凯叔一眼。
玻璃内,凯叔投入地对着话筒讲着故事:玻璃外,刘道琳“特别安静”“特别专注”地观察凯叔,回家后还感叹:“哎呀妈妈,要是我将来有这样一个办公室就好了!”
“他能这样表达,就说明凯叔的状态吸引他了。”孙瑞芳笑着告诉《博客天下》。
7歲的刘道琳听《凯叔讲故事》三年多,从每晚的睡前绘本故事听起,逐渐扩充至《凯叔讲历史》《凯叔·三国演义》《黑猫警长》等产品。最近,刘道琳痴迷《声律启蒙》,凯叔念一段,他跟一段,就像自己跟凯叔对话似的。
两个孩子的父亲王凯,从2013年9月30日起变成更多孩子的“凯叔”。那天,“凯叔讲故事”微信公号开通。
醇厚亲切的嗓音,生动活泼的语调,“凯叔”迅速收割一大波粉丝。
每天晚上八九点,公号后台都会被绿色语音柱刷屏。稚嫩的童声从电脑里传出,有提问的,有说晚安的,也有专门来聊天的,听得凯叔心花怒放。
截至目前,凯叔给小朋友一共讲述4000多个故事,总计23363分钟。这些故事被小朋友们播放了19亿次,总时长达1.55亿小时,相当于17694年。
比数据更温情的,是孩子们对凯叔的想象与喜爱。这点,从微信后台汹涌而至的家长留言可见一斑:
“奥斯通听凯叔太多,好多个故事都快背下来了。远远地听见我看的电视剧里有‘楷书两个字,就冲过来问我‘是凯叔吗?”
“现在我5岁的女儿是凯叔的超级大粉丝,每次出门看到光头戴眼镜的叔叔都要问我:“妈妈,这是不是凯叔?我最喜欢凯叔了。”
“凯叔讲故事”让凯叔成了孩子王,《声临其境》节目则展示了他老少通吃的声音魅力。
第二期节目开场白之后,拿着话筒的凯叔,突然切换为擎天柱的嗓音。“我目睹了人类的勇气,我是擎天柱,汽车人,出发!”通体金色的擎天柱也突然现身,先是与凯叔比肩而立,旋即变身汽车人一往无前。
“哇……”全场观众齐刷刷一阵感叹,随后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变形金刚》1-5五部的擎天柱,均是凯叔配音的。他是擎天柱的粉丝,知道能为电影配音时,他的耳朵里满是动画片中“咔咔咔”的变形声。“我立刻说那必须去啊!就是推了别的事情也要去,我还说,我不要别的了,我就要擎天柱!”
那次配音很顺利,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但凯叔把自己配哭了。
“因为你脑子里是整个童年。小时候无数次,男孩子们一起打仗,在操场上跑,喊‘我是擎天柱,汽车人出发。但只有你有这个幸运,把它说进了擎天柱的嘴里面。”他告诉《博客天下》。
第三期节目中,凯叔与十几年前合作过译制片配音的演员李建义,现场飙了一段戏。李建义为1994年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配过30多个角色。这回,凯叔和他现场过招,只用一句台词来体现三国英雄人物的性格。
这段给了凯叔飙戏体验的配音插曲,是他主动向总导演徐晴建议增设的。凯叔公司最新推出的音频产品便是《凯叔·三国演义》。
产品打磨了七八个月。项目团队参考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蜀志》《吴书》等史料,采用剧本创作的方式,在保留原著原汁原味基础上,增加孩子们喜欢的桥段与经过考证的历史知识。
第一集《桃园结义》的音频,修改了近10个版本一一电脑上,这一集有30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都存着十几篇稿件。
预售时,《凯叔·三国演义》在50分钟内售出1万份。上线当天,33000名用户下了单。
“宝爸宝妈本就是个三国迷,这下好了,宝宝也成了三国迷,一家三口有了共同的话题。特别是孩子,讲起三国就滔滔不绝,出去玩还要给小伙伴们讲。”微信用户“夏雨清凉”留言说。
凯叔讲故事举办线下活动,刘道琳上台讲了一段《黄袍怪》。工作人员将他绘声绘色讲故事的视频拍摄下来给凯叔看。很快,凯叔发来一段视频,高兴地夸道:“宝贝你讲得这么这么好啊,棒极了!”
