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红宇
在诸多吃晚餐时不宜做的事情当中,应该有这一项——不宜听岳云鹏的相声。这是一个善意的忠告:
“音樂——没有就算了”,从他准备唱歌的那一刻起,我便开始笑,等到他将《故乡的云》说成是“清明节之歌”,因为有“鬼来吧,鬼来呦”这样让人脊背生凉的呼唤时,我已笑得端不稳汤碗。
画风一转,弦师走上台来。原来小岳岳要好好地为观众唱一首歌。唱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这一次他没有对歌词做任何改动,只一字一句深情地演唱着。——后来看采访得知,他还为这封家书加上了一行“附言”:用哽咽的声音和眼中的泪水,向已去天堂的父亲寄去思念。
滴进了眼泪的汤,真的是没办法喝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淘金逐梦的年代。和许多人一样,李春波离开家乡来到广州,成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和许多人不一样,他追逐的是音乐梦想。多年以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李春波颇有感慨:
“1993年,当时我在广州那边,生活很苦,后来有一天我给父母写信,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都是豆腐账,昨天干嘛了今天干嘛了,跟以前内容差不多。正好宿舍里有琴,我就一边弹琴一边想这信怎么写?于是就创作了《一封家书》。”
这首饱含着思乡之情的民谣《一封家书》,收录于李春波1994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之中。专辑首次发行,就达到60万盒,一个月之内销量轻松突破100万大关。这样的销售成绩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奇迹。曾有位乐评人回忆:当年一个歌手在内地的专辑销量一旦超过三十万张,便有可能被视为天后、天王的候选人。李春波由此获94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荣获中国唱片最高奖《金唱片》奖和中国流行音乐——94风云人物奖。
然而《一封家书》并不是被顺利地投寄到听众的“耳朵邮箱”中。它一问世便备受争议:“一封信也可以成歌?太奇怪了”。
在今天看来,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2000年,美国说唱歌手埃米纳姆与英国女歌手蒂朵合作了一首《Stan》,整首歌都是以歌迷Stan与埃米纳姆的通信为歌词;
2008年,创作型歌手Angela Aki写出轰动全日本的《信敬启者给15岁的你》,在歌中30岁的她以书信的口吻向15岁的自己娓娓倾诉;
2017年,赵雷为曾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的“姐姐”,创作了《未给姐姐递出的信》,虽然信未寄出,但那份感激已通过琴弦邮寄出去……这些书信体的歌曲都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打动了听者,都广受欢迎。
但是在1994年,很多人对于这种将书信内容唱出来的歌曲还不太能接受。因此在《一封家书》还没正式发行时,开了一个“新歌试听会”,结果效果出奇地好。
时至今日,《一封家书》已经被传唱了二十四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家书需要邮寄PE?李春波的歌声便是传书的鸿雁,他用“口白唱法”表达出的朴素情感,让听歌的人找到了共鸣:一封封“家书”从离家漂泊的游子心中寄出去,寄向被深深牵挂的父母身旁,寄向时间的深处……
斗转星移,《一封家书》已从“小家”被寄往“大家”:久违歌坛多年以后,李春波站到了“一封家书山东卫视2015羊年春晚”的舞台上。伴随着他的开唱,“平安家书”、“岁月家书”、“烽火家书”和“春晖家书”四个篇章一一呈现,从个人经历到族群历史,从祖廷家训到乡愁离恨,从父母亲情到儿女情长,都被《一封家书》开启……
今天的“漂族”再听到《一封家书》,依然会被歌中那种渴望回家的情感所打动。但显然,家书的内容也需要更新升级了。当贺岁片《一切都好》决定将《一封家书》用作推广曲时,请好妹妹乐队为之倾情献唱。好妹妹乐队将这首歌重新填了词。简单的改编,不变的情感,《一封家书》变得更加贴近现下年轻人的心理了:
“……虽然微信常常在发/其实我更想回家/我买了一双舞鞋给妈妈/别舍不得就穿上吧/妈妈一定在广场称霸/你就是小区的一朵花……”
可是,我依旧最喜欢李春波的原唱,因为它是带有我个人体温的《一封家书》:
刚参加工作那年,第一次领到工资,我去给母亲买了一件灰色的毛衣外套。忘不了母亲接过外套时脸上浮现出的神情:惊喜的、珍惜的、感慨的……无法用言语形容。但母亲总舍不得穿它。后来有一天,我将《一封家书》放给母亲听。母亲耳背,微微侧着身子,努力地倾听: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就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真好听!”母亲笑着说,眼角聚了一点泪……
直到今天,母亲还穿着那件毛衣;直到今天,我听到《一封家书》时仍会动情。好的歌曲就是这样吧:在猝不及防的时刻,说出人的真实心事,并在感念的心中,成为永恒。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