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可喜
鄢陵四月春草绿,百花齐放迎宾朋。春日里,素有“郑州后花园”美称的鄢陵县,一处处青松翠柏构筑的茫茫林海,迸发出春的涛声;一簇蔟怒放的粉色樱花,传递着春的气息。
4月5日,清明假期第一天。尽管春雨霏霏,气温骤降,但在五彩大地举办的中国鄢陵第二届郁金香文化节依然吸引大江南北的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园内90个品种、数千亩色彩斑斓的郁金香惊艳绽放,绚烂夺目,花香四溢。“春季赏花何处去,鄢陵最美郁金香。”不停在花田中拍照留念的王女士赞不绝口。
打好“生态牌”,实现“绿富美”。作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县从最初的卖花木到卖景观再到卖生态,从一丛绿林、一片花海中挖掘出了金山银山。据初步统计,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5万亩,带动就业20余万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花木主产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二字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任务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形势下,鄢陵近年来的花木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生态资源只利用不保护,坐吃山空不行;如果单单守着绿水青山,不会科学利用,不善永续利用,也换不来金山银山。如今,鄢陵县意识到生态绿色文章还没有做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下决心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先天优势,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发挥“金山银山”的价值。
产业要发展,土地是关键,生态农业也不例外。为此,鄢陵县充分利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科学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田块规模,打破现有田坎、沟渠、地边限制,将小块田、“面条田”整治成大方田,促进优质耕地集中连片,使整治后的耕地更加符合机械化作业的要求、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条件,推动形成上规模、高效益、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基地。2017年,该县完成了马栏等3个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治规模7.96万亩,项目总投资9347.98万元,新增耕地2000多亩。一块块平整的方块田里,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2个等级,粮食单产普遍提高10%~20%。
为做强做大生态这篇文章,鄢陵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依托花木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在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国家储备林鄢陵县彭店基地内,一棵棵新栽植的苗木亭亭玉立,在和煦的春风里展现出勃勃生机。据介绍,这里将以杜仲产业为核心,打造出集田园风光、园林景致、休闲景观、农耕文化、特色养生、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5万亩康养田园综合体。下一步,鄢陵计划将彭店镇8万亩耕地统一流转,借助鄢陵花木产业优势,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效益最大化,真正让土地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
与此同时,该县借助全省土地深化利用改革的契机,结合人们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摸清全县各类土地“家底”,积极盘活城乡闲散土地,通过发展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建设健康养老示范区、养生基地,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条集村庄美、庭院美、田园美为一体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鄢陵最大的优势和财富。”鄢陵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吴新峰说,“我们将充分利用部门优势,用好政策,努力找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加快建设‘全域花海’‘全域旅游’,全力打造中原一流、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健康养生基地,努力让生态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县更多的百姓。”