刘道琳看不厌这段视频,还要求妈妈发到家庭群里,“各种显摆”。
“我儿子说话比较晚,我和爱人平时也不擅长交流。我没想到孩子突然有一天能跟我大段地绘声绘色讲故事。”孙瑞芳告诉《博客天下》,“他是带着一颗做父亲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教育事业中。”
2018年1月,湖南卫视《声临其境》录制现场
“凯叔讲故事”这份事业,是大女儿当当带给凯叔的。
2008年,当当还蜷缩在妻子曾恬肚子里,凯叔就给她念唐诗宋词。
时长20分钟的《长恨歌》念得最多,也最好用。女儿出生后,他用短促、开心的语气背,女儿就高兴;用催眠曲的方式背,女儿便能快速入睡。
当当长到一岁半,诗歌不管用了。她喜欢听故事,还不爱听重复的,凯叔每天得讲三四个全新的故事,一个月从书店里一箱两箱地购买儿童读物。
在客厅沙发、儿童房的地板和床上,父女俩度过了美好的亲子时光。讲故事过程中,凯叔随时感受女儿的呼吸节奏,观察女儿的情绪是否跟着自己的语气与故事情节涌动,由此瞬间判断出女儿喜欢哪些故事。
为大女儿读故事的画面,是1979年出生的凯叔分外熟悉的。他小时候开口说话早,学走路特晚,常常躺在床上听母亲讲故事。有时母亲要忙工作和家务,就买回一盒盒故事磁带给他播放。
妻子曾恬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讲故事水平不低。但当当听惯爸爸讲故事,就不乐意换人。出差时,凯叔会提前录好几则故事,以防女儿“断粮”。
“付出这么多,不如和别人分享吧。”凯叔给当当的幼儿园留了两份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班上28个孩子都喜欢得紧,着了魔般地反复听。后来,他干脆把故事音频分享在微博上,听的人越来越多,转发者也不少。
2013年9月30日,凯叔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隔天更新一个经典绘本里的故事。同年年底,“凱叔讲故事”第一次举办线下活动,小朋友们都带着礼物前来,有的孩子一见面就冲上来抱着凯叔的大腿不撒手,嘴里直喊着:“凯叔!凯叔!”
那是凯叔人生中尤为激动的一刻:自己才刚付出了这么一点儿,怎么就得到如此热情的回应呢?“当时我心里就想,哥们儿这辈子就干这个了。”
凯叔前30年的历程,似乎每一步都为这份事业做着储备。
他打小展现出讲故事的天赋。幼儿园时,经常是凯叔在讲台上说故事,班主任在一旁打毛衣。
淘气的凯叔原本不招班主任待见——班主任拿铁质的水舀子打他,把他关进幼儿园专洗小朋友尿垫子的洗衣机里。
“你想一个孩子从天天被打,到后来获得极大的尊崇,那就是二老师啊,就是一人以下万人以上这感觉了。”对孩提时代的凯叔而言,讲故事是他获得尊重的唯一方法。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翟墨,是凯叔在北京的小学同学。她用“话痨”形容凯叔:“我没见过这么爱讲话的人。中午我们想睡觉休息,他非要讲故事,还是女孩子不喜欢的科幻故事,躲都躲不开。”
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4年学习,为凯叔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他无时无刻不在练声。哪怕上厕所,他都要拿本书,不由自主地读出来,就像播小说一样。
这事儿成了广院传奇——同学们都说,凯叔之所以4年专业第一,是因为上厕所都在练声。
大一那年,凯叔四处打听配音演员的寻呼机号码,给对方留信儿,等来回电便恭恭敬敬地说:“我叫王凯,是广电的学生,我特别喜欢您的配音,想跟着您进入配音圈学习,您看您能不能带我?”
他人生中第一次“开口”,是在政治片《原色》的配音现场。王凯的配音角色是总统随员,只有一句台词——总统问:“飞机停哪儿?”他回答:“在特尔伯格。”那是1998年,还没有分轨录音技术。一场群戏,全剧组配音演员集体录制。王凯说完五字台词,就招来配音导演张伟一顿数落:“你是总统随员还是总统他爹啊,你怎么比总统还牛逼啊?”
