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
有时,一个人的性情会如一个地方;有时,一个地方的风情又极像一个人。
有的地方,山崖刚正,壁立千仞,如骨节如铁的汉子;有的地方,水意荡漾,如眸光闪烁的美人,给人以倾心摄魄之感。二十四桥明月夜,如珠帘掩映下的美人;高耸云雾里的神女峰,如蓦然回首、身处灯火阑珊之地的绝色佳人。
而有的地方,山水清净,了无一尘,如风神潇洒的男儿;水色白亮,如心思细腻的书生;翰墨流香,如文质彬彬的儒将。
这样的地方,当推庐江。
这样的人物,当推周郎。
庐江,是典型的江南之地。既地处江南,毫无疑问就是水乡。人在庐江走,四围的空气中,就有一袭水意弥漫着,润泽在空气中。因此,这儿的空气就有些嫩,有些柔,仿佛伸手抓住一把,轻轻一捏,就能捏出几粒水珠。
这儿,天光空明洁净。
这儿,水色潋滟多情。这儿,是箫音吹奏出的世界。这点,和三国周郎极为相似。在三国群星璀璨的天空,周郎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至今,仍在人们的传说中熠熠生辉。他清新如竹,高雅如兰,洁净如高楼上一声清远的笛声,总是让江南女子向往,让江南女子念念不忘。因此,高楼红袖,陌上粉黛,将之从不称名,而称之为“郎”。
一个“郎”字,有几多亲近,几多温馨。
当年,年轻的周郎从庐江走过,当他骑着白马,白衫飘飞,携着同样白衣胜雪的小乔,言笑晏晏,走过这片青花瓷般的山水时,庐江清亮的天空,庐江碧翠的山水,大概都做了他们最好的背景吧,映衬着这一对璧人,如映衬着飞鸿的影子,轻盈掠过。那一刻,庐江的山水,该记住了他们吧。
庐江水汽氤氲白净,如同琉璃世界。
庐江的女子如荷,男子如竹,在水边船上,唱着悠扬的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歌声渺远,悠长,一直飘向天地的交接处。
周郎伴着小乔,在歌声中,一直打马走向远处,走向遥遥的山水尽头。可是,他们的思念,一定留在了这儿吧,不然,多年后,周郎何以将自己人生最后的归宿,选在了这一方水土上。
他是魂归故土,他更是钟情着这一方山水人情。
是的,周瑜是廬江人,《三国志》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这里的舒,有人曾详细注释道,“县名,故城在今庐州庐江县西”,也就是说,当时的舒,是庐江的一部分,位置在古城西部。
也就是说,当年,一代风流潇洒的名将,就是从庐江走出去的。当年,他离开的时候,不知是在一个水汽弥漫的早晨,还是在一个夕阳斜照的黄昏。他对着故乡,对着这座古城,悄悄挥一挥衣袖,在庐江女儿含情脉脉的遥望中,打马走向远方,走向天地的尽头。
远方,有一番事业在等着他去做。
远方,有一部传奇在等着他去书写。
一个庐江走出的年轻将军,马鞭一挥,三国局面,从而得以奠定。
很多人都有着一种偏见,认为三国局面,是孔明摇着羽毛扇,在自己的草庐中就已经勾画出来了。这点,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孔明再聪明,也不可能用一支笔,将理想变为现实。当时是一个铁血飞扬的世界,是一个鼙鼓震天的世界,一代枭雄曹操,横槊赋诗,亲提数十万大军南下,也不是一个规划能够打败的。是庐江走出的周郎,投袂而起,提剑上马,指挥三军,在赤壁的烽火硝烟里,采用火攻,大败曹操,以至于曹军“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分天下,从此奠定。
所以,孙权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指着自己的座椅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所以,多年后,宋朝的大文人苏轼,在月夜坐一叶孤舟,与客人游于赤壁之下时,曾歌咏周瑜当年大战赤壁时的儒雅风度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瑾,是一种美玉。
庐江走出的周公瑾,是一块玉,皎洁,明亮,无一丝污渍,在历史的深处耀眼生辉,让人至今谈起,仰慕不已。
周瑜是一个历史传奇,更是庐江人敬仰的对象。《三国志》记载,当时,江南初定,孙策因为周瑜“恩信著于庐江”,因此,特意让他治理庐江一带。时年,周瑜二十四岁,这儿的人都将他呼之为“郎”。
由此可见,他是庐江走出的,不然,不会年纪轻轻,就为庐江人所折服。也由此可见,庐江人对他很亲切,不然,不会称其为“郎”。
称其为“郎”的,我想,更多的是庐江的女子吧。
庐江的女子,大概是临水而居,受到水的润泽吧,一个个荷花一样,脸白白红红的,仿佛一弹,就能弹出水来。身子也如水,尤其那腰,水流一线,给人一掐就断的样子。最主要的是,她们有水一样的性情,柔,弱,见人望着,脸就红了,一笑,一敛目一低眉,悄悄走了。她们会绣花,一个个绣的花儿活灵活现,花朵好像能散发着香味,鸟儿好像能鸣叫,蜂儿好像一不小心能蜇人。她们会一手好茶饭,很平常的菜,让她们菜刀一切,下锅一炒,或用醋一烹,脆生生青鲜鲜的,夹一筷子一尝,舌尖都险些被咬掉。
她们有着一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自然婉约。
她们有着一种“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的美丽。
她们将一个“郎”字,在朱唇皓齿间吐出,圆溜溜的,如一粒晶亮的冰珠子,润泽,清脆,吐露出她们半掩的心扉后藏着的一痕心事。
可是,周郎一去,再未归来。
他的传奇,他的故事,随着江上清风,随着驿道上的驿使,一次次传到庐江,传到他的故里,传入市井人家,传入楼头红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