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之一。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资源开发,被摆在了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
针对如何进一步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李洪认为,首先,要为科技人才发展创造事业平台。一方面,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大胆使用和培养人才,注重发挥年轻科技人才的创造力,有意识地实施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同时,实施项目制的科研管理模式,促进权责利的统一。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中,为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保障。
另一方面,近年来,军民融合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由此证明,将科技创新与商业化、产业化结合,将市场需求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开拓类似领域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不仅能促进技术经济一体化,还能提高人才活力和研制效率,也有利于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
其次,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技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对此,李洪认为,科研院所、企业是激发和培养科技人才创造力的主体。在对科技人才进行评价时,应遵循《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要求,在各类工程项目、科技计划、机构平台等评审评估中加强人才评价,完善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急难险重工作中的评价、识别人才机制,”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最后,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科研院所、企业可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人才工程为参考,策划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加速人才成长成才。
李洪表示,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企业自身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帮助和支持。他建议:
一、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立项,带动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发展,培养科技前沿的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发挥重大工程研制对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
二、提高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特殊津贴制度,充分认可人才在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创造的价值。针对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企,对人才吸引力下降等问题,希望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旧区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加大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内部改革,增加组织内生动力,落实国家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指导意见,突出价值创造导向,激发组织和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