一句话打碎了他对配音的既有认知。他买回家练习的录音带,全是主角的词儿,以为练习的目的是让声音美、具有质感。进了录音间,他才知道配音的终极目标,是塑造角色。
重录了好几次,口型始终对不上,一群人陪着耗,王凯的自信心迅速被消磨殆尽。关键时刻,张伟导演力挺他。“这个角色就是你的,你回去练,一会儿过来。”时隔多年,凯叔还能一字不差地复述这句话,边说边握紧拳头,向桌子有力敲击。
“这个就是无比的善良。当时那么多腕儿,随便谁捏个什么,比如一个大腕在一部戏里捏五六个声音,一点问题没有,随随便便把你替了,一句话的事儿。”他念着这份情,只要是张伟导演的配音项目,他无论多忙都会参与。
到了大四,凯叔已经是北京配音圈的腕儿了。毕业头三四年,他配了千余部影视剧的主角。瓶颈期如约而至——量的训练积累得足够,质的飞跃须交给时间与阅历,他转而为中央电视台刚成立的“文艺之声”讲演小说,驾驭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上百个角色。
两年内,他将全国“最年轻的小说演播艺术家”称号揽入怀中,又换了跑道。这一次,凯叔回归讲故事的老本行,担任《财富故事会》《商道》《对手》节目的主持人,讲创业故事,也讲500强公司的故事。
在中央电视台讲了2000多个创业故事,凯叔见证过无数创业者的生生死死。他内心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2013年3月14日是凯叔34岁生日。当天,他宣布从央视离职,决定创业。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脱口秀《凯子日》,首期节目的点击量就突破50万。基于微信公号的《凯叔讲故事》,那会儿更像是随手分享的兴趣,隔一天发布一则故事。
一年后,凯叔把之前的创业项目全部清盘,带着两个小伙伴租了一个两居室,正式开始运营“凯叔讲故事”,每天晚上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起初他遇到过麻烦——公众号后台涌入大量投诉:“叔,你讲得太生动了,孩子听完彻底不困了,咋办?”
他开始了产品经理的思维改造,为了哄孩子睡觉,凯叔尝试念诗——每次读完故事后,将一首诗念7-15遍,声音渐弱,直到时有时无。
家长们反馈,听3遍孩子就睡着了,诗也慢慢记住了。于是诞生了“睡前诗”栏目,故事每日更新,睡前诗每周换一首。
仅一年,“凯叔讲故事”微信公号累积近百万用户。家长们称凯叔为“哄睡神器”,出版社的朋友告诉凯叔,他录制的绘本故事,当月销量能上涨100%-300%。
“有个人介入了我的家庭生活,我作为父亲的权威差点被他颠覆了。我女儿就因为要听这个人的声音,常常两三个小时不跟我说话,这个人就是凯叔。”2015年一同参加北京阅读盛典活动时,凯叔的前同事、央视主持人赵普“吃醋”地表示。
《财富故事会》主持人王凯
凯叔赶上了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儿童市场亲子市场的付费能力强劲。易观智库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亲子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预计2018年亲子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35岁的杭州全职妈妈胡君,2017年年底给4岁的大儿子买了《凯叔西游记》随手听。
大儿子不爱看电视剧《西游记》,却对随手听爱不释手,随时随地都拿着听,每晚临睡前总要和妈妈撒娇:“我还想再听一个嘛!”
《凯叔西游记》共5部137集,超过40个小时。凯叔和团队花了三年时间打磨。胡君的儿子用三个多月就听完了。
当打算讲原创故事时,改编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想法第一时间跳入凯叔的脑海。
在微信后台,《西游记》是孩子们点播最多的故事,还因为凯叔从小听“故事爷爷”孙敬修讲的《西游记》长大。
孙敬修一生中讲过上万个故事,至少影响了三代人。
小学时期,凯叔报考过北京市少年宫朗诵班——辅导老师是孙敬修的弟子,他梦想成为“故事爷爷”弟子的弟子。
改编之前,他做了调查:搜索网络音频市场,发现找不到少儿《西游记》的产品,更没有全本的《西游记》:在微信后台发起“是否支持做《西游记》”的用户投票,80%的家长投了赞成票。
“孙敬修老人家其实只讲了一部分,没有全讲完,我想把《西游记》全部讲出来。这是个浩瀚的工程,洋洋洒洒82万字,100回。”凯叔想让自己的童年记忆,延续到女儿这代人身上。
他目标明确:拿出一部“孩子听得懂、大人乐得出”的口语版《西游记》。
“听得懂”就很不容易。凯叔曾经给大女儿当当讲花果山水帘洞,“一道瀑布从山上流下来……”女儿打断他,“什么是瀑布?”他突然意识到,许多大人熟悉的常识,在孩子眼中是需要认知的。
故事讲了5分钟,当当提了十几个问题,凯叔挨个记下来,写稿、录制时挨个修改。
这是《西游记》改编过程中“创造线”的雏形:凯叔写完3000字的故事给当当讲:针对她提出的20-30个问题写出浅显易懂的答案,将答案揉到情节里:再把新版稿件发给更多孩子体验官,吸收问题再改、再录制,反复如此。
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删减调整《西游记》中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暴力、杀戮、色情情节。
典故、评书之类的新元素则被无缝加入了。《凯叔西游记》第五部中的孙悟空大战犀牛精,凯叔进行了深度改编。他引入厨神外援一一庖丁不仅让打斗情节新颖生动,而且科普了庖丁解牛的典故。
他讲“孙悟空把金箍棒塞到耳朵里”之后,不忘提醒小朋友“孙悟空是因为很厉害才可以这样做,你们是不可以这样做的哦”。
“这就体现了他是用心做内容的。”胡君告诉《博客天下》。
《凯叔西游记》配有唐僧师徒卡通造型的随手听。经过迭代,随手听只有孩子拳头大小,防摔防水,外表还刷了健康涂层。
双鱼座的凯叔,面对产品显示出處女座的一面。《凯叔西游记》第四部随手听,不慎出现了小声音碎片——有一秒钟,两个凯叔同时在说话。
产品春节前上线,若是返工就得等半个月以上,这会导致公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货可卖,直接影响下半年的营销节奏。一线产品经理拍了板,继续生产。
等凯叔知道此事时,已是当天晚上,5000套产品已出厂运往北京。第二天是周末,他召集所有管理层来公司开会,大伙几经讨论,最后一致同意把两万份瑕疵品回厂销毁。
“那一秒种,如果两个人在说话,会让孩子跳戏。”销毁决定,凯叔前一晚就做好了。开会前,他已经写好了给公司董事会的检讨书。
“不论是凯叔APP还是智能硬件,都是围绕着单一场景打造到极致。我们做的是一锥子扎透的事儿。”这点,凯叔尤为自豪。
创业迄今,凯叔搬了4个办公室。如今,他和近300名员工在望京东区办公楼工作。
公司办公区以鲜亮的绿色为主色调,每个房间里都有凯叔的卡通形象——光头叔叔戴着黑框眼镜,脑袋大,身子小,或印在气球上,或贴在墙壁上。
员工的孩子经常来公司玩。一到雾霾天,办公区就变成儿童王国,小朋友四处跑、大声笑。这些孩子还是公司的种子用户,比如推出新产品时,7种颜色摆在面前,让他们选一个最喜欢的。
凯叔本人的气质,也与主持财经节目那会儿大为不同了。
那会儿他着唐装,执摇扇,眉头深锁,语气铿锵,严肃正经;自打给孩子讲故事后,他的日常着装切换为休闲风格,表情丰富,喜欢搞怪,偶尔还流露出一点小骄傲。
凯叔在团队内部做过小调查,结果令他诧异:这群80后成员,极少认为自己拥有幸福童年。
但他们希望为现在的孩子制造美好的童年回忆。
2017年年初,“凯叔讲故事”APP上线,3个月便累积60万用户。在APP里,2-12岁的孩子都能找到感兴趣的音频内容。
APP里的“小知识”栏目,内设4个知识型小故事,例如常识、节气。它是胡君每天清早叫醒大儿子最有用的闹钟。她的大儿子原先起床气严重,现在边听故事边蘇醒,起床变得容易多了。
每次购买一个付费故事,胡君都会转发给5个朋友。“发出去后,没听过的都会很喜欢,还有很多朋友说,‘哎,我们也是一直在听凯叔。”胡君估算,她身边听凯叔讲故事的孩子,应该有几十个。
12岁的项苏涵,在杭州桐庐上小学五年级。2017年12月,她妈妈柳絮在微信家长群中看到语文老师转发的“凯叔讲故事”二维码,由此带着女儿“入坑”。
读过青少年版《西游记》小说,看过张纪中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项苏涵对凯叔用声音演绎的《凯叔西游记》依然没有抵抗力。
2016年8月26日.北京。凯叔参加2016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
她见缝插针地听:起床穿衣、洗漱洗脸、吃早饭、坐车去学校路上,她听:晚上回家写完作业至临睡前,她也听。“我得控制着不让她听。”柳絮笑着说。
“凯叔的语气很好,让我很想听。大闹天宫,孙悟空和玉皇大帝说话的时候,特别精彩。”项苏涵告诉《博客天下》,听凯叔讲《西游记》,就像看电视一样具有画面感。
孩子们爱听的“凯叔讲故事”,不再只是凯叔一人的声音了。APP中拥趸众多的《黑猫警长》故事,演播者是小说演播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明军。《凯叔讲历史》产品,则是凯叔携手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共同打造的。
2018年3月7日,“凯叔讲故事”完成B+轮1.56亿人民币融资。用户基数大是吸引投资人的关键。2017年5月27日,凯叔宣布公司获得B轮融资时,抛出一连串耀眼数据:微信公众端,粉丝数500万,每月点击数为几千万次:APP端有100多万激活用户,月留存在60%以上。-
“凯叔讲故事”已是全国最大的儿童有声故事品牌。有了用户基础,凯叔开始设想未来将“凯叔讲故事”塑造为一个国民性的童年品牌。
“我们的用户好像有那么一点体量了,但跟我们2.5亿适龄用户这个市场总额相比,还有特别大的空间。中国人脑子里关于儿童故事的盒子,从来没有人真正打开过。几十年前有个孙敬修,孙先生曾经是这方面唯一的驻扎者,现在我们希望心无旁骛地做好它。”
凯叔团队曾与零点咨询发起过一个跨越国界的调查,发现美国儿童拥有50本以上图书的比例是中国儿童的4倍。
尚未接触商业之际,凯叔给自己的定位是艺术家。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配音至死:一口血喷在话筒上,倒地——那曾是他认为最牛逼的死法。
但现在,他的人生心愿是让故事穿越时间。
“10年、20年、30年,长大后的孩子拿出我们的产品对他们的孩子说,‘宝贝,这个东西就是爸爸妈妈当年听的,我现在想给你听。”
让父母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共享一个通道,是眼下凯叔认为最振奋人心的事情。
何可人
诺一从小就喜欢听一位老爷爷讲的《西游记》,这位老爷爷,正是去世了28年的孙敬修。
2018年3月7日,儿童故事品牌“凯叔讲故事”拿下1.56亿元B+轮融资。被罗振宇称为“当代孙敬修”的王凯,从给孩子讲故事起家,成为资本追捧的宠儿,事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有人因此想起了孙敬修。在那个没有因特网、没有MP3、没有手机的年代,“小喇叭”广播里的孙敬修爷爷,是几代人童年里最亲切的朋友。
在许多60后、70后,甚至80后的记忆里,“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的声音响起,就意味着孙敬修爷爷要开始讲故事了。下午3:40,小板凳、橘子味汽水、准时开始的“小喇叭”,这个画面如旧照片般被定格在“那个年代”,被时光封存。
那是一个IP尚不能变现的年代。
31年前,86岁的孙敬修趴在病床前的小桌上,摊开信纸,用颤抖的手捉住笔写下遗嘱。给孩子们讲了70年故事,他要从仅有的积蓄中拿出1万元来,捐献给儿童讲故事事业。“我的积蓄不多,拿出这点钱来,只能表一表我这个老儿童工作者的一点心意……希望这项活动后继有人,得到蓬蓬勃勃的发展。我在病床上,向各位鞠躬、敬礼啦!”
因为手抖得太厉害,遗嘱写到最后,字迹已经十分潦草。老人发现有一句话模糊难辨,又颤颤巍巍地在下面重写了一遍。那是孙敬修反复嘱托徒弟的话:“咱爷儿俩为孩子们造福吧!”
写下遗嘱3年之后,89岁的孙敬修去世。
那时的人们或许不曾预料,此后20多年,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在电视和网络的夹击中,“故事爷爷孙敬修”本人也变成如烟往事。
如今,变形金刚、机器猫、美少女、喜羊羊灰太狼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攻城略地,“孙敬修”成为上一代人重启童年记忆的密码。和煦优雅的北京话、有趣亲切的民间故事,孙敬修传递的汉语之美,陪伴了几代中国儿童成长——原来“我们哪,都是这个北京人‘哄大的。”
1987·北京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家中。
在王凯的“爆款IP”里,《西游记》是当仁不让的销量冠军。但对他来说,这是从孙敬修手里传下来的一脉香火。
王凯小学时考过少年宫的朗诵班,原因是,听说辅导老师是孙敬修爷爷的徒弟。他对火星试验室说,小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当故事爷爷弟子的弟子”。
1979年生于北京的王凯,从小听着孙敬修爷爷的故事长大。这是他的童年记忆,长大后,记忆变成了基因留在心里。孙敬修一生讲了上万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受到孩子們最热烈的欢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孙敬修的语言极其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比如原文中“小媳妇见了孙悟空,吓得直往后退,孙悟空立刻瞪圆他那一双金睛火眼”,用孙敬修爷爷的话讲出来就是,“孙悟空把那双金睛火眼一瞪”,一个机灵、英武的美猴王的瞬间神气活现。每次说到唐僧,孙敬修会略微拖长声音:“唐——僧——哪——”。“孙悟空正想主意呢,忽然见四个小妖怪抬着一顶轿子走来了”,被他绘声绘色地说成,“四个小妖怪忽闪忽闪地抬着一顶轿子走来了”……
在他的演绎下,孙悟空的机智敏捷、猪八戒的懒馋好色、沙和尚的忠诚憨厚,唐三藏的优柔寡断,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孩子们眼前。
2015年,在一档热门亲子综艺娱乐中,人们发现中法混血的5岁男孩诺一能脱口而出金箍噜棒、牛魔王、雷音寺、火焰山等《西游记》十级词汇。诺一骄傲地宣称自己的偶像是齐天大圣,师父是观音菩萨。节目外,妈妈安娜说,那是因为诺一从小就喜欢听一位老爷爷讲的《西游记》。
这位老爷爷,正是去世了28年的故事爷爷孙敬修。
1901年生于北京南城的孙敬修,算是王凯的祖师爷。上世纪20年代,他师范毕业后在北京汇文小学教书。孙老师课教得好,不打骂学生,不爱讲大道理,还给同学们编三字经。没多久,孩子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孙和气”。每到周六晚上,孙和气还会给住校生讲故事,一讲就是30年。
1932年的一天,孙老师接到北平市教育局发来的通知:让他带着学生去北平广播电台表演唱“抵制日货、消灭日寇”的歌。他领着学生们认真排练,亲自伴奏。可是,到电台演出时,学生们因为情绪激动,节奏飞快,唱完比预计提前了好几分钟。这是现场直播,时间已经分配好了,空出来的几分钟该怎么填补?他在自传里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情急之下他想到自己每周六给同学们讲过的故事,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孙敬修攥住都是汗的手心,走到话筒前:“我们北平市第一汇文小学同学们的节目演完了,现在,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题目是《狼来了》。从前,有个小孩儿……”孙敬修忘了紧张,越讲越来劲。这天中午,《狼来了》的故事通过广播在北平市上空传播开了。此时的孙敬修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听到了他的声音,更想不到那一天成了自己人生中全新的起点。
从此,被电台邀请讲儿童故事,成了孙敬修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名气越来越大,讲故事的节目也被挪到黄金时间。甚至有老板找上门,请他插播广播,被婉言拒绝。但他又成为义务广告员和新闻发言人:呼吁听众为东北沦陷来京流浪的失学青年募捐、为育婴堂募捐,
向孩子们介绍好书、告诉孩子哪个水坑子淹死了人,哪里的电线被风刮断了,哪条胡同的墙要倒……
1952年,孙敬修辞去汇文小学教导主任的工作,入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成为特约播音员。在52岁那年,他彻底转型,成了专职“故事大王”。
一个月里,他有15天在电台录音,剩下15天被安排在少年宫讲故事。一般是上午9点半一场,下午4点一场。有时还见缝插针增加几场,忙的时候,一个月能讲上二十几场。
因为给孩子们讲故事,孙敬修跑遍了北京各个城郊区的少年宫、少年之家、中学、幼儿园,有请必到。
王凯从小听着孙敬修的《西游记》故事长大。在他写《凯叔西游记》第一部时,童年的记忆—下子被激活,写着写着,孙敬修式的语言就出来了。他曾对媒体说:“我是听着他的《西游记》长大的。这个作品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优雅地讲北京话?
有人回答,你们小时候没听过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吗?或是侯宝林大师的相声呢?
那是让人舒服的北京话,“骨子里透出来小心,对别人的尊重,好听。现在经常听到的北京话就像《二子系列》里面那帮年轻人,混不吝,像《十七岁的单车》里面的学生,张嘴就是你丫你丫的,让人觉得不够庄重。”
那是老舍、孙敬修、侯宝林们的北京话,俗白俏皮、率朴自然、平易近人,却不粗俗。
北京南城平民人家出身的孙敬修,像老舍一样,从小浸润于老北京丰富的文化艺术滋养,成年后又接受了现代师范教育。
孙敬修从小爱听故事,小时候跑去天桥听相声,评书、京剧、大鼓他也喜欢。
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化成老妪出场时用的“儿啊——”,就是戏曲老旦的叫板变化而来。他讲故事用的“系扣子”、“甩包袱”,也都是相声表演中常用的技法。
从教经历让孙敬修发现,大人的语言孩子不爱听,大孩子的话,小孩子也不喜欢听。他研究出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蝗虫腹部有六只小孔”,要改成“蚂炸肚子上有六个小窟窿”:“无稽之谈”要说成“没影儿的事”:“下雨了,所以要带把雨伞”,要说成“啊,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带把伞吧!”。
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从民间艺术中汲取的精华,加上中国人最普世的情操伦理、道德观念,孙敬修把它们融合在一起,酿成独一份的少儿“营养品”。
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听众来说,儿童广播就是“小喇叭”。1956年9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小喇叭”节目。
在一段时间内,“小喇叭”甚至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因此也曾是中国大陆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档少儿节目。“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著名的儿童歌曲几乎人人会唱,而它正是由“小喇叭”原创并传播的。
鼎盛时期,“小喇叭”每天早、中、晚共播出三次,每次20分钟,这几乎写进孩子们的作息时间表。一次,一个重要的新闻节目占用了小喇叭晚间播出的时段,不少孩子不肯死心,就拿着收音机不断地拨动,直到确信节目取消了,才哭哭啼啼地上床休息。第二天,就有家长给电台打电话,提意见。
那个时代的“小喇叭”,荟萃了当时中国最精英的少儿节目播音员。除了“故事爷爷”,还有他的学生曹灿先生,和“故事阿姨”——后来的“故事奶奶”康瑛女士。
“文革”后,电台播音员的调门儿一天比一天高,孙敬修那种自然、亲切、口语的播音风格,很快不再适应形势要求。原先他还是播音模范,一夜之间就成了“后进生”,每次录音后都受到批评,说他语调不革命,充满哄孩子的味道,激发不起红小兵的革命气概。无奈之下,孙敬修播音的调门儿也越来越高——那不是讲故事,而是“讲演”。
孙敬修晚年在自传中回忆:一日,他“喊”完一段故事,在录音室外碰到了侯宝林和马季。侯宝林问:“孙先生,您近来的播音,怎么变味儿啦?”孙敬修苦苦一笑:“不变味儿不成啊。人家说我原来的味儿是哄孩子!侯宝林说,我还就爱听您哄孩子的味儿。这一改,那个可爱的味儿没了。”
说完,侯宝林和马季摇了摇头,孙敬修也摇了摇头。
那些年,革命声浪越发高涨,经历过5个朝代的孙敬修很快被“赶出”电台,成为被改造对象,年近七旬被分批去挖“战备”防空地道。孙敬修拄着拐杖去筛灰、搬砖、和泥……他后来回忆,这些体力上的煎熬尚能忍受,唯独受不了被剥夺给孩子讲故事的权利。走在街上,孩子们见到他亲切地喊一句“孙爷爷!”,就立即被父母拉走:他走在楼下,碰到几个孩子想摸摸头,孩子们四散跑开。
“哄”了孩子一辈子,他最大的秘诀是“我们要用行动告诉孩子,咱们是一头儿的”,现在却成了“另一头的”。
“螺丝钉”被重新拾起来,是1978年年初。站在电台的麦克风前,孙敬修讲起他最熟悉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78岁的他又和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2018年,第三十一届“孙敬修杯全国语言艺术大赛”报名启动。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比赛。31年前,第一届的启动资金来自3个人的捐助——孙敬修在病榻上拿出1万块钱,授意并命名了这项活动:他的老朋友于蓝和时任北京市妇联儿童部部长甄砚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各自捐出5000元。
2012年9月5日,北京市第四届“档案馆日”展出了孙敬修的照片。
2013年11月18日,北京。少年宫内孙敬修塑像。
于蓝和孙敬修都对中国儿童事业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1981年,于蓝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孙敬修参加了制片厂的奠基仪式,铲了第一铲土。
1990年,孙敬修去世,他的亲传弟子肖君将大赛延续下去。于蓝也继续支持着孙敬修的事业,一直担任孙敬修儿童故事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长等职务。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长期担当大赛总顾问。
田华是孙敬修的老朋友,她曾写信告诉孙敬修,1959年自己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一进北京就听您讲故事。后来,我作了母亲,又让孩子们听您讲故事:现在我已经做了奶奶,我的两岁的小孙子,又在听孙爷爷讲故事。”
六小龄童也是“小喇叭”的粉丝,从小就在节目里听孙敬修讲《西游记》。拍摄电视剧《西游记》之前,他还专门买了孙爷爷讲故事的录音带、光盘。孙敬修写的《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我的故事》等书,他也都买来阅读。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猴王”,对媒体表达过自己对孙敬修创作《西游记》的理解:“孙敬修先生是从儿童的心理来诠释孙悟空这个角色,同时又把成人对孙悟空的理解融会在故事中。”
2009年,盲人歌手周云蓬邀请众多民谣歌手,为盲童们无偿录制童谣专辑《红色推土机》。其中一首《我爱孙敬修》歌名直抒胸臆。周云蓬在这首歌里吟唱了一段佛经,歌词仅有一句“嗡啊惹,巴扎纳德”。他通过向孙敬修致敬,来缅怀一个时代。
在为CD写的序言中,周云蓬回忆,“我8岁失明后,最渴望得到的是一台有短波功能的收音机,它对于我意味着重返人间的道路。”收音机里的孙敬修爷爷,是一个孩子所听到的、这人间善与美的一部分。
2017年夏天,500名孩子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参与30岁的“孙敬修杯”。最小的参赛者只有3岁。每个孩子手捧一本《我的故事——孙敬修回忆录》合影留念,而属于他们的故事,却有最新的时代特征:《西游记第101回:孙悟空大战京城雾霾》《我的光盘老妈》《瘦猴妹妹减肥记》……
肖君表示,让孩子們讲自己的故事,是让孙爷爷的爱在故事中一代代传递下去最好的办法。
大赛的LOGO是孙敬修的简笔头像,戴着大框眼镜、眯着眼笑。在这里,许多孩子第一次见到孙敬修爷爷的照片,也是第一次听到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一位名叫李烨明的小朋友在留言簿上写下“我喜欢孙爷爷”几个字后,还画了一颗爱心和一张笑脸。“喜欢”两个字不会写,是用汉语拼音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